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

2017-01-28 21:02王恪
山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

文 / 王恪

公共图书馆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

文 / 王恪

移动图书馆是未来公共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形式,满足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建设移动图书馆的背景和现状,以及我国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利用移动图书馆建设服务信息弱势群体时,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以及合作互惠的保障,根据用户的调查反馈结果积极调整服务方式和内容,满足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

移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弱势群体

2016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1066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6.88亿,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2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1],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在此基础上,移动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成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领域发展的重点与趋势。移动图书馆作为图书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应运而生,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的革新。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其技术优势使其可以向用户随时随地提供服务,节省用户时间和资源,这在向因自身生活条件或身体、精神、认知障碍而不能使用图书馆服务的信息弱势群体进行帮扶时极为有利。随着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推广,公共图书馆因地域限制给公众平等获取信息资源带来的阻碍将能够得以解决。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信息弱势群体面临的新挑战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扮演着“社会均衡器”的角色。公共图书馆以“社会事业”为前提,以“普通民众”为服务对象,以“公益服务”为原则,以“社会效益”为目标,承担着为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图书资料、公共信息、互联网连接及图书馆教育的社会职能。但我国公共图书馆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2015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概览》统计,全国公共图书馆3139个,年财政拨款1070575万元。其中,国家图书馆1个,省级图书馆39个,市级图书馆365个,县级图书馆2734个,但平均43.79万人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61册,全国人均购书费1.434元[2]。此外,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还存在地区差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经费和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具体城镇的大小及当地政府投入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公众平等地获取信息的实现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何根据信息弱势群体的现实情况,充分利用移动图书馆这一工具,满足广大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确保信息弱势群体搭上“移动图书馆”这一信息高速列车,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新挑战。

二、我国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

每一种社会形态下都会产生弱势群体,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信息弱势群体的问题开始凸显。弱势群体所从事职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普遍偏低,还有部分需要社会救济,收入水平低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进入信息社会后,他们产生了获取信息渠道少、信息技能水平低的新特征,成为了处在数字鸿沟边缘的信息弱势群体[3]。

一般而言,根据信息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信息弱势群体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由于自身的生理状况而不能有效获取、利用信息的自然性信息弱势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等。他们由于视力、听力、智力等生理缺陷而行动不便,日常活动范围在其居住地5公里内平均分布,使其在使用传统图书馆阅读、咨询、查询资料上比较困难;另一类是在信息社会中,由于经济能力、地域分布、技术条件等社会性因素的制约,无法及时获取、理解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而处于劣势进而被主流社会日益边缘化的社会性信息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经济贫困的下岗失业工人、农民工,远离图书馆服务范围的老、少、边、穷地区人群,缺乏获取信息的相关技能或条件的家庭妇女以及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等。总体来说,这些信息弱势群体是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使用信息设备、配置信息资源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4]。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移动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与信息通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我国大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已经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部分市级县级图书馆也在加紧部署中。但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整体建设上还比较薄弱。截止2014年12月,116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有96所开通了移动图书馆,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有25家开通了移动图书馆[5]。在地域分布上,西部与东部和中部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公共图书馆仍需继续推广移动图书馆服务。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书目检索、图书借阅、活动讲座、参考咨询等基本服务方面,在提供电子书、音视频资源等服务方面则比较匮乏[6]。主要服务方式有SMS短信服务、WAP网站、APP客户端三种,前两项服务自手机图书馆发展而来,APP则更针对性地服务于日渐普遍的智能手机用户。自2005年起,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陆续推出基于SMS短信和WAP网络的移动服务,以WAP网站为主,SMS短信服务方式为辅[7]。随着无线网络技术与智能终端市场的成熟,基于IOS、Android等主流移动智能操作系统开发的移动图书馆客户端将成为主要服务形式[8]。在已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中,支持WAP和APP 服务模式的图书馆占到七成,仅三家图书馆支持非智能手机时代的主要移动服务方式SMS短信模式,这也可能给不同群体平等地享受移动服务的权利带来影响[9]。

四、通过移动图书馆满足信息弱势群体需求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制度保障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来明确图书馆服务信息弱势群体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可以从更高层次上引导公共图书馆融入服务信息弱势群体的理念。目前,我国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法律,但经过图书馆界不懈的努力,我国有望在近期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该法将对政府在公共图书馆建设运行方面的职责,图书馆依法保护读者权利、接受读者监督等方面做出规范,必将大大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较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读书阅览权利。在该法草案第三十条服务能力建设中强调“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移动图书馆建设在法律层面上得到肯定,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其发展。该法草案第三十四条特殊人群服务条目中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考虑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特点,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设施、设备和服务。公共图书馆应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区域。公共图书馆应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室。”草案明确提出对信息弱势群体进行倾斜性保护,是对公共图书馆满足信息弱势群体信息需求的制度性保障[10]。同时,我国还需要更为详细的信息弱势群体保护法案,为保护信息弱势群体制定更加详细的标准。

(二)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

公共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应该针对不同的用户开设不同的板块,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例如,对于老年人应该增加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信息,积极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农民工和失业人员,更加注重劳动技能培训与就业方面的信息,服务于农村地区的基层图书馆还应该重点关注农业资讯;对于未成年人可以设置资源专区,提供与学业有关的课外读物以及科普、动漫等音频和视频资源;对于视障者等残疾人应当专门提供盲文有声读物等满足特殊需求的资源;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重点挖掘本地少数民族优秀资源,提供少数民族语言的相关资源和服务。

同时,考虑到信息弱势群体自身信息素养低、不善于信息检索的特点,公共图书馆应该开设一些信息素养教育课程,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教授信息弱势群体一些利用移动图书馆进行软件操作、信息检索的相关技能。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问题提供参考咨询。另外,在移动图书馆的设计上还应做到信息无障碍,比如,支持全键盘操作、增加语音导航功能、支持手语或语音阅读软件等。移动图书馆应该照顾到信息弱势群体计算机水平和信息检索能力较低等不利因素,尽量避免使用账号注册、信息绑定等方式进行用户登陆,通过公开、免费、开放所有信息和服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三)通过合作实现互惠互利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但据估算,移动图书馆的初期建设成本在100万元左右,每年的维护费用在5万元左右,这对于经费不足的小型公共图书馆来说无疑是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尝试与社会开展合作,争取多方面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支持。各移动图书馆之间可以形成图书馆联盟,通过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丰富图书馆数字资源、减少开支。例如,图书馆之间可以统一对图书馆员进行业务培训,共享信息素养课程,避免独自开发的困难。

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与商业信息资源提供商业合作,进一步拓宽合作范围,免费为移动图书馆用户提供部分商业资讯;与本地区其他公共服务部门合作,尤其是电子政务部门,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援助,比如失业救济申请等。

(四)加强用户调查和反馈

当前我国部分公共图书馆虽然已经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但是由于弱势群体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守思想、不愿接触新生事物的特点,如何让开展的特色服务更好地在他们中间推广、提高移动图书馆的利用率,尚需对其服务范围内信息弱势群体用户的阅读习惯、人口比例及信息需求等进行深度调研。比如,定期对信息弱势群体用户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和采访,了解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数量,以及提供的服务和内容的使用率及满意度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从整体上对服务范围内信息弱势群体的人口数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信息需求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差距,并据此调整和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消除公共图书馆和信息弱势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11]。

五、结语

信息弱势群体作为信息社会需要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公共图书馆无可回避地承担着这一重要使命。公共图书馆通过移动图书馆向信息弱势群体开展信息服务,在满足信息弱势群体信息需求的同时,也加快了自身发展的步伐。移动图书馆作为未来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形式,在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我国信息弱势群体的特点和真实需求,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无障碍,进而消除“信息鸿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2]全国及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数据(2015)[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ba36b0102v85q.html.

[3]李婷婷.信息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情报探索,2010,(10).

[4]易红,张冰梅,詹洁.以信息弱势群体为导向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

[5]韩珍艳,王丹婷,潘菊英.基于移动图书馆的教育普及[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

[6]姜颖.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12).

[7]李巧玲.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情报,2013,(8).

[8]梁欣,过仕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3,(5).

[9]魏群义,袁芳,贾欢,等.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2015).[EB/OL].http://www.qnxtsg.com/zixun/2013/0708/62.html.

[11]吴宇琳.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策略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7).

G258.2;G252

A

1005-9652(2017)01-0133-03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项目编号:SKL--2014--793。

(责任编辑:魏登云)

王恪(1973-),女,河南安阳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研究,图书管理与情报。

猜你喜欢
图书馆信息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