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读生活,美读生活,诗读生活

2017-02-15 23:30罗宗宇
十几岁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生生活

文/罗宗宇

思读生活,美读生活,诗读生活

文/罗宗宇

导师团

立体感觉自己周围生活的模样,看到生活的色彩,听到生活的动静,闻到生活的烟火气息,触到生活的脉搏,然后将琐碎的种种聚集,以一窥生活的全貌。若能用心悟到生活中某一页的前因与后果,更是能读懂生活这本大书的精妙。

罗宗宇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曾获湖南省第一届文学艺术奖。现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南省书评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回首自己十几岁的阅读人生,我像走入田野的老农,细细寻找那些受用之物,耳边回响着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大书。

文学大师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说,生活是一本大书,而与之相对的书本则是小书。打开书本之书,或文艺、或历史、或文化、或其它,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知识情感,确实充满意义。而设若所读之书正是一本极想读的书,则如同在万千人中遇到想见的那个人,更是一种缘分和幸福。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要“读一本大书”。

每个人生活的地域不同,或乡村、或县城、或都市,他的那一本大书就不同。于我而言,作为一个在乡村长大的60后,带着泥土气息的生活就是我的那一本大书。劳作在田间,行走在山间,用手做喇叭喊山,用脚做尺子丈量土地,赶一场集像过节,看一场戏像过年……在不知不觉中,生活这本大书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雨露,我由此成为落地的麦子。

生活这一本大书更形成了我学习与人生的经验智慧。曾记得读朱自清的《春》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南国春之景春之声,读王维、陶渊明的诗同样浮现“鸟鸣山更幽”“带月荷锄归”的意境,而读吴伯箫的《菜园小记》时禁不住想起家中的菜畦。曾记得,从松竹梅那里知道了人生需要气节,从土地和老牛那里知道了人生需要奉献,从小草那里知道了人生需要坚韧顽强,从山谷知道了谦虚,从小溪汇入大河知道了广阔。不只如此,从朴素的乡风民俗知道了乡情,从朴实的话语知道了乡音,从朴正的伦理知道了乡土中国,懂得了“世事洞明皆学问”,并且宿命式地构筑此后了我的精神家园和乡愁。

读生活这一本大书靠的是充分调动自己的官能感觉。感知生活,眼耳鼻舌身,样样在其中。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一切,大到广袤的宇宙洪荒,小到一枝一叶,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跃。立体感觉自己周围生活的模样,看到生活的色彩,听到生活的动静,闻到生活的烟火气息,触到生活的脉搏,然后将琐碎的种种聚集,以一窥生活的全貌。若能用心悟到生活中某一页的前因与后果,更是能读懂生活这本大书的精妙。

相对于思读生活,十几岁的人更加需要的是美读生活和诗读生活。美在生活与其说是一个美学命题,倒不如说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读生活这一本大书,要做生活美的发现者。从一棵树,一朵花,一株草,发现生命的力量;从一块砖,一片瓦,一个个坛坛罐罐,发现历史的温度;从日常的一个画面,一个镜头,一个细节,发现人性的光辉。从一点水去折射出生活的七彩阳光,用一颗星星去窥探天空的浩渺,从一刹那把握永恒。发现生活之美,定会给年轻的心灵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妙、宁静与喜悦。

猜你喜欢
人生生活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