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7-01-30 08:26陈加飞
教学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陈加飞,罗 静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不断创新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术研讨会”纪要

陈加飞,罗 静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为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努力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贡献马克思主义者的学术智慧,2016年12月10日由《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百余位专家与会。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这一主题各抒己见。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旨在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秘书长、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晔教授受研究会会长王国敏教授的委托做了“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思想新突破新发展”的致辞发言。她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每一篇讲话都同党史党建、世情国情党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一百年”民族复兴中国梦等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教学与研究》主编秦宣教授做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树立六种意识”的致辞发言。他指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使命。围绕着“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他提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树立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战略意识、世界意识、整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此来提升广大理论工作者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梅荣政教授做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总体及主题的认识”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何从总体上把握这“三新”,日益成为学术界热议的问题。他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总体框架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遵循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一个总体,要回答的总问题集中起来说,是如何有效治理、巩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纪亚光教授做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自觉”的主题报告。他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含着一种历史自觉性。他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为了应对民族复兴这一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继续发展我们的经济,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关键在于自上而下地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努力完成政治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后经济现代化时代,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积极地面对挑战,也要积极地面向未来。

来自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楠教授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主题发言中主要谈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使命、前提基础、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她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衰败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前提,我国已具备构建经济学话语体系的现实基础,这也是系统化总结中国经验的理论诉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应遵循民族性、原创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人民性原则。建构的路径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坚持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源泉,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西方社会科学理论资源三者的有效结合。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邓淑华教授在“习近平的话语风格研究”主题发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还有话语转换、话语表达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话语风格继承并创新了老一辈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文风清新、简洁朴实、引经据典、寓意深远、用词温柔、生动活泼等话语风格。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实践是习近平话语风格的来源,这启示我们要用平实语言引领我们语言风格从理论术语向大众术语的转化,倡导干部群众把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新时期党员干部修身、养性、成事的风格。

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杰教授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几个现实问题的关注及思考”主题发言中主要谈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基础性资源、土地改革、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分享经济、国际化当代观念更新等问题。就针对如何认识政府与市场这一重要关系,她指出,无论是西方国家的实践还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都证明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要与不要”、“有与无”、“大与小”的关系,而应该是协调与统筹的关系。

来自成都市委党校的刘益飞教授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着眼点”主题发言中指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一个基本着眼点,就是必须着力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问题。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确实遵循《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防止和抵制“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问题;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批评,发挥党内监督;切实增强党内教育的实效,提高党内政治生活水平。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羊绍武教授在“习近平‘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及其实践”主题发言中,就习近平“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实践谈了看法。他认为,中国实力变化带来的区域性权力转移,周边“修昔底德陷阱论”、“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亚太再平衡”借机推进,是习近平“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的背景。在“亲诚惠容”理念中,“亲”是指两国基于个人间关系的国家关系的亲密关系;“诚”是指信用与诚意;“惠”是指给予或者获得好处、利益,也同“慧”;“容”是指包容、宽容,这里指政治包容。他指出,亲仁善邻,守望相助,争取周边国家的支持,增强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以诚化疑,增进互信,以诚化歧,增进合作,诚信相待,管控分歧,争取更多伙伴。

来自成都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张俊教授在“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观探析”主题报告中就互联网的新特点及其应对的措施、原则和目标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呈现出信息化、生活化、全球化、融合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国家重要资源和软实力竞争的标志,正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呈现出交流互鉴与竞争对抗的双重性,改变着网络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针对网络出现的新特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要勇于创新并敢于亮剑,继续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方针。网络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出造福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遵循国际合作的原则和目标,深化合作,增强网络自主权,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把握网络主权,增强国际话语权,建构网络强国。

来自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尹德志教授在“习近平‘零容忍’思维的价值意蕴”主题发言中指出,习近平“零容忍”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具体坚持,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担当的治国理政新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消减腐败的坚强决心和意志,是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龚松柏副教授在“现代世界体系视阈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主题发言中指出,在现代世界体系的视域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就是中国相对于现代世界体系位移的过程,这一过程总的来说应该分为三个时期,即反体系运动时期、体系化运动时期和重构体系运动时期。作为中华民族复兴过程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其历史进程自然也就与这三个时期的运动密切相关,基本上每一个运动都会带来这种理论的飞跃,反体系运动带来了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体系化运动带来了第二次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未来的重构体系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也可能出现新的飞跃。

来自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乃云副教授在“四川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分析”主题发言中重点谈了四川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制约因素和应对措施。他指出,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民族地区的欠发达、教育链条缺乏、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缺乏等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问题的存在,他提出,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问题意识,应该立足于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的具体情况和社会思潮的发展,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要建构教育机制,解决理想信念的问题,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一套适合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一个教育链条。要平等对话,尊重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实践。要分类分层推进,梳理和提炼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加以积极推广宣传。

四川大学预防腐败研究中心李玉峰博士在“从《人民日报》上的五次刊文看王岐山同志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主题发言中指出,王岐山同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讲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任务使命决定的,根本目的是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根本途径要靠理想信念宗旨来引领,要靠严明纪律作保障。

最后会议自由发言阶段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吕红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一主题谈了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遵循。其次,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出场、发展、影响及运用。再次,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著为基础,在“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上。她认为,基本立场是维护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基本观点是运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分析问题。基本方法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后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的生动体现。

[责任编辑 陈翔云]

猜你喜欢
理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신시대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