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及作用

2017-01-28 21:02卜莲玉
山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档案馆特色建设

文 / 卜莲玉

档案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及作用

文 / 卜莲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档案文化是一种历史记载,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传播媒介作用、记录传承作用和教育引导作用。我们要增强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加大档案馆建设力度,加强档案文化宣传,进一步加强档案文化资源研发和档案数字化,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价值追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档案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价值

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将自己所积累和创造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不断传递给后代,并由后代继续丰富、扩充的过程。而档案不但是人类对历史片段的铭刻,而且是这个连续过程中实现联动的一环。它组成了人类历史文化传承与延续的不朽根基。如果失去了档案的有力支撑,人类赖以存在下去的知识延续性就无法维持和发展,整个人类社会就会出现记忆的断层。档案文化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社会文化资源。它不但能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档案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首先,档案是一种历史记录。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手段,是借助符号的运用来构成人类思想观念和价值的方式。而档案就是借助一定的记录符号,忠实地记录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容和进程,传承、记载先进文化,记录人类活动的真实场景和过程,为社会进步、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档案载体的文化价值是指档案载体的演变及运用给一个国家、民族、阶级所带来的情感寄托,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文化教育、文化鉴赏价值,例如,从甲骨文开始,我们可考的历史,从用龟甲、兽骨作为记录的年代开始,甲骨、金石简牍等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同一事物上,衍生出了“甲骨文字”、“甲骨档案”等不同概念。虽然在两汉时代中,我们就开始使用纸张,但是现存原始的记录只有唐代的六分纸质档案。它构成了一种民族价值,代表着我国历史的悠久和纸质档案的久远。而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等是以羊皮纸为载体,体现了档案载体的民族文化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等,从内容到载体都蕴含着美国人的情感寄托。[1]03

其次,档案文化是我国人民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档案记录着人类的知识、经验和教训,是社会组织和成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真实地反映人类在开展社会活动时的思想、意图等,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新文化的“催生者”。由此,从文化层面上来说,档案文化具有延续科学技术和积累知识的作用,具有延伸社会记忆、延续国家和民族历史的作用,也具有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体系的作用。

再次,档案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我国和民族价值体系的新发展,是在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合理成份的基础上价值观念变革与创新。而档案文化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演变历程,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例如,档案资料中记录着儒家学说倡导的“仁、义、礼”等精神、品质。目前,通过不断地改造,档案资料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融入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之中。例如,毛泽东将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荀子的“君舟民水”等思想改造成了马克思主群众观点;而在吸收传统文化“贵和尚中”,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可以说,档案文化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源泉,是中华民族道德观、价值观的延续和发展。

二、档案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首先,具有传播媒介作用,能够向社会大众传播专业化信息。档案自古以来就是传递信息、传递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是历史文化知识的宝藏。在传递知识中,我国古代出现的甲骨档案、石刻档案等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媒介。例如,《史记》与《资治通鉴》是研究我国历史的权威工具书,都采用了大量的皇室档案文书、口述档案等资料。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档案载体出现了新的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它与传统档案、杂志、报纸等媒介相比,电子档案文化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更具权威性,对于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占领网络等思想教育阵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控制力和导向力,也增强它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在国际文化交流上,当代档案文化传播的媒介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1例如,早在1980年,我国实施了双边和多边档案文化合作项目,加入了国际档案理事会,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地宣传我国档案文化传统,并积极地参加国际间各项学术研讨活动。2006年,中国与美国还启动了军事档案合作,充分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对人权的尊重理解,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其次,具有记录传承作用,能够使文化保持统一性和完整性。在继承、保持文化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档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记录传承作用。公元前四十七年,凯撒大帝用一把大火将亚历山大城图书档案化为一片灰烬,毁坏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埃及文明,造成了人类文明史上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直接记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演进、发展历程,记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各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动,如文明城市创建、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等。这些收录的资料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档案文化信息库,并真实、全面、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过程,源源不断地将新的学习与实践信息吸纳进来,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逐步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使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有效传承各种价值观的思想精神,例如,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激励着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再次,具有教育引导作用,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生动素材。经过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档案文化信息反映着中华民族近代所经历的苦难与挫折,记载着中华民族创造的无数辉煌和历史发展轨迹,反映着中华民族历来所具有的民族精神。[3]1发掘、整理诸如近代民族独立、传统美德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档案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同时,推出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档案文化产品,能够对人们的道德情操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得到广泛认同。近年来,档案部门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开发了很多档案文化资源。例如,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各大档案馆与各大传播媒介联手,在充分挖掘广藏资源的同时,对广大群众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传统教育,推出了“红色文化”系列报道,展示了抗日战争时代那些辉煌的历史,使档案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通过普遍开展档案文化,学校、社区等积极宣传我国民族优秀传统,促进了基层群众良好价值观和伦理观的形成,为巩固和拓展核心价值观的成果提供了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增强了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增强档案文化,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首先,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准确把握档案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我们可以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理论研讨等形式,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准确把握档案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切实解决各方面不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使广大档案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等理解得更加全面,例如,工作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一批新时期档案工作急需的文化人才,用档案文化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头脑,并在加强档案文化知识培训上多动脑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努力建成一支符合档案文化事业发展需求的档案干部队伍。

其次,增强档案馆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档案馆传播媒介的作用。建设现代公共档案馆能够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础性作用。目前,档案馆传统的设置布局阻碍了档案文化的功能发挥。因此,各地普遍开展了新一轮档案馆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档案馆新馆的建设要转变观念,从选址定位、功能布局等方面,着力突出“社会性、文化性、现代性”的要求,要把档案馆新馆建设成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的标志性建筑,要把档案馆建设成面向社会公众的现代化档案馆,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打牢硬件基础。

再次,加强档案文化宣传,确保档案馆成为各地文化资源的重要保管基地。为了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功能,档案要具有丰富多彩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前,我国很多国家级综合档案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档案馆结构不合理、馆藏内容不丰富、文书档案偏多等。对此,档案部门要大力开展文化档案资源征集接收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文化宣传,吸纳反映一个地区各个方面的资料进馆,如政治、经济、历史、科技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得到及时抢救情况,使民间特色、名人盛事、名产名品资料都能征集进馆,从而建立起丰富的馆藏资源体系,逐步改变档案馆馆藏结构单一的局面,确保档案馆成为各地文化资源的重要保管基地。[4]5

第四,进一步加强档案文化资源研发,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价值追求。目前,各地档案馆部门离高效地服务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有差距。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发挥档案文化功能、服务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着力方向。因此,我们要加强档案文化资源的研发,加大馆藏档案资料的开放力度,积极宣传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通过举办展览、拍摄专题片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通过选择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档案文化资源,宣传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在档案文化成果的熏陶下,不断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价值追求。我们要积极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念,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力。

第五,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重视档案网站的建设。努力推进数字档案工程是发挥档案文化功能、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地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了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各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程度还不高。因此,档案部门要将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道德观的档案文献优先数字化;要充分认识到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整合社会力量开发档案文化资源,我们要加大信息化工程的投入和推进力度,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性档案信息跨馆室共享工程,高度重视档案网站建设,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信息优势,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在线查询利用,公开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档案,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有效澄清网络上的各种错误思潮,使档案网站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强阵地。

[1]薛匡勇.档案馆文化性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0,(3).

[2]张永钦.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兰台内外,2008,(1).

[3]曹秀梅,苏建功.档案文化与档案文化延伸的表现形式[J].山西档案,2012,(S1).

[4]包蕊.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研究[J].读天下,2017,(5).

G273.5; D616

A

1005-9652(2017)01-0139-03

(责任编辑:魏登云)

卜莲玉(1978-),女,江苏丰县人,中共焦作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档案馆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when与while档案馆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