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馆藏及研究价值

2017-01-28 21:02刘洪岩
山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墨笔琉球文库

文 / 刘洪岩

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馆藏及研究价值

文 / 刘洪岩

琉球汉籍训点文献是近世琉球士人积极学习汉文儒学经典所保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目前存世数量较少。文献中由琉球士人用朱笔、角笔和墨笔所标注的“训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调查了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八重山博物馆、冲绳县立图书馆、冲绳县立公文书馆等机构中的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馆藏情况,并对这笔文献在域外汉籍流布、经学传播和语言学上的研究价值进行了探讨。

域外汉籍;琉球汉学;训点文献;近世经学

汉文化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汉字和汉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日本、朝鲜、越南等“汉文化圈”国家被人们学习和使用。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汉文撰写的各类典籍在域外被保留下来,成为今天汉学研究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其中,琉球王国所存汉籍在域外汉籍的流布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琉球王国与中国的汉文典籍往来最早始于明初。此后,琉球的知识阶层一直把汉文典籍的习读视作基本的教养。琉球王国于1718年设立了面向中央士族阶层的“明伦堂”,于1798年设立了面向一般士人的“平等学校”,将汉籍的学习正式提升到了官方层面。此后,他们又于1835年在各地设立了儒学启蒙的官塾“村学校”。至此,他们建立起了完整的汉文教育体系,并以儒学教育为基础开科取士。由此,琉球王国对中国儒学汉籍的需求激增。这一时期存世的琉球王国汉籍主要以《周易经传》、《四书集注》等儒学教材为主。除由中国购入或委托中国刻版外,琉球刻版的汉籍也应运而生。

在流传至今的琉球汉籍中,带有“训点”符号的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琉球士人在学习汉籍的过程中,为了加深理解原汉文的音义,常会模仿中国的汉文训解和注释的批注方法,用朱笔、墨笔等工具在汉籍的行间标记上语序、助词的提示符号或圈注汉音。汉籍中的这类符号一般被称为“训点”。近年,以陈正宏[1]、水上雅晴[2]为代表的国内外学者在对琉球汉籍版本的调查中都注意到了这些训点文献的价值。这类训点文献作为研究古代中国和琉球的语言文化接触以及域外儒学和汉学传播的重要资料,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馆藏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对其类别和研究价值重新予以评估。

一、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地位

琉球王国的存世汉籍中的“训点”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根据韩国学者金文京[3]的调查,现存的成形训点文献可追溯到八世纪的佛教经典。根据注记形态来看,它大致与汉译佛典中的陀罗尼符号类似,可视之为“训点”的滥觞。在现存域外汉籍中,日本文献中的“乎己止点”、朝鲜文献中的“点吐”、越南文献中的“字喃”都属于“训点”符号。琉球汉籍中所载的“训点”在兼具他国“训点”符号类似功能的同时,也体现出了独特的形态。

在“汉文化圈”的各种“训点”形式中,琉球汉籍中的“训点”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而是兼具周边各类“训点”的特点。这与琉球王国的地理位置有关。在汉籍流布上,琉球王国不仅能直接向中国学习,也能利用海上枢纽位置吸取日本和朝鲜的优势资源。因此,现存的琉球训点文献中,既保留了中国官话课本中所见的“调点”,又兼有日本和朝鲜的“返点”和“角笔点”,几乎囊括东亚“训点”的各种形式。可以说,琉球的训点文献是世界“训点”研究的一笔宝贵财富。

此外,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存世稀少。一方面,由于琉球本岛的汉籍多佚于战火,所存有限;另一方面,由于1879年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后,明治政府在琉球采取了“去中华化”的文化政策,汉籍大量损毁;此外,琉球王国岛屿分布较广,训点汉籍散落在以本岛、石垣岛、久米岛等地,难以系统整理。这些因素都为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调查增加了不少实际困难。

二、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馆藏情况

据调查所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中收藏的《周易经传》一部、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四本堂诗文集》一部和《琉球国志略》一部,都可认定为琉球汉籍训点文献。本文主要对藏冲绳诸岛的琉球汉籍训点文献进行整理说明。

此次调查主要涉及冲绳县立图书馆、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冲绳县立公文书馆、石垣市八重山博物馆四家单位的多个珍本文库。而久米岛、那霸市历史博物馆和石垣市政厅档案部门虽也有琉球汉籍藏本,但由于交通和藏品权限等限制,未能进行调查。作为先行案头调查,我们参考了国内出版的《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4],以此确定一般汉文文献的种类和数量,并以版本为线索进一步调查其中训点文献的馆藏。另外,日本学者小林芳规[5]曾对琉球本的角笔文献进行过调查。这一调查也涉及了一部分汉文文献。

目前调查所见的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馆藏情况列举如下:

1.冲绳县立图书馆藏

童子摭谈:道光二十四年,琉球版,东恩纳文库,角笔点,附刻返点、合符;

孝敬:乾隆六十年,日本版,东恩纳文库,角笔点;

六谕衍义:康熙四十七年,中国版,东恩纳文库,朱笔调点。

2.冲绳县立公文书馆藏

稽古案文集:同治十一年,琉球版,岸秋正文库,角笔点,原文为候文。

3.八重山博物馆藏

孟子集注(卷四·卷五):成书年不明,日本版,丰川家文书,角笔点、墨笔注释,附刻返点、合符;

论语集注(卷七):天启五年,日本版,武岛家文书,角笔点,附刻返点、合符;

论语集注(卷十):天启五年,日本版,武岛家文书,角笔点;

小学(卷六):光绪十一年,中国版,新本家文书,墨笔字音注、朱笔句点、角笔点,附刻返点、合符;

白姓:同治十三年,写本,新本家文书,墨笔字音注、朱笔调点、角笔点;

三字经训诂:成书年不明,日本版,角笔点、墨笔字音注,附刻返点、合符;

童子摭谈:道光二十四年,琉球版,牧野家文书,角笔点,附刻返点、合符;

太上感应篇:同治九年,写本,糸川家文书,角笔点、朱笔返点、合符、句点;

自作孽:成书年不明,写本,崎山家文书,角笔点、朱笔调点、句点、墨笔字音注。

4.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千家诗:光绪十六年,一册,写本,宫良殿内文库,朱笔调点;

二十四章孝行之录:成书年不明,写本,宫良殿内文库,朱笔字注、墨笔返点、合符;

汉文集:光绪十四年,写本,宫良殿内文库,朱笔字注、句点;

孔圣全书:光绪十年,写本,宫良殿内文库,墨笔返点、合符、字音注;

服制:光绪七年,写本,宫良殿内文库,墨笔返点、合符、字音注;

实语教:光绪三年,写本,岛袋文库,墨笔返点、字音注;

雪堂燕游草:康熙三十七年,日本版,宝玲文库,墨笔返点、字音注;

图治要传:成书年不明,写本,宝玲文库,朱笔句点、墨笔返点、合符、字音注;

中山纪略:康熙十六年,中国版,宝玲文库,墨笔返点、合符。

以上馆藏训点文献中,在书籍的页眉、框外、行间还可见到琉球士人留下的关于字义、汉音的各类注解。因为汉籍的学习是在各类官学、“村学校”中进行的,所以在“训点”上能明显看出师承关系,各私家文库之间的“训点”形式各种流派。此外,上述馆藏文献多以明清年号标记成书年份,但和日本、朝鲜的训点文献不同的是,琉球的训点文献中对于“训点”标记的年份几乎不做记录,并且几乎每一种文献都采用多种“训点”进行了标记。由此大致可以推定这些标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代代相承的结果。

如今,这些琉球汉籍训点文献都在进行审定和数字化,冲绳县立图书馆和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的主页已能对部分训点文献的图像进行在线阅览。这有利于国内的研究者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但是,在线电子图像只能反映一部分朱笔和墨笔训点的样貌,纸面凹陷形式的角笔点则不能通过这种形式显现出来。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已和冲绳教育委员会缔结了文献交换协议。作为“中琉历史关系档案”的一部分,上述训点文献的一部分在将来也可通过文献交换的途径在国内阅览到。

三、琉球汉籍训点文献中各类训点的研究价值

笔者认为琉球汉籍训点文献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琉球汉籍训点文献对域外汉籍流布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域外汉籍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版本学、校勘学层面。其调查依据一般是刻版之间的相承关系、刊印的源流等要素,而对汉籍中注疏的研究还有待重视。琉球汉籍的源流也可以通过“训点”的形式和风格进行分析。从琉球版和琉球写本汉籍中的注疏中,人们可明显看出两方面不同的侧重。由调查结果来看,一部分偏重于汉字音义的“训点”,而另一部分偏重于文法关系的返点、合符。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前者受到中国汉籍注疏的影响,注重小学的知识,而后者应师承于朝鲜和日本的注疏传统。

其次,琉球汉籍训点文献是东亚范围内经学传播研究的重要线索。训点文献中的训释内容是经学传播及其师承关系的重要资料。我们通过琉球汉籍中章句的训释和谚解可以分析出,琉球王国的经学研究和科举形式是基本模仿明清的。从“训点”沿革可知,琉球士人的汉籍学习方法经历了一个从汉文直读到学习训义的发展过程。此外,角笔点在中国和朝鲜都是应用于佛典的,而经学典籍中的角笔点只存在于日本汉籍中。由此可见,在琉球王国,角笔的使用及其训点的方式应是来自于日本经学体系的输入。这一点最有价值的材料是琉球汉籍中的“文之点”。

此外,琉球汉籍训点文献作为调查资料,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近世语言研究方面。传统的琉球语言研究资料只有《混效验集》、琉球歌谣等历史资料,近年来还会辅以明清外交资料中的方音记述和朝鲜漂海资料中的语言记载。琉球汉籍训点资料为琉球语言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而系统的例证。例如,角笔点和字音注都是以琉球当地汉字音进行的标注,基本反映了近世琉球的音系。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琉球音中母音的转音、辅音的促音和破擦音化的变化。此外,琉球汉籍训点文献中的调点是十分罕见的语音学资料。它是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的五声体系为基础的,我们可以从中洞悉明清中国东南官话的声调体系。

四、小结

琉球汉籍训点资料是近世琉球士人积极学习汉文经典所保留下来的珍贵遗产,目前存世数量较少,主要保存在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八重山博物馆、冲绳县立图书馆、冲绳县立公文书馆等机构。从域外汉籍研究和训点文献研究两方面来看,琉球汉籍训点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训点文献中所标注的角笔点、字音注、调点、返点等“训点”的形式多样,分别在域外汉籍流布、经学传播和语言学研究领域具有亟待发掘的资料价值。国外馆藏机构正在积极地将这笔珍贵资源电子化,我国历史档案机构也在逐步推进包括琉球汉籍训点文献在内的互换协议。在不远的将来,它们应该能够被国内研究者有效利用。

[1]陈正宏.琉球本与福建本——以《二十四孝》、《童子摭谈》为例[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1):102.

[2]水上雅晴.琉球士人汉籍学习举隅——以汉籍中写入的训点和注记为考察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5.

[3]金文京.东亚汉文训读起源与佛经汉译之关系——兼谈其相关语言观及世界观[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2):19.

[4]高岛津,陈捷.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5]小林芳规.冲绳县的角笔文献[J].汲古,1998,(6):17.

G256.3

A

1005-9652(2017)01-0168-03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训点资料的佛典训读对日语语法影响的历时研究”(编号:16YJC740044)、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世纪汉文注释翻译形成的日语借用体系的研究”(编号:SD161100)和“燕山大学青年教师自主研究计划课题项目”(编号:15SKB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冯 鹏)

刘洪岩(1984-),男,河北沧州人,燕山大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文献学。

猜你喜欢
墨笔琉球文库
陈磊作品
专家文库
中国琉球语研究现状
本期拉页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黄彦华
专家文库
枇杷山鸟图页及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