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报道工作为例

2017-01-30 07:03高志顺
传媒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报业

文/高志顺 刘 英

新闻报道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报道工作为例

文/高志顺 刘 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供给侧改革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同样适用于新闻行业的媒介革新。在当下信息供给“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对于新闻报道而言,尤其是对上报道工作,只有通过推进新闻供给侧改革,才能满足信息市场需求,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提高新闻产品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打造好对上报道对外宣传的新阵地,构建起对上报道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需求先导,促进有效供给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作为地方外宣的重要窗口,对上报道每天要向需求方——中央级媒体提供大量文字、图片稿件,以树立地方形象、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但是,由于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所处的位置不同,采用稿件的标准也不同,所以对上报道稿件很容易出现当地看来有价值,而在全国看来价值不大的问题,最终导致刊发目标无法实现,形成无效供给、低端供给。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报道组在2015年10月成立伊始,就把中央媒体的需求放在首位,仔细研究各中央媒体的不同点,探寻该媒体的主要宗旨、阅读群体及阶段性报道重点,着重分析其稿件类型、版面设置和选题倾向,还分别走访了中央媒体驻河北省记者站,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沟通。通过认真学习并思考,对上报道组明确了各中央新闻媒体稿件定位和内容分析的不同,比如,《人民日报》注重国家大战略,新华社瞄准具体地方特色新闻,《光明日报》侧重价值观和上层建筑,《经济日报》聚焦产业发展和经济探索等,努力在供稿中做到对准需求,有的放矢。重大报道要做到主动出击,不失声、不缺位。两年来,对上报道组积极把握中央媒体重大报道宣传的时间节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寻找本地的创新举措和工作亮点,让好的线索得到充分展示,好的典型报道宣传得有力度。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此事件瞬间成为各大中央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上报道组抓住契机,围绕新区规划建设、群众反响、交通、经济、生态、人文等主题积极向中央媒体推送稿件,相继刊登几十篇报道,为雄安新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仅生态建设方面,《人民日报》刊登了《让蓝绿成为雄安底色》,《光明日报》刊登了《让“华北明珠”重放异彩》,《经济日报》刊登了《让“华北明珠”再生辉——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纪实》,系统地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河北省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果,雄安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美好画卷。

日常报道要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对上报道组根据不同媒体特点采写出不同主题的稿件,力争提高稿件采用率和新闻的针对性。《光明日报》的职能定位是“思想文化大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报道组便为其积极推送文化、教育方面的题材。自2017年以来,《河北“双节”期间文化惠民好戏连台》《京津冀三地博物馆联展贺新春》《河北5万村支书接受培训》《雄安新区存约十八平方公里东周、汉代遗址群》等稿件陆续在《光明日报》刊发;《经济日报》的报道注重各地改革业绩和经济成就,对上报道组向其推送经济类的《河北:构筑奶业利益联结机制》《京津冀共绘“旅游圈”》《河北构筑民企入驻“强磁场”》《河北:加强作风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等稿件,均顺利见诸报端。

打造精品,实现提质增效

供给侧改革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新闻供给侧改革同样如此。在改革过程中,作为向中央媒体提供新闻产品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对上报道工作必须追求更高的产品质量和品质,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在报道中,突出自身优势,精心策划主题。两年间,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报道组围绕河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自身优势,深入挖掘主题,写出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质稿件。

扶贫攻坚是民生大计。河北省有22个县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使当地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近年来,河北省下大力度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将河北扶贫攻坚工作的突出特点和良好经验报道出去,对上报道组先后到保定阜平县、张家口崇礼县、承德滦平县的贫困村实地采访,和贫困村民、扶贫干部促膝交谈,获取一手素材,并根据不同媒体特点分别成稿,推送至中央媒体。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分别刊登《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阜平创富》《河北:牢记嘱托写答卷》两篇稿件,《产业扶贫 精准惠民》《河北:科技扶贫让小谷粒变成“金疙瘩”》《河北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办好教育拔“穷根”》等重头报道也陆续在各中央媒体得以刊登,在全国范围内展现出河北扶贫攻坚工作的不懈探索精神及实践成果。

在报道中,对每一篇稿件做到深耕细作、精雕细琢。作为对上报道组记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在采访中,要善于发现、精确调查、事实充分;在写稿中,要写活、写深、写透,写出精品。

今年9月,《人民日报》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专栏,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报道组第一时间派出文字记者,配合《人民日报》记者一起深入到雄安新区、保定阜平、张家口崇礼、唐山市等地调研采访,访当事人,忆当年事,说变化,谈心声。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对上报道组记者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标准,从最初的主题设置,到采访中的素材取舍,直至最后的标题制作、中心升华,几易其稿,精心打磨,精细到每一句语言表达,每一个标点符号。最终成文《深情暖燕赵重托催奋进》,并于9月22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真实反映出当地发生的喜人变化,展现了河北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的热切期盼和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爱戴。

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报道组的努力下,今年前10个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刊发报道河北的独立头版头条35篇,包含河北内容的综合头版头条43篇。借助中央媒体这个“宣传大舞台”和“传播制高点”,对上报道工作为河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整合资源,保障精准对接

在供给侧改革中,只有整合资源,各环节间紧密衔接,才能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进而实现整个供应体系的优化。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报道组依托地方党报优势,整合集团内部子报、地方分社的有效资源,并与河北省内各市县宣传部建立起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联手协同发力,主动深入挖掘,同时与中央媒体保持主动沟通和良性互动,形成了上下紧密协作、无缝对接的良好工作机制。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对上报道组和中央媒体一线记者保持全天候、高频率联络,依托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中央厨房”,每天从“全媒体公共采编平台”中选取反映河北基层群众欢庆十九大、热议十九大报告、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稿件素材,编辑整理为适合中央各媒体的体裁,主动推送。在会议期间,对上报道组有一项任务是采访参会的河北代表团党代表就十九大报告谈感想、说体会,并及时向中央媒体供稿。因代表人数多、时间紧,采访非常困难,对上报道组依托河北日报报业集团30人前方采访团队,精心策划、选择主题、提前准备提纲,最终实现采访党代表、写稿和审稿的精准对接,顺利成稿。对上报道组将涉及“民生”“依法治国”“社会保障”等主题稿件推送至《人民日报》,“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主题稿件推送至《经济日报》,教育界党代表的反响文章推送给《光明日报》,稿件不仅全部得以刊发,而且均为当天送、次日登,迅速及时地反映出河北人民对十九大报告的真实心声和党代表的崭新风貌。在整个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十九大”期间,对上报道组共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上刊登涉及河北的重点稿件149篇,报道频率和热度实现新高。

河北是传统工业大省,也是全国去产能的主战场。今年以来,《经济日报》对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工作极为关注,多次约稿。对上报道组紧扣需求,与《河北日报》跑口记者和地方分社密切沟通,选取典型题材,找准适合切入口,写成多篇稿件向《经济日报》推送。截至2017年10月,《装备制造业坐上河北经济“头把交椅”》《河北唐山:绿色转型实现新突破》《河北邯郸“混合运算”调结构》《壮士断腕去产能——对河北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调查》等稿件在《经济日报》陆续刊登,展现了河北大力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去产能的有效成果。

作者高顺志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室副主任兼对上报道组组长刘英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报道组记者

猜你喜欢
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报业
深情寄语殷殷祝福
《光明日报》和@光明日报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对比分析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银光集团在军民融合中提升竞争力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甘肃经济日报》:在活动策划中实现双赢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
青岛报业整合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