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建立全员德育机制的基础性工作

2017-02-13 00:17刘德
考试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

刘德

摘 要: 在学校内部真正建立全员全过程德育工作机制,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做的工作比较复杂,首先解决好全体机构、人员的职责划分与协调一致,其次建立起自主运行的工作机制,最后建立对学生品德全面全过程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实现德育与其他各育的相互发展。

关键词: 全员德育 基础性工作 学校教育

一、合理界定学校德育机构与人员的德育责任

全员德育必然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整体参与,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教师的职责,育人教书是每个教师的天职,除此之外,后勤人员、门警等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

就学校内部存在的各种机构而言,有委员会一级的民主决策机构、有业务科室一级的执行机构,有团委等群众自治机构。它们在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中应该职责清晰,既划分职责范围又应该无缝衔接、协调一致,避免责任推诿。全员德育应该整合所有工作机构,建立统一机构管理全校的德育工作。这个机构可以定为学校德育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党支部书记、专管管理的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各科室负责人任组成人员,邀请社区辅导员、法制辅导员、家庭教育辅导员参与组成,统一协调学校内部、社区与学校、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细分职责、加强协调、及时监督与反馈。

在学校内部,如教务处、教研室、后勤处、门卫处等的德育责任划分要职责清晰、衔接紧密、理顺机制,在统一号令之下顺畅运转、高效有序。

就每个教职工的德育责任划分来说,学校德育委员会制定班主任德育工作责任区范围,工作流程、教育流程;制定其余科任教师德育区范围、德育流程及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德育工作相互衔接反馈机制和程序。在学校建立德育工作交流平台,使全员德育工作制度化、平面化、信息化,形成信息共享、反馈及时、协力合作的局面。

二、全员德育机制的建立与有效运行

合理组建德育工作委员会,科学划分各个机构、各个人员的德育责任,制定工作章程与工作流程,才是全员德育机制建立的准备工作。但推动新的运行机制更为重要,并且在新机制运行过程中随时对机制进行完善。

什么是机制呢?机制就是使工作机构与人员主动顺利运行的活的制度。死的制度是给人看的,活的制度是有机体生命运动的象征,是内在的东西。现在许多学校的制定是死的东西,不属于机制范围,因为它一经启动不能主动运行,在消耗了第一次推动力后就陷于无动力状态。

校内每个结构与人员借以运转的内因是什么呢?每个教职员工育人教书的动因是什么?这些原因是建立全员动因机制的基础。机构与人员借以运转的动因是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与晋升。多数人考虑后者因素多一些,而少数人考虑两方面多一些。一个学校内部为晋升的动因与为事业心的动因的比例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责任地位。

目前中小学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职级制度,职级是名誉性的也是物质性的,如果学校将德育工作业绩计入岗位考核,计入岗位升降之中,将每个教职员工德育责任的落实与效果证书化即经严格考核之后设立凭证予以证明,凭借德育成绩证书参与校内岗位职级竞争,参与职称竞争,参与评优选贤,参与绩效工资制度的发放。这样就会在内在动因方面符合全员工作积极性调动,就会真正建立全员竞争搞好德育工作的生动局面。

三、怎样建立对学生品德表现的全面全过程的评价制度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将完全改变评价制度,切实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和发展。

通过德育学分制,不仅把德育活动表现纳入评优评先体系之中,而且变成每一个学生每学期必修的学分,完全超越原先狹窄的思想品德课和综合测评的范畴,而与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培养挂钩,有利于学生成长。

但德育学分考评不单纯是考评人员的事情,还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应关心的,实施德育学分不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应关心的事。德育学分涉及的内容广泛,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室到宿舍,从校园到校外,光凭班主任考评几十个学生显然是难以招架的,因而凡是涉及的学校各部门、班主任、年段、任课教师、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都应积极参与,为德育学分考评提供具体事实依据,真正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要科学地全面评价,既要重视正确的价值知识学习,更要重视行为表现,重视教师、家长、学校、学生个人的共同参与,依上述原则,我们建立以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正确的价值观知识指标,如法律知识与意识、心理健康知识、道德知识、国情国策知识、世界知识。主要依据考试形式出现,按30%计入思想品德总分。

(二)品德行为表现部分,占总分70%,主要有以下项目:

1.日常行为表现,占30%。主要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细化实行,由班主任、班委会记载、学校值周巡查、门警巡查记载并确认,主要是校内品德行为表现的积累。

2.学科品德表现,占10%。由各学科教师与课代表记载并确认,如上课纪律评价、学习态度评价、科学创新评价、诚信协作评价。通过上课记载,正常积分,优秀加分,问题扣分。

3.行为矫正积分,占10%。对于经常出现品德问题的学生设置改正周期,在一个改正周期里矫正了自己的不良行为,扣除0.5分,在第二个周期里改正了不良行为扣除1分,依次积累,督促学生自我控制意识和自我更正意识。

4.自我评价积分,占10%。每学期设定两次品德自我评价活动,以培养学生自我批判精神,按照是否全面评價自我,是否勇于批判自我的缺点,是否敢于批评别人的缺点的项目设分。

5.社区品德表现积分,占总分的5%。社区教育协助机构与人员记载学生在社区公共事务、社区秩序与环境、社区帮助等方面的成绩。

6.家庭品德表现积分,占5%。制定细目如帮做家务、自己做自己的家务、孝敬父母与老人、节俭简朴、关爱兄妹、自主学习等,由家长记载计入。

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全员全过程实施德育,改变过去德育工作片段化、分割化的局面,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体现集体教育原则。

四、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实现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

现今学校德育工作中,难点之一是难以真正地把德育渗透进学科教育之中,实现学生品德成长与知识增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完全融合,措施一是在学科教学板块中开辟德育板块,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质,善于结合课内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向学生灌输宣传普遍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精神;措施二是在学科教学成绩评价中加入品德表现分,在各个学科总成绩中划出10%的分数作为学科品德分,计入总成绩。优点是加强学科学风建设,强化自我管理养成,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建立高效高品位课堂,不但不会影响学科学习成绩,反而由于德育的加强解决学生纪律、态度、习惯等问题,智育会得到很大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才是全员德育的真正含义。措施三是实行课堂责任制,上课时间,任课老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和训练,并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及时、主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不得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推诿给班主任。如果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并协助处理。每位教师都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全员德育”营造了良好育人环境,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与社区文明结合的探索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