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 鹃 杨 宁
用户、内容、技术在数据新闻生产中的思维革新
——以财新网“数字说”为例
文/路 鹃 杨 宁
“数据即讯息”已成为时代的共识,数据新闻也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型表现形式。借助大数据分析与信息科技的发展,数据新闻在生产与阅读方式上与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等传统形式的新闻存在较大差别,也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基于此,笔者以财新网“数字说”的数据新闻实践作为研究平台,着重对两篇典型报道进行分析,以梳理数据化处理文章的思维流程和重要特点,从用户、内容、技术三个维度来探讨数据新闻生产思维的革新,期望能为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的我国数据新闻的生产提供些许参考。
2016年8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明确了相关专项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并提出将围绕大数据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两个维度组建13个国家级大数据实验室。针对我国大数据系统软件开源创新不足的问题,将建设大数据系统软件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数据可视化与智能数据工程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这一通知首次将数据新闻生产的重要程度提高到国家层面。
截至2016年12月14日,全球已有70个国家加入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组织。目前,我国政府也建立了国家数据公开网站“国家数据网”,社会公众可以查阅国家公共数据。大数据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包括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在内,客观上支持并促进了数据新闻的生产、呈现与创新发展。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关联当下的事实数据,而且能重构繁杂的历史数据,实现从社会表层的现实关注到社会深层关联的挖掘,并预测未来的信息走向。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报道,更能适应用户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的整合性需求。
“用户思维”已成为驱动数据新闻生产的核心要素,即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用户需求包括信息层面的需求和情感层面的需求,用户对新闻产品不仅有信息诉求,还有对其呈现方式、视觉效果、互动性、参与性等用户体验的诉求。数据新闻的内容生产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原则,同时兼顾社会责任,进行价值引导。在用户思维驱动下,内容生产在选题、报道角度、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互动体验等方面更加注重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体验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成为有力支撑。数据新闻报道在价值引导、舆论监督,发挥社会公器的同时,又能满足用户信息和体验需求,增强用户黏性,实现内容质量、技术呈现和用户体验三重效应的质化升级。用户、内容与技术三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组,为媒体新闻生产思维的转型提供现实性的思路与经验。
财新传媒在2013年8月开始尝试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报道,10月正式成立财新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同步推出财新“数字说”频道,将最能体现数据价值的财经报道与数据可视化相融合,推动着财经领域的数字新闻专题频道走向大众视野。“数字说”定位为“用数据解读新闻,用图表展示新闻,将数据可视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目前,国内数据新闻可视化探索大多停留在静态信息图表层面,而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已先后推出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调查型数据新闻报道,从海量的数据资料中提炼重点,使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以创新的可视化手段演绎出资料新闻的魅力。《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周永康的人与财》《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分别荣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颁发的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卓越新闻奖。2016年,财新网获得全球数据新闻奖最佳数据新闻网站提名,成为唯一一家获得提名的中国内地媒体。
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制作数据新闻和可视化作品主要按照项目制方式进行,制作流程可以归纳为五个步骤:确定选题——收集和清理数据——确定新闻切入视角和可视化呈现方式——落实可视化设计——传播和推广,以《周永康的人与财》和《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两篇典型报道为例,可以看出“数字说”在生产思维革新方面的发展脉络。
新闻选题贴近民生需求。新闻选题一般由数据新闻实验室和编辑部一方发起后,双方共同讨论确定。编辑部想做的选题,需要实验室在技术的可行性、数据量的充分性以及表现形式与时效性是否协调等方面进行评估。而对实验室提出的选题,编辑部会从专业角度出发,考量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值得进行报道。之后双方商讨,达成一致则确定新闻选题。
财新传媒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时政热点、社会以及民生事件,致力于进行财经领域内的揭黑和反腐报道。2014年,周永康事件爆出后震惊国内外,其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政治领域职位最高的腐败官员,财新传媒以“打老虎”为主题,调查报道了几十篇、超数十万字的新闻作品,揭露周永康的成长升职历程与涉黑贪腐事件。数字说频道以周永康事件为新闻选题,历经3个月制作推出了深度专题报道与可视化作品《周永康的人和财》,详述了周永康的晋升之路、三大派系、周氏攫财之路、官商勾结、权力运作,以及“打虎”落马之路,财新网将其中的人物角色与地位、权力运作与社会盘剥、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剥丝抽茧公布给广大受众,成为数据新闻报道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收集和清理数据的优势强大。
财新传媒收集数据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政府公开和商业组织获得数据,另一方面,依托财新传媒强大的采编能力获取数据,此外,财新传媒还经常与一些社会组织、企业进行合作,使用其提供的内部数据。清理数据则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数据进行格式化处理,剔除无效数据,整理不同格式数据。“数据”并不等于“数字”,数据不止包括数字,还包括文本、音频等信息,它是一种特有的格式或存储形式,是“对现实的抽象表达”。目前,我国收集到的数据格式往往无法直接使用,需要对其清洗后,进行定性分析和展示,便于在计算机上操作,而这一步往往花费媒体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财新传媒凭借强大的采编优势,为“数字说”频道数据新闻生产提供大量调查性的、独家性的数据资料。在周永康事件曝光后,财新传媒记者前期大量调查和采访,报道了几十篇、超6万字的新闻作品,这些深度调查的文字素材——非结构化的数据,成为《周永康的人和财》选题的主要数据来源。团队从数据出发,经过多次探讨后,将人际关系与其相关的公司关系作为特别的切入角度。这起案件涉及几十个被调查的人,有周永康的直系亲属、亲家、下属,甚至下属的下属,还有人物间的利益输送链条涉及的一百多家公司。选题以人物关系与利益关系直接切入了周永康贪污腐败事件的核心部分。此外,不同于文字报道,关系图可以直观、条理清晰地进行信息的呈现,使用户能够直观了解到周永康腐败案件中的人际关系和利益输链,信息获取便利性较强。而在《楼市十年轮回》中,团队搜集、整理并深入对比分析70城(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包括西部部分城市)从2006-2016年的翔实的城市房价数据,用动态地图、环比图以及文字解说,通过楼市价格的历史纵深对比、与政策环比对比,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分析事物的思维与方法,提高了认知能力和数据素养。
可视化设计注重用户体验。设计团队会根据传播平台的特点,选取最佳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同时注意颜色使用、互动功能设计、用户体验等多方面。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数据新闻设计团队会同步设计网页版和客户端版作品。如《周永康的人与财》中,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团队考虑到用户阅读习惯,选取了横视版图,可以在电脑网页上一屏显示,不再需要滚动页面浏览,保证了用户阅读时视觉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完整性,且最终呈现的可视化新闻作品框架清晰,为动态形式。用户阅读时鼠标放在任意一个涉事人物或公司上,与之相关的所有人员、公司及项目名称就会变亮凸显出来,不同色彩的变动会将错综复杂的人、财关系加以呈现,点击处会跳出人物简介,事件关联人物与涉事公司之间的关系及金钱交易一目了然,不仅视觉效果良好,也增加了用户的互动性。同时,作品后附有6万字《周永康的红与黑》的文字报道,以满足有深度阅读需求以及快速阅读需求的用户。
“数字说”在发展前期主要追求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效果,满足用户视觉需求,以交互式功能增加用户的互动,《周永康的人与财》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用户体验呈现出多个维度,如信息需求的满足度、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叙事思维的流畅与完整、视觉效果、呈现方式的互动效果以及用户的参与性体验等。这些指标在《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中得到了极大满足。作品以数据图表叙事为主,各地房价动态走势图和楼市与政策环比关系图能够迅速吸引用户的关注,文字起到了背景的补充作用。报道分为八屏,采用纵向滚动方式,由于大部分用户都使用移动客户端浏览新闻,但是手机屏幕内容有限,因此其移动版本能减少了可视化图的动态效果,降低交互性,以避免用户出现多次点击才能正常观看的反感情绪。
数据图中还设置了动态地图、时间轴、网络图等互动功能,能够充分展示出翔实的数据信息,用户可以自由点击,在时间和空间上横纵向对比数据信息,得出开放式的结论,得到一种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还设置了一款“房奴计算器”的程序,右侧是由70个城市排列成的环形图,左侧计算器中输入省市和家庭月收入信息,程序会自动为你计算在相应城市买房需要还贷的年限。此举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与互动程序的界限,而且用户在体验之后,也能量化呈现出“买房之难”的现实问题。
传播和推广充分整合多种媒介平台。目前,国内移动端上的浏览器相对统一,国内HTMLS技术的发展解决了网页兼容性难的问题,对于网页上发布的信息,用户可以轻易地通过移动端进行查看、阅读和分享,这不仅便于用户的体验和分享,也便于新闻报道的传播。数字说常借助网站和客户端两个平台发布和传播新闻报道,并设置用户评论和一键分享等功能,便于用户进行交流与互动。《周永康的人与财》在财新网“数字说”频道首发,同时借助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平台以及微信公众账号与官方微博进行推广,经朋友圈裂变传播,获得了大量网民、用户和媒体的点击关注,传播力、影响力迅速扩大,成功凭借其选题重要性、角度创意性、内容专业性、呈现可视化以及注重用户交互体验等多方面优势,获得了广泛好评。但是《周永康的人与财》内容体量过大,不能发布在移动客户端上,影响了传播效果。而《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移动客户端的特性,以技术手段克服了各方面限制,分析角度多样、呈现方式新颖、问题阐释更清楚、趣味性和体验互动性更强。同时,这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使得很多可以提高用户体验的设计可以大胆尝试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试错。
就我国数据新闻实践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在内容、形式、用户体验、数据获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的实践探索经验能够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
坚持用户思维下的优质内容生产。坚持优质的内容生产,就要有新闻生产的专业态度,包括选题、报道角度、深度把握、内容的多方平衡、信息源数据的真实性、注重逻辑与叙事等多个方面,重视新闻内容和信息的价值。这就要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科学分析。对数据的获取、挖掘、分析解读与制作呈现是数据新闻内容生产的核心部分,数据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切入数据、分析数据和展示数据。数据的规模大小和对数据挖掘、解读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坚持优质的内容,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全面、多维度、多向度的分析,通过科学分析,得出数据分析的准确结论,奠定报道内容生产的坚实基础。
重视技术手段创新,破除“唯可视化论”。过分追求可视化效果,容易削弱新闻事实,形式压过内容,产生传播的“噪音”,也容易加大用户获取信息的难度,顾此失彼。破除“唯可视化论”,冷静、理智地看待可视化,让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才是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发展初衷。因此,报道方式应该配合内容,选取合适的呈现角度和形式。
数据可视化是新闻表达、讲述新闻故事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将数据对比分析的过程、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等可视化的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客观、清晰地呈现给用户,并采用交互的手段吸引用户阅读,并指导用户阅读信息图表、得出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给用户一种开放式的阅读体验。随着技术的发展,各项可视化软件推出且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数据新闻记者不断关注、学习最新的技术操作方法,培养新的创意思维,能够在现有技术手段条件下,对数据叙事提出创新性的思考。
增强提升用户体验意识。增强用户的互动参与性、优化用户体验,是整个传媒业共同关心的话题。用户参与生产是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也是用户主动性的重要体现,而数据开放则是鼓励用户参与新闻生产的重要前提。如在报道中设置超链接,用户可以获得报道中公开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可以进行数据的再次利用,进行数据增值。国外数据新闻媒体,如英国《卫报》就在页面中设置超链接,向用户开放数据,实行数据公开与共享。此外,格式整齐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识别和运算,鼓励用户参与数据新闻的生产,有利于增强用户的黏性。目前,我国对数据新闻的探索还局限在业界和新闻专业领域内,与极具创造力和探索性的广大用户群体处于脱离状态,国外数据新闻媒体将内容(UGC)融入数据新闻生产已有诸多成功经验,我国数据新闻媒体也应该重视这一问题,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索。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项目“新形势下北京市属媒体经济信息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QSM201710011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