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017-02-09 00:51杨志英钟新波庄义浩李文静王小庆朱惠莲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颈围腰围心血管

杨志英 钟新波 庄义浩 李文静 王小庆 朱惠莲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寿命逐渐延长,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压力不断提高,人群血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等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均呈上升趋势。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亦是当今世界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1],以致如何筛查冠心病成了研究热点。颈围是一项特殊的体脂测量指标,用于衡量上半身皮下脂肪[2],与肥胖密切相关。近年来,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陆续有见报道[3-4],但基本局限于欧美人群,亚洲人群相关数据较少。由于人种关系,考虑脂肪分布可能存在差异性,作者对国内人群颈围与心血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680例,排除合并影响颈围及冠脉血流的疾病的患者:如甲亢、肿瘤、冠脉支架等。

1.2 研究方法 标准测量颈围、腰围、臀围、体重、体质指数等体脂指标[5]。(1)颈围测量方法:男性:清醒垂直端坐位,平视前方,平静呼吸,使用软尺紧贴喉结下缘水平绕颈一周;女性:清醒垂直端坐位,平视前方,平静呼吸,使用软尺沿颈长的中间平面水平绕一周。精确至0.1cm。(2)腰围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站立位,双脚分开25~30cm,使体重均匀分配,在平稳呼吸时,以肋骨下缘和髂前上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最小周径为腰围,在正常呼气末读取腰围长度,读数精确至0.lcm。(3)臀围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站立位,双脚分开25~30cm,皮尺水平绕臀部最大周径一圈(即枕骨大粗隆的水平位置),精确至0.1cm。(4)身高、体质量测量:测量身高和体质量时应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后脱鞋、帽,穿单衣单裤。长度单位为cm,重量单位kg,均计小数点后1位数。计算体重指数BMI=体质量/身高-2(kg/m2)。BMI≥24定义为超重,BMI≥28定义为肥胖。记录血压、血尿酸、血脂、血糖、血红蛋白等临床资料。分性别研究比较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特征 本次实际共调查人数1009例,排除标准:既往曾行血运重建,包括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257例);心肌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患者(18例);恶性肿瘤病史患者(1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节结及曾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1例)。共纳入研究人数680例。对照组均诊断为心功能神经官能症。入选者的一般情况、测量指标、生化指标、疾病史的特征具体见表1。

表1 入选者的一般情况、测量指标、生化指标、疾病史的特征(

表1 入选者的一般情况、测量指标、生化指标、疾病史的特征(

?

2.2 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颈围与年龄、腰围、臀围、体重、腰臀比、体质指数、尿酸、甘油三酯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男性方面,颈围与舒张压、尿酸呈正相关;而女性方面,颈围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均 <0.05)。

3 讨论

早期的小样本横断面研究显示,颈围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血糖、高血压呈正相关[6],并且颈围的变化与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改变呈正相关[7-8],提示颈围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本研究亦证实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国内外研究稍有差异。

3.1 颈围与性别 本研究显示,男性颈围大于女性(P<0.01)。男性颈围 30.40~45.10cm,平均(38.14±2.46)cm;女性颈围 27.00~41.40cm,平均(33.66± 2.55)cm,略高于朱明范等[5]对体检人群的研究结果。推测与两研究取样人群不同有关,疑似冠心病患者群颈围大于体检人群。

3.2 颈围与年龄 Preis等[9]心脏研究发现,对于成年人,颈围与年龄呈正相关。朱明范等[5]对体检人群及杨光燃等[10]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群的研究也验证了此观点。颈围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无明显的年龄限制,在儿童及青少年[11-12]中即可证实,颈围仍然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也证实了该观点,颈围与年龄的相关分析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颈围与年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3.3 颈围与肥胖相关的测量指标 肥胖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围与肥胖的相关测量指标,包括腹围、臀围、腰臀比、体重、体质指数呈正相关。Ben-Noun等[13]学者研究发现颈围与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均正相关,且与腰臀比的相关度最小,与体质指数、腰围的相关度近似相等。朱明范等[5]对大样本量体检人群分别按体质指数、腰围标准、腰臀比三种肥胖标准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肥胖组的颈围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围与中心性肥胖存在显著联系,男性颈围>36.8cm 或女性颈围>33.1cm 时可以预测中心性肥胖。

3.4 颈围与血压 目前国内外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Ben-Noun等[13]学者对364例健康人进行研究,发现颈围的改变与血压的改变呈正相关。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9],男性和女性的颈围与收缩压紧密相关,男性还与舒张压相关。而本研究则证实,男性颈围与舒张压呈正相关性。女性颈围与血压则无相关性。这与前人研究结果有差异,可能与人种的肥胖类型及脂肪分布部位差异有关。

3.5 颈围与血脂 本资料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颈围与甘油三酯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均<0.05)。而对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女性颈围与之均无相关性。这与Preis等[9]心脏研究以及杨光燃等[10]的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BCDS-10)中对24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围与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3.6 颈围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而目前学者研究发现颈围不仅与血糖相关,也与胰岛素抵抗相关。Preis等[9]心脏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颈围与糖尿病(P<0.0001)、胰岛素抵抗相关。在校正BMI和VAT模型,女性颈围不再与糖尿病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男性颈围仍与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保持相关性。Onat 等[14]学者研究也发现颈围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且校正性别、年龄后,颈围能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亦证实,女性颈围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性,但男性则不相关。这与上述结果有差异,推测仍然是人种不同的原因。

3.7 本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回顾性的研究,为B级证据,另外容易有选择偏倚。其次,研究样本来源于深圳市两个大型的三级医院,研究结论未必合适其他患者群体,因此,将结论推广应用时应持谨慎的态度,有待更大样本量或更高级的研究证实。

[1] Libby P,Ridker PM,Maseri A.Inflammationan adatheroselerosis.Ci reulation,2002,105(9):1135-1143.

[2] Lou DH,Yin FZ,Wang R,et al.Neck circumference is an accurate and simple index for evaluating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Han children.Ann Hum Biol,2012,39(2):161-165.

[3] Vallianou NG,Evangelopoulos AA,Bountziouka V,et al.Neck circumference is correlated with triglycerides and inversely related with HDL cholesterol beyond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3,29(1):90-97.

[4] Yan Q,Sun D,Li X,et al.Neck circumference is a valuable tool for identifying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 in Chinese elder subjects: a community based study.Diabetes Metab Res Rev,B 2014, 30(1):69-76.

[5] 朱明范,陈慧,王妍,等.体检人群颈围与中心性肥胖的关联性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9(5):445-451.

[6] Ben-Noun L,Laor A.Relationship of neck circumference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Obes Res,2003,11(2):226-231.

[7] Ben-Noun L,Laor A.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neck circumferenc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Exp Clin Cardol,2006, 11(1):14-20.

[8] Ben-Noun L,Laor A.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neck circumference an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Am J Hypertens,2004, 17(5):409-414.

[9] Preis SR,Massaro JM,Hoffmann U,et al.Neck circumference as a novel measure of cardiometabolic risk: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Clin Endocirnol Metab,2010,95(8): 3701-3710.

[10] 杨光燃,袁申元,傅汉菁,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围与血脂关系及其对血脂异常的预测作用-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BCDS-10).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1):29-33.

[11] Nafiu OO, Zepeda A, Curcio C, et al. Association of neck circumference and obesity status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J Hum Hypertens,2014,28(4):263-268.

[12] Arnold TJ,Schweitzer A,Hoffman HJ,et al.Neck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bio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 cohort of predominantly African-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a preliminary study.J Acad Nutr Diet,2014,114(1):107-116.

[13] Ben-Noun L,Sohar E,Laor A.Neck circumference as a simple screening measure for identifying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Obes Res,2001,9(8):470-477.

[14] Onat A,Hergen G,Yüksel H,et al.Neck circumference as a measure of central obesity: association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beyond waist circumference.Clin Nutr,2009,28(1):46-51.

猜你喜欢
颈围腰围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学龄前儿童颈围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某高校新生颈围与血压水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腰围佩戴有讲究
脖子粗血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