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赵公成庆之墓”碑考

2017-02-09 07:09景俊鑫
关键词:兵部三台县尚书

景俊鑫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

“兵部尚书赵公成庆之墓”碑考

景俊鑫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

赵成庆是元代中后期重要的监察官,一生为官历经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惠宗六位皇帝,由正九品累官至御史中丞。“兵部尚书赵公成庆之墓”碑以及文献记载,其为官刚正,激浊扬清,不仅兼任过通奉大夫、资善大夫,并在至正年间任御史中丞兼兵部尚书等职,其对于元代中后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其后代至少十余人在明清两朝于多地担任要职,施政于地方,可谓功勋世家。

赵成庆;兵部尚书;赵思察;墓碑

1992年,四川省三台县文物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元代时期的神道碑①。据碑文,该神道碑是元朝官至二品的御史中丞赵成庆为其父赵垠祖②所立。由此,赵成庆的身世生平及为官经历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一、赵成庆研究现状

关于赵成庆的相关研究,目前甚少,仅有20世纪90年代的几项成果。笔者通过检索发现,公开发表为学术论文的主要有3篇,最早的是原三台县师范学校方晓老师在1994年2月发表于《四川文物》的《三台发现元赵垠祖墓碑》;1995年8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陈世松先生在《四川文物》发表《赵成庆其人与三台元碑的史料价值》一文;1996年8月,三台县文管所左启等在《四川文物》发表《“元赵垠祖墓碑”宜称“元赵府君墓碑”》一文。三篇文章对赵垠祖及赵成庆均有详细探讨,并通过补充和对照碑刻、文献等资料,提出新的见解。

方晓《三台发现元赵垠祖墓碑》一文,主要从碑体本身以及碑文方面进行了分析。据文,这通碑集元代理学家吴澄、书法家吴炳以及郭贯三人之力,碑文碑首为“大元赠嘉议大夫兵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天水郡侯赵府君墓碑”,整通碑共识读出碑文共计1 010余字,正文763字,无法辨认的有150余字。另外,作者将碑文同古文献作了校对,其中乾隆《潼川府志》将赵垠祖记载为赵垠。在古文献中,没有记载显示赵垠祖与赵成庆为父子关系,而从碑文中,作者将这一重要关系确定下来。其后,该文还先后对吴澄及其《吴文正集》、郭贯、吴炳等作了简要介绍[1]。

另外,作者在文章第四段末尾提到“河东何约何时人,不可考”,笔者在清康熙《平阳府志》卷三十二发现“元中丞何约墓”[2]字样,疑似墓碑上所提到的河东何约。而明成化《山西通志》第九卷记载:“何约,蒲州③人,以儒进授吏部主事,历监察御史户兵二部尚书。”[3]山西一带即为河东,蒲州为山西一古地名。由此可见,墓碑上所指“河东何约”确为元代官至尚书的河东蒲州人何约。

陈世松先生所作《赵成庆其人与三台元碑的史料价值》一文首先对赵成庆生平和履历进行了考证,文章认为赵成庆始任于四川(?)④行省理问所知事,累官至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使,寻升南台御史中丞,一生历任元仁宗、泰定帝、文宗、顺帝四朝。文章第二部分分析了《元赵府君墓碑》的史料价值,并提出了两点看法:其一,为研究元代封赠制度提供了文物实证;其二,为研究宋末元初的四川社会现状提供了文物实证[4]。

左启等人《“元赵垠祖墓碑”宜称“元赵府君墓碑”》将碑文同《四库全书》存文进行了对照,补全了碑刻残损的文字,认为“赵垠祖”实为“赵垠”,故墓碑不能用“赵垠祖墓碑”来称呼,而应采取碑首府君的称呼,即“赵府君墓碑”[5]。而笔者在民国《中江县志》卷四也发现赵垠与赵成庆等九人入乡贤祠的记载。可见,在文献资料中,赵垠祖的名字确为赵垠。

以上三篇研究成果,从碑刻材料以及方志文献中收集了大量资料加以论证,大致介绍了赵府君墓碑以及赵成庆的为官从政之路。但是,成果中仍未见赵成庆详细的为官经历以及后人的相关情况,因此,笔者通过对新发现的“兵部尚书赵公成庆之墓”碑加以整理,希望解决上述问题。

二、墓碑文字整理

(一)墓碑概况

该墓碑由于长期露天在外,大部分字径较小的文字风化较为严重,并且墓碑经原址三台县涪江东岸石马湾村移至琴泉寺内,在搬运过程中疑对其造成了难以避免的破坏。现碑身已残损,碑面顶部已有至少40公分残缺,整通碑体约1/5已经断裂并丢失,现墓碑整体仍呈长方形,左上角和左下角均不同程度缺失。残碑最高处约1.4米,宽约0.75米,碑体厚约12厘米。

(二)墓碑文字

经仔细辨认,笔者识读了主要碑文,现将文字整理于下:

1.墓碑正面

墓碑中间为竖向书写的“兵部尚书赵公成庆之墓”10个楷体字(图1),字径高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其中,“兵”字已缺失,而墓碑背面有对其“兵部尚书”的称谓,故将残缺的字确定为“兵”。另外,碑面两侧还有众多小字,为整齐排列的赵成庆部分后人官职及名字,由于字迹较小,大部分已难辨认,勉强识读如下。

(图1 墓碑正面)

碑面左侧:

例赠徵仕郎永增,赠武翼大夫永奇,□□□林郎永火斤,□□□□郎永恭。

奉直大夫世相,山西州判元相,温江教谕文相,钦赐孝廉廷相,岁进士贤相,戚进士良相,□廪生德相,□廪生晋相。

思:……□,例赠徵仕郎□;义,武□佐骑尉□;□,庠生□;鹏,庠生□;察,河南□州知州;泰,武进士;善,岁进士;正,□进士;□,增生□。

维:修,庠生;谦,庠生;通,庠生;鹏,义□□□祠;溪,庠生;埏,举人,□都尉教授;□,湖南□□□;□,□□□□;礼,□□□;春,岁进士;仕,□□□……

维:庠生多人。

碑面右侧:碑面多处呈蜂窝状,字迹不清,仅能识读出芳桂、芳苑、纯武、纯定、纯熙、德绪、德湖等庠生多人。

2.墓碑背面

墓碑背面主要介绍了赵成庆的为官经历以及生平。现存残文9行,每行9至24字不等,共计200余字。楷体纂刻(图2)。现将残文整理于下:

(图2 墓碑背面)

……江南籍仕,元为御史中丞兼兵部尚书、云南诸路肃政廉访使,所……故,当时朝野交颂,日激浊扬清,台阁生风,今犹垂诸邑志□后宦……梓西东宝山楼焉,梓西与中江接壤,故中邑子孙繁衍,树有碑……远年湮或疑或真,后人无由考辨,即此而论,由元迄今,已……朝开国,恩□□代臣,曾颁有以续祭祀属后裔……日月迭更,星霜屡易,荒烟蔓草,满目萧条,断碣残碑,中心恻……为情者爰集族绅□赀培修,庶几焕然一新,用以光□德于……裔孙庠生赵芳苑谨识……秋月吉日立

三、墓碑内容及价值分析

(一)内容分析

1.赵成庆后代人名考证

从墓碑内容来看,赵成庆为元朝一清官,官风刚正。值得注意的是,赵成庆不仅是官至正二品的御史中丞,同时还兼任了兵部尚书一职,这是其他资料没有说明的,至于何时兼有此职,后文将作探讨。而对于墓碑上出现的众多后人,笔者对其中可考人名进行了考证。

(1)赵永火斤、赵世相、赵思察:此三人为祖父、父、子关系。清嘉庆《四川通志》卷百四十一载:“赵永火斤,以孙思察贵赠文林郎。”[6]17254“思察”即为赵永火斤之孙赵思察。嘉庆《四川通志》卷百二十九载:“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赵思察,三台人。”[7]15673文献资料关于赵思察的记载较多,嘉庆《邛州直隶州志》卷四十六载:“举正,赵思察,三台县举人,乾隆四十八年任。”[8]由此可知,赵思察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曾在邛州⑤任举正。清道光《保宁府志》卷六十二记载:“训导,赵思察,三台举人,乾隆四十五年任。”[9]可知,赵思察曾在调任邛州前三年,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保宁府训导。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九载:“乾隆二十四年,赵思察,己卯科官河南通许县知县。”[10]1227所以,较早时期,赵思察任职于河南,而民国《三台县志》卷三还记载了赵思察墓,载到:“清河南道许县知县赵思察墓,在县西牛金乡内,诰封碑上弯。”[11]238通过此段记载,可以推断,赵思察由河南调任四川后,再次返回河南任县官,而后,没有再返官家乡四川。而关于赵思察祖上,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九记载较为详细,载到:“河南通许县知县赵思察,祖父永火斤赠文林郎,祖母罗氏封孺人,父世相赠文林郎,母万氏封孺人。”[12]1297由此,赵永火斤之子赵世相,赵世相之子赵思察。

(2)赵文相:清嘉庆《四川通志》卷百三十六载:“三台县学贡,国朝:赵文相……”[13]16538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九载:“恩贡,乾隆十六年,赵文相,辛未科。”[14]1285由此,赵文相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取恩贡生。

(3)赵廷相:清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二十三载:“赵廷相,邑贡生,乐施与谨言行终身孺,慕人以老来称之,年八十遭母丧,庐墓百期,亲友苦劝乃归,年九十二卒。”[15]2435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赵廷相曾为母守墓多日,实为孝子。

(4)赵思义、赵维迪、赵吉升:此三人为祖父、父、子关系。据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九载:“武进士,乾隆三十九年:赵吉升,甲午科,官浙江千总。”[16]1283据此,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武进士赵吉升任浙江千总。嘉庆《四川通志》卷百四十一载:“赵思义,以孙吉升贵赠武略佐骑尉。”同载“赵维迪,以子吉升贵赠武略佐骑尉。”[17]17254而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九记载得更为详细,所云:“浙江杭严卫四帮领连千总赵吉升,祖父赵思义赠武略佐骑尉,祖母余氏封安人,父维迪赠武略佐骑尉,母窦氏封安人。”[18]1298由此可知,因赵吉升时任六品千总,其祖父赵思义与其父赵维迪均获得武略佐骑尉的封号。

(5)赵思泰:据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九载:“武进士,雍正十三年赵思泰,乙卯科。”[19]1282而民国《三台县志》卷二十还记述了赵思泰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载到:“柳溪诗集,清赵思泰撰。”[20]1332而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记载:“柳溪诗集,三台赵思善撰。”[21]1332可见,赵思泰与堂兄弟赵思善合著了《柳溪诗集》。

(6)赵思善、赵维埏:文献关于赵思善和赵维埏父子的记载,仅有简要介绍。据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二十五云:“赵思善,字愚溪,贡生,官仁寿教谕,人品、学问遐迩。”[22]2992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九记载:“岁贡,乾隆二十九年,赵思善,甲申。”[23]1289可知,赵思善曾任仁寿县教谕一职,做官期间得到了老百姓的多方赞赏。其子赵维埏也曾考取了恩科,官至巴县教谕,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五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赵维埏,三台。”[24]1294同治《巴县志》卷二载:“教谕,皇清,赵维埏,三台人,乾隆五十三年任。”[25]赵维埏做官有为,其家人得到了封赏,嘉庆《四川通志》卷百四十一载:“赵思善,以子维埏贵赠修职郎。”[26]17253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九亦载:“巴县教谕赵维埏,父思善赠修职郎,母龚氏封八品孺人。”[27]1297其父获得了修职郎的散官阶,其母被封为八品孺人。

(7)赵思正:文献资料对赵思正的记载极少,据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九载:“岁贡,乾隆三十二年,赵思正,丁亥。”[28]1289仅可知,赵思正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考取了丁亥科的岁贡。

以上是墓碑上出现的暂可考的人名,共计12人,均考取了恩科,多人官至地方,且祖上后代同时为官的情况较多。可见,赵成庆后代家风官风仍旧为人所赞。

2.墓碑年代

通常情况下,墓碑一般为墓主人卒后即立,但通过墓碑“当时朝野交颂,日激浊扬清,台阁生风,今犹垂诸邑志……”、“由元迄今”等内容来看,此碑并非赵成庆死后即立,应为多年后补立。由于落款处仅存“秋月吉日立”几个字,故此墓碑具体年代难考。从碑文“日月迭更,星霜屡易,荒烟蔓草,满目萧条,断碣残碑……”以及赵成庆的职官来看,其死后应立有墓碑,现墓碑在原墓碑残破后,由后人集资重新纂立,这一点从上文也能看出。而碑文末尾出现“裔孙庠生赵芳苑谨识”字样,“赵芳苑”具体为赵成庆后人的何代子孙已难考证。所以,要确定更为准确的年代,也仅能从赵成庆其他后代寻找线索,而上文已经梳理出墓碑上出现的部分人名,根据辈分,赵吉升作为家族晚辈,且为官最晚,任官于乾隆末期,故此墓碑年代最早早至清乾隆末年至嘉庆年间。

(二)墓碑价值

“兵部尚书赵公成庆之墓”碑之所以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于两点:

1.补史证史。从“赵府君墓碑”以及文献资料中,我们能够得知赵成庆大致的为官经历,但没有资料指出赵成庆曾任职于兵部尚书。因此,此墓碑明确指出其最后任职为御史中丞兼兵部尚书,对于全面了解赵成庆的仕途升迁有着补充材料的重要价值。同时,对于完善元朝历任兵部尚书的接任情况也直接提供了实物资料。

2.为研究赵氏家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资料。前文已经指出,此墓碑乃赵成庆后世子孙为其所立,并且墓碑中出现了其后代的名字,并已考证出赵永火斤、赵世相、赵文相、赵廷相、赵思察、赵思义、赵思善、赵思正、赵思泰、赵维迪、赵维埏、赵吉升等人,通过对这些人的深入研究,或能够将赵成庆家族在元、明、清、民国甚至现代的家谱补充完整。所以,此墓碑对于研究赵氏家族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赵成庆生平

陈世松先生《赵成庆其人与三台元碑的史料价值》一文中,已经对赵成庆的生平及履历有过探讨,能够大致概括其为官的经历。笔者通过实物资料以及检索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整理,试图完善赵成庆的生平资料。

赵成庆出生于何时,《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提出1284年的观点⑥,这显然是不正确的,陈世松先生已经指出,其将赵成庆与赵世安生平混淆。清同治《中江县志》有一处记载较为详细,指出:赵成庆,铜山人。⑦而元朝至元二十年(1284年),铜山县废,由此,赵成庆出生于1284年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另李原道《先荃碑》中指出,其母卒于1312年,年八十二⑧。据此推算,1284年,其母已经五十四岁,赵成庆出生于此时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因此,赵成庆出生时间应早于1284年,具体出生时间则无考。

关于赵成庆的履历,李原道《先荃碑》中指出,其任职始于行省理问所知事,此职为九品官,此时为仁宗时期;元至治三年(1323年)其任监察御史,正七品,此时为英宗时期;至顺初年五月(1330年5月),任山南江北道廉访副使,正四品官职,此时为文宗时期,期间,赵成庆由正七品升至正四品,历时七年,历泰定、天顺二帝。至顺初年,其由山南江北道廉访副使升任至亚中大夫、云南廉访使,正三品;至元二年(1336年),升任至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侍御使,从二品。至正二年(1342年),升任至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使,后寻升南台御史中丞,正二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转存元《金陵新志》卷六载:“赵成庆,通奉,至正二年上。”[29]143因此,至正二年,赵成庆还兼任通奉大夫一职。同为《金陵新志》卷六载:“赵成庆,资善,至正二年上。”“董守简,资善,至正三年上。”[30]141由此,赵成庆在担任通奉大夫后又兼任资善大夫一职,任职约一年即由董守简接任,此时为顺帝时期。关于赵成庆何时任职兵部尚书一职,笔者认为其在升任御史中丞之后,至正十年(1351年)之前。1351年,兵部尚书由杨世雄接任,1352年后的多年间,兵部尚书由崔敬任。由此,赵成庆极有可能在任职御史中丞后至1351年间兼任过兵部尚书,这是基于墓碑“兵部尚书”一词推断而出的。根据以上资料,赵成庆一生历经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惠宗六位皇帝。由此,可将赵成庆生平及履历以表格形式整理于下(表1):

表1 赵成庆履历表

五、结语

对于赵成庆的研究,资料较少,笔者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兵部尚书赵公成庆之墓”碑的材料,对赵成庆的生平及履历做了一简要考证及整理。从墓碑材料中,我们知道,此碑乃赵成庆在清代的后人为其所立,立碑之时,碑刻撰文留名者多达几十人,且多人获得了朝廷的封赏,这不仅说明赵成庆后代家族显赫,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赵成庆及后代家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同时,碑文材料还指出,赵成庆官至御史中丞兼兵部尚书,其一生为官历经六帝,是元朝后期监察领域重要的官员,其从最低品级为官起,历经众多官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弄清元朝后期的官制以及政治变更。

注释:

①据方晓《三台发现元赵垠祖墓碑》,1992年8月23日,三台县政府以及原三台师范学校等同志到三台县涪江边的一村落考察了该墓碑。

②赵垠祖的名字应该为赵垠,后文将做探讨,此处采用原叫法,余同。

③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

④《元典章》和《元史百官志》仅记载为:“始任行省理问所知事。”具体是否为四川行省,有待考证。

⑤邛州,今成都邛崃市。

⑥转引自陈世松.赵成庆其人与三台元碑的史料价值[J].四川文物,1995年8月.

⑦转引自方晓.三台发现元赵垠祖墓碑[J].四川文物,1994年2月.

⑧转引自唐德明,左启.“元赵垠祖墓碑”宜称“元赵府君墓碑”[J].四川文物,1996年4月.

[1]方晓.三台发现元赵垠祖墓碑[J].四川文物,1994(2).

[2]【清】康熙《平阳府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

[3]【明】李侃修.成化《山西通志》[DB/OL]//中国方志库.

[4]陈世松.赵成庆其人与三台元碑的史料价值[J].四川文物,1995(8).

[5]唐德明,左启.“元赵垠祖墓碑”宜称“元赵府君墓碑”[J].四川文物,1996(4).

[6][7][13][17][26]【清】常明.嘉庆《四川通志》[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86.

[8]【清】吴巩修,王来遴纂.嘉庆《邛州直隶州志》[DB/OL]//中国方志库.

[9]【清】黎学锦等修.道光《保宁府志》[DB/OL].中国方志库.

[10][11][12][14][16][18][19][20][23][27][28]四川省三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篡.三台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5][21][22][24]【清】光绪《新修潼川府志》[DB/OL]//中国方志库.

[25]【清】同治《巴县志》[DB/OL]//中国方志库.

[29][30]【清】纪昀等修.四库全书[M].北京:线装书局,2010.

(责任编辑:刘晓红)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Tombstone of Zhao Chengqing as the Minister of War

JING Junxi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9)

Zhao Chengqing was an important supervisory officer in the middle and late Yuan Dynasty.His official life went through six emperors including emperor Renzong,Yingzong,Taidingdi,Tianshundi,Wenzong and Huidi.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the tombstone of Zhao Chengqing as the minister of war and documents,he did not serve as the senior official of Tongfeng and Zishan,and he was appointed as the imperial ministerand the minister of war during Zhiheng era.He was just as official,eliminating the impure from the pure,and h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 of the Yuan Dynasty.At least a dozen people of his descendants held key positions in many places in the two dynasties of Ming and Qing,governing the local places.It was a meritorious family.

Zhao Chengqing;minister of war;Zhao Sicha;tombstone

K877.45

A

1004-342(2017)01-34-06

2016-04-26

景俊鑫(1991-),男,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兵部三台县尚书
谦虚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唐代前期兵部的军籍管理职权探析
朱元璋向下属道歉
三台县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我国发展中的县级城市城区停车治理问题研究
三台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抄本《兵部奏疏》跋尾
兵部尚书·枢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