基于文本细读的课堂提问设计

2017-01-28 18:10陈晓乐
中学语文 2017年30期
关键词:祥林嫂细节文本

陈晓乐

基于文本细读的课堂提问设计

陈晓乐

一、何为文本细读?

语文学习是一门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思维训练才可达到新高度的学科。其专业性、人文性应当受到语文人的关注。读题,我们说要审清题目要求,这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看报,我们说浏览,这是略读,也是浅层次的阅读;“细读”之“读”才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或者领域的专业特征。细读文本,是学生理解分析鉴赏探究等高级技能的体现,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是否理解到位、是否见解准确,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阅读《红楼梦》,鲁迅先生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这些见解掺和了评论者的主观色彩,也渗透着历史的局限。所以,文本细读必须抓住文本的特性,紧扣文本的内容。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文章学知识,了解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学生才能细心、静心地走进文本的世界,师生共同完成一次心灵的远游。

文本特性就是“这一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独有特征。每一篇文章,是每一鲜活的个体,都极具个性化色彩。即使是出自同一作者笔下的文章,也会因为创作背景、个人境遇、文体等因素的影响,千差万别,各具风采。比如在上《“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时,同样写在黄州的两首词,同样写在苏轼被贬谪之时,却在意象的选取、情感的抒发上有极大的反差。《卜算子》写于1080年二月,正是苏轼到黄州不久,诗中“缺月”“疏桐”等凄楚萧索的意象,无不带有词人的主观感受,而在《定风波》这首词中,词人的精神状态却是超脱、旷达、悠然,与完成《卜算子》时的状态相比,思想上趋于平和、冲淡、成熟。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不局限于孤篇的赏析,而是两篇有机结合,在仔细品读之中,领略其中的妙处。

二、如何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1.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寻找解读文本的密码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紧扣文章的标题,也就意味着扣住文章的灵魂。通过对标题的解读,我们进一步寻求更为丰富的文字世界和广阔的阅读语境。在接下来的文本阅读中,我们可以放慢脚步,仔细琢磨、用心欣赏。

比如在苏教版教材必修一中有这样两篇外国作品《神的一滴》和《像山那样思考》,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心理的疏离、译文翻译的偏差,导致学生初看标题,疑云窦生。《神的一滴》节选自于梭罗的《瓦尔登湖》中的第九章《湖》,“pond”是池塘的意思,说明瓦尔登湖的面积不大,风景寻常,不足为奇。那为何说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呢?我们不妨这样启示学生:“神”可能指的是谁呢?“神的一滴”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本随笔中的一个片段。笔者认为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生发了“像山那样思考”的命题,作者会指引人们思考什么。

2.巧解文章关键词析大义

在经典作品中,常常会在一些局部的关键词语中,存在作者个性化、陌生化、超出常规的词语,隐藏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密码,既饱含作者的期许,也显示了语言的精妙。比如食指的《相信未来》中“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这里就存在着无理性的情感表达,充满张力的生命呼喊。如果从语法角度看,显然是不规范的。我们必须将此句放置在具体的语境中,找出差异和矛盾进行分析。

再如鲁迅先生的《祝福》,鲁迅先生擅长用名字来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心灵秘密。关于祥林嫂的称呼,文中多次提到。祥林嫂一开始出场,没有自己的名字,因为丈夫叫祥林,所以大家叫她祥林嫂。但是,她被迫改嫁贺老六,在贺老六死后,再次来到鲁镇,人们仍叫她祥林嫂。因为在封建礼教传统下,人们对她对她第二次的婚姻是不承认的,只承认第一任丈夫的合法性,足见旧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而人物自身对待名字这个问题不抗争、不反驳、安之若素,更加深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3.慧眼识细节,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解读作品的人物形象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抓住一两处看似平淡却大有深意的细节,深入文本,细心玩味,体会人物真实流露的情感,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首先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得了肺炎的人,能不能够活下来,是治疗决定的还是病人想不想活决定的。在现实生活中,得了肺炎的人的生命主要是由生理和病理决定的,而在这篇小说中,却是由一种精神和一种生命的信念决定的。信念决定生命,使小说充满了诗意。然而,“信念”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作者没有直接揭示它的内涵,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它转化为一些可感的事物上。小说出奇制胜地设计了一个非常微妙的细节,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常春藤叶。它拥有超越爱情的伟大力量。为什么是叶子这个细节呢?首先,琼珊是画家。她对画面极为敏感;其次,叶子越是平凡微小,越能体现它在凄风苦雨中顽强生存的精神;再次,叶子是充满诗意的象征物,折射出老贝尔曼人性的光辉,也暗合前文提到的“杰作”。

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一两细节做深入而细微的探究和品味,接近作者的创作意图,接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阅读兴趣。那么,在解读文本时,我们怎样判断哪些是需要细心品读的关键细节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这样两个字:“情”“采”。“情”具体指思想感情;“采”应指文字语言的表达,文章“情采合一”处往往就是关键细节。比如《雨霖铃》一词中,次的核心内容是“离别”,最能体现离别之情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中的“伤”,抓住诗歌的诗眼,以“伤”字为突破口,再从具体意象的梳理与涵泳品味中,体会全词缠绵伤感的离愁。抓住这样的关键细节,往往“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既能挖掘文章的内涵,悟出作者的真实情感,也会引领学生获得解读的智慧,进入更高层次的阅读殿堂。

文本细读,能够帮助学生揭开遮盖文意的神秘面纱,将觅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优秀文本,特别是经典,其超越时间的特质,决定了文本细读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祥林嫂细节文本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