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路径探析

2017-01-29 16:16李冬冬
山西青年 2017年20期
关键词:观念培育法治

李冬冬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2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路径探析

李冬冬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2

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应有之意和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三个层次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现状和问题,重点阐述新形势下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路径选择。

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已经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水平稳步提高。但作为依法治国主体的广大公民,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还不适应当下法治社会的要求。在全体公民中,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未来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大学生更应当成为法治观念的重点培育对象。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应紧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要求,关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实际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三个层次

观念属于精神范畴,它支配人们的行为,不同的观念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大学生具有何种价值观不仅反映着、代表着当代社会价值思潮,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潮会影响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法治意识是人对“法治”这一事物的能动反映。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主要指大学生主体对于“法治”的情感、意识、能力、实践等。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是个体在法的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它来源于实践。[1]

大学生法治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情感意识上要认同法律。大学生在对法律产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亲近、依恋和寄托于法律,对法律存在及其意义在情感上、心理上产生信任和认同,且不轻易改变;二是理性信仰上要尊重法律。相比起情感认同,理性信仰上尊重法律更接近科学的法治观念。理性的法治信仰就是大学生在理性认知法律的基础上的价值追求,它所表达的是大学生对法律至上性的信仰。理性信仰是连接大学生从情感上认同法律到具体践行法律的重要环节。三是要在具体行为上践行法治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最高标准和内在要求。“法治观念根植于实践行为,法治观念的培育依赖于实践行为。”[2]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真正价值所在。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和巩固的过程。在大学生法治观念中,首先要理性地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体系,其次在情感上要认同法治的积极作用,最后对社会主义法治怀有真诚的信仰,将法治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内心追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和行动。“要通过不懈努力,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3]。

二、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有限

对社会主义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体系的学习和掌握程度是大学生法治观念形成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参考标准。然而,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

主义法治观念教育,大学课程体系中只有一门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基础知识等内容,帮助同学们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但是,多数同学对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的关注程度远大于法律知识本身,多数同学对法律常识的了解、理解程度较低。一些大学生对立法的目的、原则、法治精神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此外,个别教师因授课进度等原因在课程内容上弱化了法律基础部分。因此,仅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讲授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不现实的。

(二)对权利义务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法律以权利义务为核心内容,[4]法律既保障人们的个人权利,同时又提出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然而,当下许多大学生在权利义务方面只强调行使个人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国家、社会、他人充分保障自己的权益,却忽略自己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为了一己私欲而侵犯他人的权利,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与此同时,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侵入,尤其是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人权等问题的臆断和妄评,使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严重西化现象,认为当下的中国仍旧处于“人治”社会。再加之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转型期,难免会出现的一些司法腐败或冤假错案一经被媒体曝光,大学生就认为“权大于法”,法律在中国就是一纸空文,根本不相信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工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战略缺乏自信心,甚至存在冷嘲热讽的言行。

(三)大学生违法犯罪频频出现,自觉守法的能力较低

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义气用事。如果没有正确的法治观念做指导,不懂得基本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禁止,放松自我约束,大学生就很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糊涂行为。另外,大学生高智力型犯罪呈现与科技发展同步增多的态势。[5]有的大学生偷拍同学不雅视频并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传播,侵犯他人隐私权;有的大学生利用网络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在论坛、贴吧发布不实不当言论,侵害他人名誉权;有的大学生利用高科技手段考试作弊,甚至盗取同学钱财,这些违法犯罪的行为都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缺失。

三、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路径选择

法治观念并非与生俱来,也不会一蹴而就形成。要认识到法治观念培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学校教育而言,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更重要的是在当前高校的法治教育基础上转变观念、营造法治环境以及在程序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有效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重视法律知识的教育和普及,着力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要根据大学生的需求、思想和行为特点,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受形式和载体,改变传统的以传授法律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授课模式,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组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学生以往对法治教育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高校法治教育除了教师进行课堂理论讲授以外,还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法律实践活动,如邀请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案例教学;如举办模拟法庭、观看法律影视剧等;如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等从事法律服务的社团,使抽象的法律理论通过实践活动而变得通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并接受和认同法律,最终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治信仰和法律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方式,教会他们在日常的社会实践生活中用法治思维、从法律视角来分析、解决问题。

(二)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法治价值良好氛围

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要建设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一是高校自身要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制定学校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学校公共事务,为大学生树立依法依规办事的典型,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二是高校要通过实行校务公开,鼓励大学生对学校形成主体意识,在适当条件下支持他们参与学校事务的相关管理工作,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高校应明确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学生感到既有保护,又有约束。四是注重办事程序公正。如果学校不按照程序办事,学生将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获取表达机会,这样会消解他们对法治的自信心和信任度。然而,当下一些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现象严重,法律至上的观念淡薄,缺乏现代大学制度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包容等优秀基因,这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培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开辟法治观念培育新途径

当下社会信息传播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移动互联时代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成为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针对此种形势,高校要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避短扬长,拓展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新的平台和空间。一是学校要

指导大学生理性地使用网络新媒体,在发布信息时要确保真实准确,转发评论观点要客观公正,遇到谣言要坚持不传谣不信谣,以防止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二是学校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定期地发布诸如分析大学生网络贷款风险和法律问题等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典型案例,提高防范网络风险意识;三是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将法律知识与网络流行元素相融合,生产出形象生动、有感染力的视频、图片,寓教于乐,增强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让社会主义法治占领网络新阵地。

由于中国缺乏现代法治传统,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及其目的不在于用冰冷的法律条文来代替现有的文化传统,而是培养公民把对法治的信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因此,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更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高校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还应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还应与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逐步形成良好的法治教育大环境,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法治观念、法治思维的各类人才,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拥有现代法治观念的人才保障。

[1]陈洁.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40.

[2]张兴海,迟慧.论大学生法治价值观的培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35.

[3]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4]陈大文,孔鹏皓.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32.

[5]张宏宇,包国祥.法治精神与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初探[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11):51.

G

A

1006-0049-(2017)20-0191-02

猜你喜欢
观念培育法治
维生素的新观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