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贵州民族音乐文化形成的影响分析

2017-01-29 17:03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多元性苗族声部

莫 娟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 贵阳 550000)

地理环境对贵州民族音乐文化形成的影响分析

莫 娟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 贵阳 550000)

众所周知,地理环境为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站在历史的长河回顾过去,中华民族中的56个民族,他们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衰败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每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也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部分构成。其中的自然环境大多是先天形成并由人类后天加以改造的。贵州多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极大多数原因都是来自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且一直被人类视为艺术的瑰宝。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地理环境;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地域。有的民族位居平原,有的民族位居高地,有的民族喜辣,有的民族性水。这种人与自然不约而同的契合,真是让人忍不住赞美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文化。不但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还兼收并蓄,极具包容性。本文以地理环境对贵州民族音乐文化形成的影响为例。浅析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的奇妙影响。

一、贵州多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山脉众多,层层山峰绵延不断。每块地貌都极具特色。气候温暖湿润,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54个民族在这里融合聚居,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就有17个,各民族同胞和谐共居,相互包容,相互影响,贵州人天生性格豪爽、待人热情,对于外来文化更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学习,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世代流传下来。其中,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展现出它多元性的特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其音乐在旋律、节奏、唱腔、歌词等方面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民歌、舞曲、器乐、戏曲、戏剧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打造民族文化的差异

(一)既然民族文化由地理环境造就。那么不同的民族文化,也会因为地域的差异展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回顾历史,贵州是氐羌、百越、濮人以及苗瑶四大族系交汇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方。极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是贵州的一大景观。贵州的喀斯特地貌面积有一万九千零八十四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九。境内岩溶密布,形态各异。从古代的战乱,到近代民族大迁徙到现在的人口流动,各民族分布到了贵州的各地区,形成了如今“大杂居,小聚居”,“既杂居,又聚居”的居住状况。他们有的受特定地理环境影响,有的受历史文化影响,有的受宗教信仰的影响,都各自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正因如此,贵州的民族文化被赋予“十里不同风”的美称,形成了独特、多元、多彩的特点,让人赞不绝口。这样可以相互依存、相互包容,又可以相互促进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罕见的。

(二)地域差异也会打造了同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性。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历史文化,使同一民族也会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就如“南侗”和“北侗”,南部方言区的侗族同胞擅长多声部歌曲,早在八九百年前宋代诗人陆游就在《老学庵笔记》写到“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握而歌”,指的就是唱侗族大歌的情景。大歌是一种结构庞大的民间合唱音乐,以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为主要特点,流行于南侗地区的黎平、从江、榕江一带。以模仿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为特色,以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及友谊为主。至少包含两个以上声部,非三人以上不能演唱,其“众低独高”复调式的多声部合唱在中外民间音乐实属罕见。2009年9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北部方言区文化较发达,社会经济、地理环境比较开阔,受其他民族音乐影响,和南部地区迥然不同。比较有特点的是“玩山歌”,玩山歌是一种男女交往的歌曲,单声部,曲调深情委婉、细腻入微,有“唱”和“说”两种形式,“说”叫“说白话”,侗语称“送板”;可分全曲韵白和韵白加唱两种形式,或者三种形式:先说一段,后唱一句作结;或先唱一段,后以韵白作结;还有先唱一段,后说一段“白话”,再唱一段作结的三段式结构。玩山活动经过漫长的历史流变,其过程已约定俗成的分为三个阶段,即初会、深恋、成双。每一个阶段又可为若干步骤,这便产生了不同名目的歌:试探歌、邀伴歌、约日子歌、初会歌、请坐歌、夸赞歌、自谦歌、盘答歌、探情歌、结伴歌等。

三、同一地区的民族文化表现的不同的格调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情歌特点是抒情婉转,曲意缠绵,就好像在与情人诉说着内心无限的寂寞和思念,具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丽阴柔之美,如《方召情歌》、《假如你是一朵花》,而苗族的飞歌却与它的情歌大不相同,苗族飞歌是一种古老的腔调,萌生于山间,丰富的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思想感情。飞歌的节奏宽广自由,旋律跌宕起伏,雄浑有力,具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阳刚之美。还有苗族的古歌,歌词凄凉悲壮,演唱时庄重肃穆,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到苗族同胞在战争和迁徙中所经受的苦难,以及苗族祖先追求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环境造就了其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民族文化遗产,是古老民族活的文化和生命记忆的体现,表现了各民族同胞的精神和智慧。希望贵州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民族文化,为“多彩贵州”扩大品牌影响,为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胡玉兰.试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大舞台,2014,03.

猜你喜欢
多元性苗族声部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多声部视唱训练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