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雅兴
——文人士大夫与书画文化(续)

2017-02-13 21:17张建军
书法赏评 2017年1期
关键词:雅集米芾书画

■张建军

文房雅兴
——文人士大夫与书画文化(续)

■张建军

二好古敏求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书画收藏和国家的兴、衰、治、乱具有密切关系,书画收藏又是决定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素质、学养、声望的重要因素。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叙画之源流》章说:“夏之衰也,桀为暴乱,太史终抱画以奔商。殷之亡也,纣为淫虐,内史挚载图而归周。燕丹请献,秦皇不疑;萧何先收,沛公乃王。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把书画收藏与国家的治、乱联系起来。明代前期,江南区域人们以有无倪瓒的画为辨别清、浊的依据。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一方面有收藏、赏玩书画的风气,另一方面并不仅仅把收藏赏玩书画当成一种消磨闲暇的事,同时也把其看作一种求知与学习的途径。所以人们在评论一些书画收藏家时,往往会用孔子的名言“好古敏求”来赞扬。

宫廷收藏书画在汉武帝时就成为一种制度,《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说:“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这是宫廷收藏的开端,后来“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宫廷收藏数量大增。可惜的是这些收藏后来在董卓之乱和西晋末“五胡乱华”的混乱中损失殆尽。

东晋桓玄也很喜爱收藏,曾经搜集“二王”书迹,常置于几边,后来篡位后,又将东晋皇室收藏古今书画全部攘为己有。桓玄败亡,其收藏又转归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所有。南齐高帝萧道成曾将宫廷中藏品,进行分类整理:“不以远近为次,但以优劣为差。自陆探微至范惟贤四十二人,为四十二等,二十七秩,三百四十八卷。听政之余,旦夕披玩。”梁武帝及其子萧统、萧纲都很有文采,对收藏也颇为上心。当时宫廷收藏十分丰富,到后来候景之乱,宫廷所藏书画几百函,都被焚毁,剩下的藏品被梁元帝萧绎运到江陵。江陵被西魏攻陷,梁元帝把书画堆积成山焚烧,十四万卷书画最后只剩下四千余轴被运到长安,是古代书画的一次浩劫。

隋结束南北分治局面,统一中国,取得了南朝陈的藏品,加上北方藏品,又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书画珍品,隋炀帝曾建妙楷台专门收藏法书,又建宝迹台,专门收藏名画。隋炀帝巡幸江都(今江苏扬州),携带当时两台所藏书画大部分作品,以便随时观览,不料在中途发生翻船,书画尽沉水底,大部分被毁。隋亡后,书画尽归唐宫廷,但在运送过程中又遇到沉船,抢救出来的书画不到十分之一、二。唐朝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都爱好书画,又把收藏书画看作文教、治国的重要事项,所以在搜集书画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如李世民就出金帛搜求到王羲之书画共二百九十纸,八十卷。另据裴孝源《贞观公私画记》记载,贞观时期宫廷所藏名画有卫协《卞庄刺二虎图》《列女图》,戴逵《吴中溪山邑居图》《黑狮子图》,顾恺之《谢安像》《列仙图》《庐山图》,谢赫《安期先生图》等。当时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唐太宗派萧翼到辨才和尚处用巧计将其收藏的真本《兰亭序》骗到。玄宗曾在开元十年,任命太子中允张悱为知搜访书画使,天宝年间又任命徐浩为访图书使。

唐代私家收藏也很丰富,《历代名画记》的作者张彦远的曾祖张嘉贞就是当时重要的收藏家。还有武则天时期的大臣,王羲之从孙王方庆,以及书法家薛稷、钟绍京及徐峤、徐浩父子等,都是当时大收藏家。唐代书画开始出现了鉴藏印记,宫廷藏品有“贞观”“开元”和“三藐毋驮”等印章,其他还有润州刺史徐峤的“东海”印,其子太子少师徐浩的“会稽”印,宰相王涯的“永有珍秘”印等。

唐代一些珍贵书画作品,价格很高,张彦远说:“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其杨契丹、田僧亮、郑法轮、乙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名人绘画珍品价格从中可见一斑。

宋代实行“右文”的制度,对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宋代宫廷对书画收藏非常重视,宋太祖赵匡胤在统一全国之初就采取措施,派人到江南去搜求书画。宋太宗时在崇文院建秘阁收藏书画,当时的书画等分别藏在天章阁、龙图阁、宝文阁和后苑图书库等。北宋淳化三年,由王著编辑刻成了《淳化阁帖》十卷,就是以宋太宗时秘阁收藏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名人法书为底本刊刻而成的,共收作品约四百五十件。从北宋开国到宋徽宗宣和年间,皇室收藏已经十分丰富,徽宗宣和年间就有了编撰《宣和睿览集》《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的举措。据南宋邓椿说,当时内府所藏书画“充轫填溢,百倍先朝”,当时就把古今书画,上自曹不兴,下至黄居寀,集成一百帙,分列为十个门类,总共一千五百件,编成《宣和睿览集》。而《宣和画谱》则是在此书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宣和收藏著录有:《宣和画谱》二十卷,共收录魏晋至宋代231名画家6396件作品,分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宣和书谱》二十卷,著录历代书家197人,作品1344件。《宣和博古图》三十卷,收录商代至唐的青铜器839件。这三部书的编撰,是中国收藏史上第一次最为系统、规模最大的著录工程。宋徽宗时期,宋乔年和米芾曾分别担任过整理著录御前书画藏品的工作。米芾曾被召为“书画学博士”,其他像蔡京、梁师成、蔡卞等也曾参与过鉴定、著录等工作。北宋内府藏书画,经过重新装裱,多押钤“大观”“政和”“宣和”印鉴。赵佶亲自题写标签,有的名画还组织进行临摹复制,如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宋代官僚士大夫等私人收藏书画风气很盛,宋代刘敞、欧阳修、吕大临、米芾、王诜、黄伯思、赵明诚、董顪、叶梦得、薛尚功、洪适等都是著名收藏家。刘敞是宋代金石学研究的先驱。欧阳修根据所藏金石跋尾拓本编辑了《集古录》十卷,是中国最早的碑帖著录专著。吕大临著《考古图》著录当朝宫廷及私家所藏铜器、玉器234件,除宫廷收藏外还包括了私家藏家三十八家,其中私家藏品著录中最多的是李公麟家的藏品。米芾在其《画史》中说:“余家最上品书画,用姓名字印、‘审定真迹’字印、‘神品’字印、‘平生真赏’印、‘米芾秘箧’印、‘宝晋斋’印、‘米姓翰墨’印、‘鉴定法书’之印、‘米姓秘玩’之印。玉印六枚:‘辛卯米芾’‘米芾之印’‘米芾氏印’‘米芾印’‘米芾元章’印、‘米芾氏’,以上六枚白字,有此印者皆绝品。玉印唯著于书帖,其他用米姓清玩之印者,皆次品也。无下品者。其他字印有百枚,虽参用于上品印也。自画古贤唯用玉印。”王诜身为驸马,本人又是书画家,与苏轼、李公麟、黄庭坚、米芾等人交往,其收藏亦很丰富。黄伯思曾撰有《东观余论》,赵明诚著有《金石录》都是收藏方面的重要书籍,洪适根据其收藏汉、魏碑拓著有《隶释》,也是重要书法史参考著作。其他像蔡京、童贯、贾似道等权奸通过巧取豪夺,收藏可比皇室,但人格卑污,祸国殃民,为人不齿。

元代曾在秘书监设辨验书画直长,专门负责皇家书画藏品的鉴定,书画家柯九思就曾担任过此职。元代秘书监收藏过的书画名品,书法有:《宋拓定武兰亭序》、王献之《鸭头丸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绘画有: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赵干《江行初雪图》、赵佶《芙蓉锦鸡图》等。元代宫廷收藏往往有“天历之宝”“奎章阁宝”印,及柯九思、虞集等人的题记。

元代鲁国大长公主也有收藏嗜好,经过其收藏的展子虔《游春图》、崔白《寒雀图》、赵昌《写生蛱蝶图》、梁师闵《芦汀密雪图》、黄庭坚书法《松风阁诗》等珍品之上,都有她的“皇姊图书”收藏印。其他如鲜于枢、郭天锡、倪瓒也都是大收藏家。如鲜于枢曾收藏过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颜真卿《祭侄文稿》、徐浩《朱巨川告身》、五代杨凝式《夏热帖》等。唐临王羲之《神龙本兰亭序》、欧阳询《梦奠帖》、米芾《珊瑚帖》曾经郭天锡收藏。倪瓒则曾筑有清閟阁收藏书画。

明清两代皇室收藏都很丰富,明代宫廷收藏欠缺相对完整的著录,清代则有《石渠宝笈》共收书画三千余件。将宫廷所藏书画几乎全部囊括于内,是书画收藏重要参考书籍。

明清两代的私人收藏更是蔚然成风,出现了很多收藏大家。明代有华夏、文征明、项元汴、王世贞、张丑、董其昌、钱谦益等。清代则有梁清标、孙承泽、卞永誉、孙星衍、梁章钜、吴荣光、陈介祺、吴大澂、刘鹗等。

三风流雅集

雅集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聚会,聚会往往选择在风景幽雅的私家园林之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包括宴乐饮酒、吟诗作文、创作及欣赏书画等。对于传统文人士大夫来说,雅集既给了他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环境,也是他们在一起鉴赏艺术,进行创作,甚至比试才艺的场合。书画雅集与书画创作和书画收藏都有着密切关系,对于形成浓郁的书画文化氛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说起雅集的起源,还应当从孔子时代讲起。《论语·先进》章,孔子与自己弟子们一起,让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当时年岁最长的曾晢,最后一个发言,《论语》中记载说,等到其他发言完毕,孔子点名要曾晢发言说:“点,尔何如?”就是说“曾晢啊,你的理想是怎样的呢?”这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曾晢慢慢地停下了手中正在演奏的瑟,然后发言,说:“我的理想和他们三个都不一样啊。”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孔子和其他弟子们畅谈之时,曾晢还一直在演奏着音乐。这应当是最早的雅集活动了。

曹操父子也是雅集活动的热心组织者。在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大势已定,曹操回到邺城之后,汉建安年间,文人雅士云集于邺下。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经常进行宴集活动,诗酒风流,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说:“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这里谈到了欣赏音乐和赋诗,在三曹、七子的聚会中,有没有欣赏创作、书画的环节?首先,赋诗,应当不是单纯的口头吟诵,作者要书写下来,这时其他人在旁边围观,其实不仅是欣赏诗,同时也是欣赏书法,甚至包括书法书写过程。其次,曹操在戎马倥偬之中,尚要在营帐中悬挂、欣赏千方百计征集到的梁鹄书法,可以想象在和平时期雅集活动中,也会有同样的欣赏书法的程序。所以建安时期邺下雅集可以说已经开了书画雅集的先河。

西晋时期,政治混乱,当时的石崇,以豪奢著称,他在洛阳郊外建起了一座别墅,别墅建在园林之中,称为“金谷园”。在金谷园中,聚集了一大批当时的文人雅士,包括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潘岳、左思、挚虞、刘琨等二十四位,当时号称“二十四友”。其中的陆机、潘岳、左思等都是当时一流文艺人才,石崇、欧阳建也有诗文传世。金谷园的布局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是当时最知名的私家园林,金谷园雅集不仅汇集的人才众多,而且也开了一个雅集中的先例,就是在雅集过程中大家都要赋诗作文,然后汇集在一起。当时金谷园雅集的东道主石崇曾经写过《金谷园诗序》,当时的雅集并不仅仅只有二十四友参加,共有三十位官僚、贵族、士大夫参与。

五十年后,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行禊礼,并饮酒作诗。其后将作品汇集在一起,并由王羲之作序文总述其事。在古代,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为上巳日,如《荆楚岁时记》所载:“三月三日,土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举行修禊活动,目的是“临水以消灾”。这次雅集中所创作的诗,即《兰亭诗》共三十七首,当时赋诗方式是所谓曲水流觞,即将酒杯放在溪水中,参与者围坐溪边,酒杯流到谁面前时,谁就要当场赋诗,赋不出诗的就要被罚酒。当时四十一人中,有十一人写出四言诗、五言诗各一首,十五人写出一首诗,还有十六人没有写出,被罚酒三巨觥。这次雅集所创作的诗,多有佳作,但这次雅集最大的收获,还是在这次雅集中诞生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序》无论从文学还是从书法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兰亭序》被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入《古文观止》,而且直至今日,很多文学界学者都还在为南北朝时所编的《文选》没有选《兰亭序》而抱不平。而《兰亭序》书法,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为行书中的最佳之作,赢得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甚至王羲之自己,也认为《兰亭序》的书法是无法超越的。据传说,王羲之非常得意《兰亭序》,却遗憾其中的几处涂抹痕迹,以后又重写十余遍,却均不及原作,只好作罢。

东晋末年的桓玄,窃位篡国,最终身死名败,也导致了东晋王朝的结束。桓玄是一个热衷于书画收藏的人物,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曾有一橱绘画作品寄放在桓玄处,谁知却被桓玄将橱子后板打开,将作品偷走。顾恺之无奈之下,只好说自己的画实在是画得太精彩了,画都活了,所以才会不翼而飞。通过巧取豪夺,桓玄搜集了大量书画作品,其中包括很多王羲之、顾恺之的作品。中国历史中有明确记载的在雅集中进行书画鉴赏活动的,就是在桓玄所组织的雅集活动中。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记载,在桓玄府中所进行的雅集活动,都有鉴赏书画的环节,有的宾客刚刚吃完点心,就用手去拿书画,造成了书画作品被沾上污迹,桓玄很心疼,就命令以后在雅集中列出书画之前,要把所有的食物先撤掉,然后要求宾客全部净手,然后再来鉴赏书画。

唐代文人士大夫雅集情况,可以在《文苑图》中得到展示,此图本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题写“韩滉文苑图,丁亥御札”下有“天下一人”押,所以历来认为是唐代韩滉的作品。但近来学者根据图中人物服饰等认为此画可能是五代周文矩的作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本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图》卷,后半段画面与此图完全一样,所以,此图所画内容当为琉璃堂人物故事。作品所绘琉璃堂人物故事,据考即唐玄宗时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在县衙旁琉璃堂与朋友宴集的实况,与会者可能有其诗友岑参兄弟、刘眘虚等人。《文苑图》绘四位文士围绕松树进行雅集,有两位文士坐在树下手展卷轴,似乎正在讨论,一人双肘放在垒石上,持笔仰首,似乎在写作过程正在推敲思索。画面中没有鉴赏绘画的描绘,但是从文士们一起看的书卷和正在创作的书卷,可以认为,这里至少在欣赏诗文的同时也有欣赏书法的因素。

宋代文人书画雅集进入到的一个盛期,宋代最著名的文人书画雅集活动为“西园雅集”。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私家园林,元祐年间,京城中的文人学士围绕在苏轼周围,以他为文坛盟主,这些文人往往以西园为雅集地点。元丰初,王诜邀同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人游园。米芾为记,李公麟作图二,一作于元丰初王诜家,一作于元祐元年(1086)赵德麟家,史称“西园雅集”。在西园雅集参加者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书画家。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原画今已不存,据米芾《西园雅集图记》所述,画面中苏轼正在奋笔疾书,王诜、李之仪、和蔡肇在旁边围观,身后有家姬侍从;苏辙在独自读书,黄庭坚在把玩蕉叶;李公麟正在横卷上画陶渊明《归去来》诗意画,旁边晁补之、张耒和郑嘉会在观看;陈景元在弹奏琵琶,秦观旁边聆听,米芾正昂首执笔在石头上题字,面前有童子捧砚;在水边大石之上,圆通大师在讲佛教的《无生论》,刘泾在旁聆听。西园雅集成为与兰亭集会一样令后世文人雅士向往的盛会。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原作虽然逸佚了,但后世画家,出于对此盛会的仰慕、追攀,多有临摹之作。著名画家马远、刘松年、赵孟頫、钱舜举、唐寅、尤求、李士达、石涛、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

元代后期在诗人、书画家、收藏家倪瓒和顾瑛的府中也经常组织书画雅集活动。顾瑛所组织的玉山雅集自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共计12年,达50次之多。在玉山雅集中总共产生了三千三百余首诗文辞赋,也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画作品。在玉山雅集之中有很多书画家参与,如著名的书画家柯九思,曾任奎章阁鉴书博士,隐退江南也成了玉山雅集的中的常客。学者们认为玉山雅集对于当时书画家之间的交流,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甚至还对明代吴门画派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还有一位当时的文坛领袖人物,诗人、书法家、书画鉴赏家杨维祯,也是一位书画雅集的组织者。杨氏为人有放浪形骸的一面,所以他组织的雅集,往往十分放纵,据说有一次杨维祯组织雅集,派人召倪瓒参加,等倪瓒来时,正好大家正在进行“伎鞋行酒”的活动,即把酒杯放在歌舞伎的鞋子里,进行传递。倪瓒是有洁癖的人,那里受得了这个,见此场景,扭头就走,以后杨维祯雅集时再召他,也都推辞不赴集会了。《辍耕录》说杨维祯:“耽好声色,每于筵间见歌儿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则脱其鞋,盏以行酒,谓之金莲杯。”不过这种放纵行为只是雅集中的特例,元代雅集活动中的主要项目与“西园雅集”一样,还是在诗文、书画创作和鉴赏以及音乐欣赏等风雅之事。

明代书画雅集风气比元代还盛,当时雅集活动在北京、南京两都以及苏州、杭州等地十分盛行,尤其是在江南,文人雅士們乘坐“书画舫”互相拜访,相约到一起聚会,吟诗作词,创作、鉴赏书画,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生活中的常态。

清代扬州的书画雅集活动也很盛行。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卷八记载:扬州雅集活动,以马氏小玲珑山馆、徐氏篠园及郑氏休园为最盛。除上引文人雅集外,扬州文人雅集出名的还有很多:王士祯的虹桥修禊,孔尚任的虹桥、梅花岭、琼花观、傍花村修禊,淮泰(两淮巡盐御史)的东园雅集,卢见曾的苏园、虹桥修禊,曾燠的南园雅集,汪玉枢的南园雅集等。这些雅集活动的组织者,除王士禛、孔尚任之外,不是盐官,就是盐商。扬州的盐商和盐官,多热衷于文化事业,对于书画收藏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所组织的雅集活动中,书画创作和书画鉴赏都是重要的项目。如盐商马曰瑖、马曰璐兄弟的马氏小玲珑山馆雅集中往往有“扬州八怪”中的华喦、汪士慎、金农、高翔、郑板桥等人参加,他们在马氏兄弟的小玲珑山馆中聚饮、赋诗、作画、观画、赏花。金农、高翔、汪士慎就曾为马曰瑖画十六幅“梅花帐”等。

清末,上海成了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海派书画家也喜欢组织、参与雅集活动,如海上题襟馆、豫园画会、以及杭州的西泠印社等书画社团都是当时书画雅集的重要组织者。这时的雅集已经有了一些现代的气息,一方面,这些雅集活动,帮助书画家与市场、收藏家建立起联系,另一方面这些书画社团还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公益和文化事业之中。如在清咸丰二年五月,浙江余姚农民挖出一块汉碑《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几经周转,被上海一个古董商人,以三百块银元购得,并准备以高价卖给日本商人,牟取暴利。当时西泠印社社长、海上题襟馆、豫园画会会长吴昌硕等闻讯后,积极奔走,在沪杭等地发起书画义卖和捐款活动,购回了《三老碑》,从而避免了珍贵文物流落异邦的悲剧。

文人书画家的雅集活动,在现代展览机制出现之前,其实具有书画创作、展示、鉴赏、品评等多方面功能,兼有当代书画笔会和书画展览意义。对于形成浓厚的书画文化氛围,崇尚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调,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此论文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中国古代山水画理论史》(项目编号2015FF0298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雅集米芾书画
米芾拜石
米芾与《阳朔山图》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用“心”写字
《清溪雅集》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戊戌海棠雅集
丁酉海棠雅集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