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标准 提升能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2017-02-14 17:03李华荣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文|李华荣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在山西贯彻得如何?省委关于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部署落实得咋样?这需要山西的每一所高校用实际行动做出回答。2016年12月以来,长治医学院和山西其他高校一道,以思政工作大调研为新起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两学一做”“两提一创”“1331工程”的重要抓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规律,探索新途径、创造新机制,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政治站位逐步提高,工作能力稳步提升,思政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突出主体责任,构建“大思政”格局

大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如小麦处在灌浆期。这个时候学习什么、信仰什么,对人的一生至为关键,对国家发展至为重要。学校党委通过组织研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引导师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思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思考每个人在育人过程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主动承担“立德树人”主体责任,细化党委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清单,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办学治校中的中心地位,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格局,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党的领导,选优配强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抓“三会一课”,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突出全覆盖和实效性。“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我们下大气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做强网络媒体矩阵群,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联动与聚合传播,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平台,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思政队伍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二、坚持正确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巩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命之本在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命脉所系。高校思政工作的第一个着眼点就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形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我们持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把品德教育、养成教育渗透到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像盐一样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立足长治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建立了武乡太行八路军纪念馆等11个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自觉认知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精准扶贫,开展实习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在实践锻炼中增强真学问、真本事、真情怀。

三、坚守课堂阵地,突出教书育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分内事。我们引导教师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发挥榜样示范、老教师传帮带、团队相互影响等作用,把政治上严格要求、做好思想工作与促进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强化思想政治评价在教师准入和成长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师德的监督、奖惩力度,激励教师在专业教育中拓展育人空间。坚决落实“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要求,守住课堂阵地。思政课主动发挥“领舞”作用,引领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共舞共振,形成协同效应。积极探索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转换话语体系。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全力推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学校为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每人提供10万元专项经费,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内功。学校领导坚持走上讲台,面向师生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主渠道教育的加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刻苦学习、苦练医学技能的报国热情。今年5月,我校学生第七次蝉联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华北赛区一等奖,并再次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是全国唯一获此佳绩的五年制本科院校。

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突出文化创新,营造以文化人新生态

学校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以学校建校70周年为契机,挖掘校史资源,聚焦首任校长——共产主义战士何穆先生,凝练其精神,敬立其铜像,演原创话剧《何穆医生》等,使“何穆精神”成为学校独特的校园精神标识;发布“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新校训,把契合学校红色渊源的《在太行山上》确定为新校歌,进一步确立了师生共同的文化价值认同,树起了激励师生奋进的精神旗帜。以践行校训为切入点,挖掘好故事,彰显学校“育人之纲”与“精神之气”。在“何穆精神”的引领下,附属和平医院樊体武医生突发心梗,仍坚持完成手术,获得了2016“感动山西”提名奖;附属和济医院石云医生勇夺菜刀救患者,荣登今年2月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外事处处长崔红扑下身子、沾泥带土,荣获“山西省干部驻村帮扶模范农村第一书记”“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生物医学工程系田苑鑫同学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接见。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下一步,我校将认清使命、主动担责,直面问题、破解难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更新理念方法,在继承中改革创新,推动山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迈向全国高校前列。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