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迁移策略的培养

2017-01-30 07:32孙国美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汉语班级语言

孙国美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对外汉语教学中迁移策略的培养

孙国美*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在当前的汉语教学中,缺乏对迁移策略的研究。迁移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依据目标语言的具体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化机制来进行的语言学习。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认识到迁移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对外汉语;迁移策略;研究

一、迁移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对汉语的文化感知力

文化感知力,是指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语言背后所标识的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实际上任何语言学习都需要培养学习者对语言的文化感知力。因为,只有建立在强大的文化感知力上的语言学习才能更加有效,也才能更加理解语言的魅力。首先,文化感知力的建立需要学生了解汉语背后的文化因素。换言之,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把这种文化因素传达给学生。迁移策略实际上就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学生的这种语言感觉逐渐地传达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其次,迁移策略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汉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不同。众所周知,任何语言文化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文化生活甚至文化传统之中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谈论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只有把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语言形成的巨大影响力充分考虑进来,才能真正形成对语言的一种学习兴趣。人们天然地被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实际上也就天然地受到世界各个角落文化的不同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都是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学生,只有把迁移策略充分地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才能让学生理解并且接受这种文化背景之下的不同。

(二)增强学生对汉语的运用能力

毋庸置疑,在任何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把语言具体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把语言运用进来,才算达成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要增强自己的对汉语的运用能力只有把迁移策略真正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达成目的。首先,迁移策略要求学生学会把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与汉族语言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换言之,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真正领悟自己民族语言的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不同,并且这种不同也真正地反映到汉语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汉语教学的目的。毋庸置疑,任何一种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都是一种文化学习与文化教学,所以,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运用迁移策略能够真正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实际上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汉语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后,才能真正培养出自己的文化认知,增强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迁移策略要迁移学生的母语环境。从语言学习的角度,任何语言学习者,尤其是学习第二种语言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总会遇到母语的干扰。这种母语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既无可奈何又浑然天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地把母语的一些惯性思维降到最低才能实现对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换言之,在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把母语环境的理解逐渐与汉语学习的理解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对母语环境的迁移能力越强也就越能实现对汉语学习的目的。

(三)增强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能力

坦率而言,对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借助于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学生只有对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逐渐培养其对语言的感知力与理解力。首先,迁移策略要求学生学习汉语的表达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汉语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比较委婉,也就是说,在中国,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人们的表达方式并不是那么间接与含蓄,尤其在西方国家,人们总是不能把对语言的理解放在将要学习的语言之上,这是在西方国家的传统里,人们总是习惯以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与愿望。其次,人们对表达对象总是具有不同的习惯。尤其是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以一种自身的文化传统来套用将要学习的语言的文化传统,而这两种文化传统往往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的。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差异性的考虑,语言学习者总是容易遇到语言文化的困惑。实际上,在汉语中,人们总是要把语言对象放在最后,这是汉族长久以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在西方民族之中,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则更加直接,人们总是要把语言对象放在所要表达的语句之中的显著位置,这是因为人们对语言的理解的根本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才能正确认识迁移策略的具体化运用。

二、迁移策略的具体运用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俨然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往往能够把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反馈到教师那里,实际上这就是课堂提问的最初目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地实现迁移策略,就必须把课堂提问充分地考虑进来。首先,要向学生提问一些关于语言运用能力的问题。尤其是教师可以直接以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提问,比如,直接问学生“你吃饭了吗”,看学生如何用汉语表达自己的答案。实际上,这看似简单的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考量学生学习汉语的真正程度,学生在思考自己的答案的过程中,总是会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来理解汉语的答案。所以,这种信息反馈过程,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映到教师那里的基本途径。其次,教师提问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文化信仰。换言之,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尊重学生的文化信仰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因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世界各个地方的学生,而每一个地域的学生总是会有自己的不同的文化信仰,教师只有提问的问题,能够把尊重学生的文化信仰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逐渐塑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秩序。最后,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提问的问题与学生的汉语学习程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汉语的含义的真正迁移,因为,往往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多情况下在没有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的情况下就对学生进行提问,既不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真正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的真正提高,这种迁移过程实际上是失败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二)注重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任务型教学方法一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任务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把任务型教学方法具体到迁移策略之下来说,又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特点。首先,必须在任务型教学方法充分地运用到不同语境教学之下,教师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些不同语言环境之中完成一些基本的课堂对话,实际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对话中能够完成一种语言文化的迁移,因为学生往往在语言对话中需要把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表达语言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如何表达的过程。学生正是在这种思考中完成语言的迁移。其次,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之中,一定要学会转换语言思维。具体来说,学生要学会把自己母语环境下的语言思维逐渐转移到汉语环境之下,实际上,只有学生完成这种语言思维转换的过程,教师的迁移策略也就实现了,学生也能够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完成语言思维的转变。

(三)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效果

师生课堂互动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共同参与到某一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共同参与之中,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效果。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上来说,教师与学生只有认真地完成课堂活动,才能实现其迁移策略。首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师把自己的想法迁移到学生那里。换言之,教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基本看法以及教师认为这句汉语如何表达,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把这种教师的想法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课堂互动的过程,把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表达给教师,二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一种沟通与协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过程,就是彼此交换学习想法的过程。所谓的教育学上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其次,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任何教学都是经验的不断总结的过程。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一种伟大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并在这种不断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只有教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关怀。迁移策略要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实现,离不开对师生互动方法的实践。

三、迁移策略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教师被学生质疑的情况,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第一、教师与学生的风俗习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处于不同的风俗习惯之下,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风俗习惯之下,往往造成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理解造成偏差。第二、教师没能顾及到学生不同的信仰。基于对外教学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信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能考虑到这一点,就极容易造成与学生之间的误解。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任何对外汉语教学活动都不能触碰到学生的宗教信仰,不伤及学生的宗教信仰,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尊重。其次,教师要合理地、理性地应对学生对自己的质疑。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中,教学相长已经成为了一个流行的概念。在教学相长的教育学概念之下,讲究教师要向学生学习,学习学生的一些特有的优点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学的共识。最后,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基于自己的文化偏见或者民族偏见而对某些学生采取不礼貌的行为,这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只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迁移策略的教学效果才会彰显。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在教育学理论中,班级文化是指在实际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对于班级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往往来说,这种文化现象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来促成。首先,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能互相学习,换言之,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交流,那么这样班级的学习氛围一定是很差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运用迁移策略,就必须把这种策略的运用与塑造有效的与班级文化相结合。只有把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塑造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其次,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迁移策略必须与班级文化亦步亦趋。也就是说,迁移策略的运用要在合理的班级文化之内,在班级文化的容纳范围之中才能真正发挥迁移策略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仔细地考虑迁移策略的实施步骤,以及班级文化的塑造方向。实际上,在班级文化的塑造中,教师一直是主要的参与者,但是具体如何塑造这种班级文化则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教师只有把班级文化塑造好,才能实现迁移策略。

(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不同国家的不同学生,基于教师知识的有限性,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化积淀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以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为前提。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实现迁移策略。首先,教师有效的沟通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风俗习惯。任何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都是带着自己浓厚的风俗习惯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了解到了学生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准确地估计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只有在有效的沟通中才能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信任关系。基于成长的时代背景以及固有的文化偏见,往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隔阂,这种文化隔阂只有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破解。在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明显,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才能更加具有动力,学生才会有更加轻松的心态去学习汉语,迁移策略的效果才能更加显现.

[1]戴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问题[J].吉林工程职业学院,2016(16).

[2]徐家伟.对外汉语教学中韩国学生汉语兴趣激发思考[J].知识经济,2015(23).

[3]董天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初探[J].亚太教育,2015(35).

孙国美(1994-),女,满族,辽宁丹东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H

A

猜你喜欢
汉语班级语言
学汉语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