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析(二)

2017-02-10 12:29袁宗玉
老年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竖画顺势收笔

袁宗玉

蜀素帖析(二)

袁宗玉

拟(擬):由于在蜀素这种少用的材料上书写,即使是米芾这个书艺高超的大家也小心翼翼,不敢马虎,故而用笔沉实,字也明显厚重一些,这个特点一直到拟古的第二首中间部分还在延续着。先看“拟”这个字——起笔虽露锋但是用笔稍重,再加重至短横收笔处轻提上行,先重后轻顺势写出竖钩,再顺笔藏锋重笔写提,逐渐轻提而出。提手重而不呆,一气呵成。字的中间部分也是一笔完成的,轻下笔—渐加重—收笔处稍轻,完成竖划,竖稍长稍弯(这种笔画的弯弧度在米字中极多,这样写来不呆板,应加注意!)。重起笔写短横,顺笔而下写长横,长横轻下弯,起笔、收笔处因连带笔锋稍重一些。此横收处上翻笔,再向左下写出第二个长横,收处再上翻笔向左下行笔写出提方向的一横,之后轻收笔再重笔左下撇出顺笔重下笔写点,点虽有出锋,但并没有和最右边笔画相连。书写时还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联系,三个长横的方向和长短的细微变化;右边部分重新蘸墨,稍重写点,再顺笔加重写短撇,顺而写出小横。再起笔将点变横提收笔处稍提起完成“之”字写法——轻重变化也多,要细心书写。

米芾的这个帖中,每一个笔画的用笔都是极为多变的,时时在做着提和按的变化,必须强加注意!这也是临帖当中最容易忽视的!

整个字来看,提手和中间的下部、右边的上部笔画重一些,其它较轻——轻重的变化;提手和右部空间疏朗,中间较紧——疏密的变化;字的上下边角明显有较大的伸展和收缩——参差的变化。

通篇书写的首字就是一个并不常见、笔画较多、较难书写的字,真像是在考验米芾,不过这么合理且变化多端的书写,也让我们见识了他的天性之高,书艺不凡!

古:重切起笔,斜向上写完横画,收笔处轻下按上翻笔,藏锋行笔完成竖画。横画斜度较大,是本帖的突出特点。这两个笔画看似变化不大,但是其中依然有较细微的提按变化,初学者做不到的话也要心中有数,不能简单书写。再重起笔写“口”的竖画,收笔处提起,顺竖画上行轻入纸写横,渐加重至尾处重折笔竖下渐轻收笔,提笔后重下笔写最后一横。这个字笔画不多,但是上下部分较重,中间部分较轻,字的空间分布也较突出,尤其是“口”写得稍大一些,加大了虚实的对比,横稍长口稍窄,字形合理而有变化。

青:首横先重笔下切后,渐行笔轻收,重下笔下切渐轻并轻收笔写短竖,次轻入锋下笔稍下切再渐加重轻收笔写出第二个横,重笔藏锋重收笔写长横,收笔后回锋至与竖相接处弯下行渐轻尖收笔完成左竖,之后翻笔上回至竖起笔处横写并快速折下写右竖,收处重斜上钩出,顺笔写出上重下轻的两个横,用笔较似,下横轻起笔尖,画较弯,收笔处有习惯性的向上出锋收笔。三个长横上下重、中间稍轻,起收笔也各不相同;全字上部较宽下部较窄,既有虚实的变化也有参差的变化,并且三横之间和“月”的内部留白也各不相同。

松:重起笔露锋斜上行笔,渐行渐轻后斜向左上藏锋写竖,竖画渐行渐提,最后轻收笔完成。先重后轻紧贴竖画下部写短撇,在竖的右下方由轻到重写点,笔回收至点起笔处,右上挑出,顺势尖锋下笔,并迅速重按写“公”的左点,笔锋回收,顺势向右写点,笔锋回收至中部,折转出锋左下顿笔重写撇,然后收笔轻行挑笔做点,点稍高于横。这个字的突出之处,是“木”的右下部位的空白,和其它部分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这是临写时最容易忽视的。而以“公”的第一点为首的重笔部分,与竖的下部、“公”的下部的轻笔部分形成轻重对比。“木”的竖长和“公”的稍短,造成左右的参差变化。总之,不平淡、不均匀是米字的特点。

劲(勁):这又是一个独特的字。先藏锋重笔写横,渐轻收笔回锋,顺势写点,收笔处稍顿笔,挑出连带写出右边点,折向左下方稍轻用笔,再上翻折笔写横,收笔处再折向左下并向上翻笔,写横作弯弧顺笔收锋,结尾不藏。稍轻用笔写竖,竖画由轻渐重,在横画中收笔。这里前一次下笔一起完成五个笔画,不停地折、转而流畅自如,须反复体会,认真把握,尤其是其中细微的轻重提按变化,要准确无误地反复临写。右边轻落笔,微藏锋,并渐提笔写横,转折后迅速重笔写竖,竖渐斜渐重而后又渐轻后钩出,露锋重笔并逐渐加重至三分之一处再逐渐变轻斜向左下撇出,笔法多变,线长而动感强、姿势美。这个字的突出之处,是左右的错落很明显,落差较大!重笔较多而轻重明显,字的中部和“力”的中间空白较多,虚实明显。字的右部错落有致,尤其是三个短横的轻重长短、位置方向都有不同的安排,应多加细心观察,认真学习。

挺:先轻入纸写横,后露锋重笔写竖,至半转渐轻写完竖画,顺势钩出并折笔藏锋作挑,挑笔较长与右边交叉。右部笔画重笔露锋写短撇,折锋重笔写短横,起笔藏锋重笔写第二个短横,起笔处较常规写横稍重一些,收笔时,轻回收上挑写竖画,竖画完成回笔向上完成走之——折笔先写一个“S”形的竖画,至尾处左向重按后提笔弯曲轻挑至竖画中写横捺——顿笔后再提笔向右下方由轻渐加重至尾处重按后轻捺出去。最后的捺笔较长,字的右边形成一个较大的空白,与左边呼应,和整个字形成虚实对比;中间部分笔画分割成的几个空白处也各不相同,较为显眼。提手的竖画、“廷”内部以及捺笔最后的重笔和其它部分,形成轻重对比。

猜你喜欢
竖画顺势收笔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顺势而下”破解程序框图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软硬兼施(二)
书法启蒙·隶书第三讲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二)
一字千进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悬针竖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