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性化用户需求的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2017-01-28 21:02甯佐斌
山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移动信息个性化图书馆

文 / 甯佐斌

面向个性化用户需求的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文 / 甯佐斌

文章分析了制约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具体措施,力图为数字图书馆的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保驾护航,进而体现出数字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个性化用户需求;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21世纪是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与移动通讯设备的完美融合之下。历年来,从传统信息服务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再到如今的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贯穿着“与时俱进,服务大众”的理念。纵观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融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时间较短。为此,综合信息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创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对数字图书馆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实现及社会价值的体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在以信息用户为主体的移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时期,在合理的时间内为信息用户提供精准且高质的信息服务已成为众多信息存储服务中心的宗旨。历年来,图书馆作为国内信息存储最为全面、专业且权威的存储中心,实现个性化服务发展目标更是它们服务转型升级的主要目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则是显著实例,面对网络科技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完美融合,数字图书馆必将面临移动信息服务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它们必然要从传统信息服务与基于PC网络端口的信息服务延伸到移动信息服务当中。其中,充分了解移动互联网时期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服务模式创新的关键。基于此,在移动互联科技的潜意识影响之下,当前众多信息用户对于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满足信息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

网络科技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信息用户带来多方面便捷之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信息用户的需求。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查阅及使用信息的时间、地点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也会使得信息用户对于数字图书馆的需求发生改变。根据用户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查阅信息的特点,多样化的信息内容选择是其对数字图书馆提出的新需求。调查显示,在移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的信息获取及使用的时间发生了明显变化,碎片化阅读习性日益明显,基于用户阅读习性的显著特征,碎片化的阅读行为所对应的则是多元化的信息内容需求。对于众多信息用户而言,移动设备也是他们将零碎时间转换为有效时间的主要途径,在快捷的生活节奏及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信息用户迫切希望数字图书馆通过移动信息服务打破传统固定时间、地点的信息服务方式,并对信息内容进行调整,确保信息内容短小而精炼,最大程度地满足信息用户碎片化阅读习性。

(二)为信息用户带来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验

近年来,全方位服务体验是各大服务行业发展的追求,尤其是在人类文明以及移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环境之中,各大产业都在探索为用户带来全方位体验的服务模式。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数字图书馆也不例外,而全方位服务体现的根本原则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1]。

综合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来看,信息用户对于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全方位体验主要集中两点上:其一,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即为信息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内容,让信息用户提供图书馆移动服务端口从而尽可能地获取自身之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所需的信息资源;其二,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信息用户对于全方位服务追求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信息内容的多样化上面,而更倾向于数字图书馆为其心理诉求所需的信息服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移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用户对于信息服务的心理需求主要是获取信息存在感、成就感及愉悦感,存在感是指用户在移动信息服务过程中希望自身能够得到服务机构的重视,在整个过程中的服务机构都全心全意地工作;成就感是指信息用户希望参与到信息资源的建设当中,通过分享与交流把自身所学传递出去,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肯定;愉悦感则涉及多方面内容,用户通过信息服务机构掌握或理解新鲜事、通过与人分享交流帮助别人掌握知识要点或在移动信息服务的辅助之下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所遇的问题等,都能使信息用户在整合信息服务体验中获取愉悦感。综观信息用户对于全方位信息服务体验的实质内容来,数字图书馆想为用户带来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还需从多方面对移动信息服务进行调整与完善。

二、制约数字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主要因素

新世纪初,图书馆学学者将移动信息服务纳入了他们的研究课题当中。与此同时,美国、英国、芬兰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相继推出了移动信息服务发展战略。中国最早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引入移动信息服务的是北京理工大学,此后国内各大高校均开始涉足该领域。目前,国内众多数字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均处于初级阶段,信息用户较少已成为各大数字图书馆面临的主要困境。而这主要是由于移动信息服务与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契合度不高。就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制约国内数字图书馆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难以满足信息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对移动信息服务与传统信息服务差异性理解欠佳

从传统信息服务到基于网络PC端口的web信息服务,各大图书馆现已基本完成了传统信息服务的信息化转型发展。面对移动网络科技的冲击,数字图书馆建设又将迎来新机遇与挑战。但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说,只有在自身充分理解移动信息服务与传统服务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才能从信息服务所涉及的多方面内容对移动信息服务进行优化与完善。但就移动信息服务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国内众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及馆员在移动信息服务当中还未消除传统信息服务模式所遗留下弊端,例如,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之时,通常情况下只有当用户存在问题或发生问题之后馆员才会为用户提供服务。数字图书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将移动网络技术引入到信息服务当中,在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以及APP应用软件等用户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当中添加了服务内容,但它们对于内容的分类及推广是基于数字图书馆的web端口服务模式进行的,从而使得数字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难以让信息用户感受到更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体验[2]。

(二)移动信息服务独立性不强致使用户粘连性较差

经过多年发展,服务终端已从单一的通信手机发展到了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多种终端设备。但若从服务内容来看,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还难以满足信息用户的多样化内容选择需求[3]。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国内众多数字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端口均已开设,但服务内容主要涉及馆内公告通知、书目收索、查阅信息浏览、书刊续借、新书推荐等服务,主要通过短信、WAP网站方式或自主开发的APP软件三大移动通信渠道将信息推送给用户;就服务内容与各大信息推送渠道来看,数字图书馆将移动信息服务定位为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的辅助性服务平台;从功能角度定义则是将数字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窗口作为各大图书馆的消息及信息用户的提醒平台,让用户通过移动信息服务被动性地及时掌握图书馆发展动态,未能将移动信息服务窗口的独立性体现出来。这让用户在操作及使用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移动信息服务平台之时,感受到移动信息服务所带来的与web端口服务不同的个性化服务,而且较为单一的内容推送也使得移动信息服务难以在信息用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使移动信息服务与信息用户之间难以产生良好交互,尤其是在数字图书馆通过APP阅读软件为信息用户提供移动信息服务之时。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则是数字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与用户粘连性差,致使接受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人群不断缩小,不利于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持续化发展。

三、创新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的具体对策

伴随移动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无论是网络购物、交友聊天,还是信息资源获取,都离不开移动通信设备的使用。作为国家信息资源存储丰富且高质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开发是时代发展赋予图书馆建设者的重任。为此,面对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若想体现出移动信息服务的优势及价值,移动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丰富馆员培训内容,引入差异性服务理念

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创新离不开优秀的馆员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大相关执行人才的培训工作,在馆员培训过程中引入“差异性服务”理念,引导馆员建立移动互联网思维,深入了解移动信息服务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基于web端口的信息服务的不同之处,进而体现出移动信息服务自身特有的优势,对其功能定位进行延伸,让馆员明白移动信息服务窗口不仅是数字图书馆消息的推送窗口,而且是信息用户的引入窗口。馆员要充分利用现阶段信息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来培养用户的习惯,让其感受到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为他们带来的个性化体验[4]。

(二)细分信息用户群体,满足信息用户的心理需求

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信息服务受众人数不多。从相关数据统计来看,全国18-24岁的移动互联网网民超过50%;25-30岁网民数量超过23.2%;在40岁以上的移动互联网民仅占2.1%。可见,移动信息服务所涉及信息用户主要是青年用户。他们在信息服务机构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个性化、人性化的信息服务。但对于社会公益性的信息服务机构而言,数字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是面向社会大众,而不仅仅满足青年用户。对于集专业性、权威性为一体的图书馆来说,在现阶段40岁以上以及25-30岁之间的用户人群,仍然是社会科技创新及发展的中流砥柱。为此,数字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若想建立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有效途径是通过信息用户群体的划分来规划移动信息服务的服务模式,从而做到在满足信息用户知识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信息用户的心理需求,例如,在移动信息服务的APP阅读软件当中开发交流模块,增强移动信息服务的代入感及交互性,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在多年建设当中所形成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号召更多见识广、学识渊博的人群参与到移动信息服务当中,打造出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特有的功能体验。

[1]保洪才.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177-178.

[2]胡昌平,万华.云环境下移动数字图书馆跨系统服务平台构建与实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3):40-48+71.

[3]赵杨.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交互质量控制机制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角[J].情报杂志,2014,(4):184-189.

[4]邓李君,何燕,杨文建.基于用户需求变化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观念考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5):37-40.

G250.76

A

1005-9652(2017)01-0107-03

2016年度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民族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实践路径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基金编号:2016SZYQN37)。

(责任编辑:虞志坚)

甯佐斌(1981-),男,四川成都人,汉族,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情报学。

猜你喜欢
移动信息个性化图书馆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图书馆
移动信息设备保密技术检测研究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目的地构建移动信息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中移动信息服务的应用研究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黄梅戏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途径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