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美国的崛起历程

2017-02-17 05:19安徽梁军峰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题干资本主义

安徽 梁军峰

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美国的崛起历程

安徽 梁军峰

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美国更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它在两百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的华丽转身。了解美国的历史,会给我们“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些借鉴。

一、知识概览

(一)北美独立战争

1.背景:①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统一的市场。②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增强。③英国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压制其发展。

2.过程:1775年4月,在来克星顿北美民兵与英军交火,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北美独立。1777年美军在萨拉托加取胜,扭转战局。1781年北美英军投降,战争结束。

3.意义: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障,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产生了推动作用。

4.《独立宣言》:不仅宣告了美国的诞生,也首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告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指出人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被马克思称作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二)由邦联到联邦

1.背景:①根据《邦联条例》成立的邦联国会权力很小,各州权力太大,经常各行其是。②中央政府对内不能稳定社会(谢司起义),对外不能开拓海外市场。这不符合资产阶级利益。③联邦派决心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2.过程:1787年夏天,在费城召开修改《邦联条例》的会议,后来决定起草一部新宪法。1787年9月,会议通过《联邦宪法》草案,1788年6月生效。1789年美国联邦制共和政府建立。

3.《联邦宪法》:①内容: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实行总统共和制。②特点:分权与制衡,修正案,加强中央权力。③评价:创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和原则,为美国发展提供保障,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但是忽视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认可了奴隶制、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

(三)美国南北战争

1.背景:①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②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与南方种植园经济存在矛盾。③废奴运动高涨。④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获得总统选举胜利。

2.过程:1861年4月,南方叛军挑起内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顺应了民意,扭转战局。1863年联邦部队取得葛底斯堡胜利。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3.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大工业的开展准备了条件;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四)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美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周边无强国威胁以及移民的涌入,都成为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的有利条件。一些新发明不断涌现: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和轮船,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法等。19世纪中期,美国的工业革命完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西部领土的开发,内战后的稳定环境,使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迅速的国家。爱迪生的一系列发明、莱特兄弟开启的飞机制造、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法”给美国的经济注入了新活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美国的制度建设方面,也是美国经济实现超越的重要因素。

(五)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争爆发后,来自欧洲的军火订单使美国的工业生产更加活跃。1917年,美国以反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加入战争。在巴黎和会上,美国试图构建战后秩序的计划遭到英法抵制而没有实现。它把注意力集中到亚太地区,主导了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基本实现了外交目标。在政治上美国没有完全取代英法的世界霸主地位,在经济上却拥有了世界上百分之四十的财富,由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美国的选择同一战时如出一辙,先是保持中立,然后被迫参战。由于美国本土远离战场,在英法苏等其他国家遭受战争重创时,美国则安然无恙。战后美国凭借独一无二的实力,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

(六)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大萧条: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③影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各国在争夺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矛盾激化,世界性战争的危险加剧。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不见成效;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②内容:整顿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加强社会福利救济;进行社会立法。③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⑤意义:缓和了危机,保全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七)二战结束以来的美国

1.二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①主导建立联合国,构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②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贯彻杜鲁门主义、成立北约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2.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①与苏联以“冷战”的形式对抗,互有攻守。②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在经济上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③70年代初,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瓦解;面对经济“滞涨”,美国开始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缓和同中国的关系。

3.两极格局解体后:①积极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遏制新兴国家的崛起。②实施“新经济”发展战略。③把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二、试题辨析

1.(2016·全国卷Ⅱ·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演出,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考查美苏争霸。争取选民支持的活动不能由新闻署资助,排除A;通过输出文化无法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排除B;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排除C;结合题干“20世纪50年代中期”,且由美苏争霸的实际可知D项是对的。

2.(2016·全国卷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

A.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解析:考查南北内战时美国社会经济状况。B,D两项在题干中反映不出来;题干仅仅是南北铁路轨距不同而没有涉及铁轨质量,所以C项的说法无从谈起;轨距不同很可能是南方分裂势力为了割据而故意为之,这样给南北货物的流通带来困难,所以选A。

3.(2014·全国卷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解析:考查大萧条。从题干中无法判断已经实行新政且取得成绩,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可知,淡定应对表述不准确,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个性化,而题干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从“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可知,“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故C项正确。

三、复习指南

每年高考题几乎都会涉及对美国史的考查,所以大家在复习世界历史的时候,美国史应该成为重点内容之一。大家在复习美国政治制度史和经济发展史时,把握住“自由创新的美国精神”和“领导世界的美国目标”这两个主题进行主题式复习,这样易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美国史的复习上有几个热点需要大家关注:1787年宪法中“共和制、联邦制、三权分立制”这些基本概念要搞清楚,认识到美国联邦共和制度的建立和美国历史传统的关系;必修教材中对美国在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虽没有提及,但是作为美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必须了解,否则就搞不清楚美国崛起的过程;在复习罗斯福新政时,要看到美国行政权扩张的倾向,恰如其分地评价新政的作用,可以将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要辩证地来看待(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倡导建立联合国、构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等);美苏争霸阶段要注意两个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离心倾向;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推行单极世界与世界多极化之间的矛盾。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中学)

猜你喜欢
题干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数字算式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我的黑帮祖父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精读
生活语境下物理题干的误读分析
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应用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