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供需看稻谷供给侧改革

2017-02-11 21:57杨卫路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稻谷供给

文/杨卫路

从市场供需看稻谷供给侧改革

文/杨卫路

自2012年以来,国内粮食市场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状况,稻谷也是如此。但由于大米是主食之一,人们往往忽视其供大于求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几年来,积少成多,各种不利因素逐渐聚集,如果再不下大力气改变现状,后果将十分严重。

从国内经济总体看,我国农业已不是什么短板问题,而是国民经济的桶底。至少到目前为止,谁也不会否认我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农民最多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绝大多数贫困人口仍然在农村。无论GDP在世界上排名如何,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在向一元结构转变过程中,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问题逐渐显现。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土地成本和生产投入也在增加,要想长期持续靠粮食生产提高收入的余地越来越小。在没有探索到新的收入增长模式时,抬高谷物最低收购价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回过头来向市场找答案,市场则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廉价农产品蜂拥闯进我国价位较高的农产品市场,使国内生产的大量产品积压在库房里,这种状况显然亟待扭转。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我国稻谷已连续10多年产大于需,仅最近四五年国内年度稻谷结余数量就相当可观。而与此同时每年又有数百万吨大米净进口。据分析,每年还有与进口数量相当的东南亚大米通过不明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有的商家任意掺兑,在市场低价出售,严重影响了国内原有的大米生产加工和流通秩序。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稻米长期产大于需同时进大于出这种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力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严峻的形势下,国家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调减了稻谷种植面积,并采取各种办法调整种植结构,鼓励优质稻谷生产;调整了最低收购价,连续第二年降低早籼稻收购价格,并首次降低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购价;加大力度打击边境大米走私等等。2016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为3016万公顷,减少5.4万公顷,以此为主要原因,稻谷产量减少了129万吨。这个减少的产量,对于目前国内稻米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显然只是杯水车薪。而调减最低收购价是一个影响市场的明确信号。

笔者认为,推进大米行业供给侧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重视供给侧改革,同时不应忘记或忽视消费那一侧。这是矛盾的另一个方面。解决供给方面问题,离不开消费。在消费低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供给侧改革的难度加大。从稻谷销售方面看,2016年,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竞价交易平台上成交的数量十分有限,这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需求不足。国家按照最低收购价所收购的稻谷,由于价格较高,加上收购保管等费用,要做到顺价销售十分困难。即使是在成本线上的价格,由于储存年限问题,也难以成交。据测算,2016年全年成交量不过数百万吨,比收购数量小得多。除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与销售之外,社会其他企业收购量和加工量有所上升,但总体数量仍是收购量大于销售量,全社会稻谷年度节余量仍相当可观。

在供给侧改革中,应始终盯紧国际市场。进入2017年以来,国内三大谷物品种均面临庞大的库存压力,销售仍然起色不大。同时面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下行行情,这对我国供大于求的稻谷市场产生更加不利影响。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稻米价格已接近十年来最低水平,每吨约220美元。东南亚大米出口国泰国和越南大米的价格也处于低位。泰国100%B级米曼谷离岸价3月份只有每吨370美元左右,抵达我国口岸完税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市场同等质量大米价格。在巨大价差作用下,边境大米走私活动及边境贸易活动难以制止。这些都为我国稻米供给侧改革增加了难度。

应抓住时机,做好粮食短缺时难以做到的事。从长期看,国际国内粮食生产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虽然得以控制,从追求产量转向追求质量,同时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减少玉米种植、退耕还林、作物轮作、改种经济作物、乘势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等措施都在推行,必将产生一定效果。我们应当将这些在粮食短缺时难以做到的措施尽量落实,坚持几年,必将对未来农业和粮食发展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从近期看,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库存,减少损失和浪费,仍要看收购与销售数量以及年度结余量,这是检验供给侧改革短期成效的关键指标。从长远看,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产品种植结构,实现良好的农村土地和水资源环境,生产出安全卫生符合健康需求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应当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应重视对国内外市场的中长期预测,未雨绸缪做好风险防范。国内外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对农产品和粮食市场进行中长期预测的机构,可以充分借鉴他们的详细数据,为我国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服务。美国农业部今年2月份在一份报告中预计10年内我国大豆进口将达到1.2亿吨,比目前的创纪录水平还高3000多万吨;预计我国玉米进口将达到610万吨,比目前水平高200多万吨;预计我国进口大米480万吨,高于目前我国海关发布的进口数据约200万吨;预计进口小麦340万吨,仅比目前水平略高。虽说美国农业经济专家对我国国情了解有限,对主要谷物品种预测多有偏颇,但从过去若干年经验看,其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分析和预测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即使打一些折扣,如果我国进口大豆达到1亿吨,那也是个了不得的数量,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是相当大的。对我国大米进口数量的预测显然比目前我国海关公布的数据高,其中原因有待分析。美国农业经济专家在分析我国粮食市场时,对过去的时间段,多数情况下都采用我国官方发布的数据,但对于大米进口这项数据则不然,很有可能是将走私进入我国的大米计入了进口数量,否则我国的稻米市场供需平衡表就难以成立。由此也可以看出,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星的中长期预测体系非常重要,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供给侧改革要重视历史经验,改善库存结构并建立避免库存过低或过剩的长效机制。根据历史经验,我国上一次粮食供大于求、市场低迷是在1997年,持续了大约五六年时间,在强大的调整措施作用下,才得以缓解。本次国内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的程度远大于上一次,国内外市场环境也十分不利。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结构正在展开调整,库存结构调整也应提上日程。众所周知,四大主粮品种在储存方面的特性不尽相同。玉米、稻谷不宜长期储存,储存超过一年质量就会降低,价格就会相应下降。而小麦则不然,存储一两年的小麦质量最好。如果存储条件较好,温度适宜,存储超过三五年质量也不会明显下降。而且在国际粮食市场,小麦是比较容易得到的,除传统的小麦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之外,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小麦生产也突飞猛进。特别是俄罗斯小麦出口在未来将有可能超越上述几个传统出口国而跃居世界首位。综合考虑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以及粮食主要品种特性,我国在保障一定的粮食安全存储量基础上,应适当调减稻谷和玉米储存量,而增加小麦储存量。根据历史经验,粮食存储量并非越高越好,因此也有必要制定综合的、符合实际的粮食最高存储量标准,设立预警线或警戒线,一旦超过这个水平,就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产量,降低库存,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减少经济损失,降低财政负担。

总之,稻米供给侧改革面临诸多老问题和新问题。既老又新的问题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既要促进农民增收,又要保证供给安全的双重目标。破解这一难题有待于更加深入的调研和更加切合实际的探索与创新。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稻谷供给
本期导读
谦卑的稻谷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深化粮食供给侧改革 确保乐山粮食市场供需平衡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