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来,车往

2017-02-17 09:06江苏一考生
作文新天地 2017年25期
关键词:性命思想者皮囊

◎江苏一考生

车来,车往

◎江苏一考生

“哐啷哐啷”,木车的轮子一圈一圈地转,车速很慢,路途也依然遥远而艰辛。

先秦的思想者们便乘着辆这样缓慢的牛车,在通往各国的大道上往复奔走,在触手可及的时间的流逝中沉思,在清晰可见的车辙上播下理想的种子。

那时,心是跳动的;那时的车来车往,来得慢,去得也慢,但车子上澎湃燃烧的激情却从未熄灭。它在历史长河的彼岸熊熊地燃烧,然而隔着激荡的川流,远远地,却只看得见一星半点的火光摇曳。

而今,木车、牛车、马车都早已绝迹于城市交通,乡村野路上也鲜有露面,那“哐啷哐啷”的赶车声也终是逐渐匿身于遥远的记忆,取而代之的便是刺耳的鸣笛,是奔驰而过的漫天尘土。而这就是新时代的速度,也是新时代所标榜的激情。

坐在昏暗的电影院,看着银幕上的赛车手烧胎起步,扬起阵阵浓烟;继而又像抓不住的过眼流星,绝尘而去;以上百码的车速竞技,在弯道重重的盘山公路,在笔直延伸的荒野大道,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视觉盛宴,伴着肾上腺素的一路飙升,满足了观众席上一颗颗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心,一时间,热血沸腾,激情四射。

只是,在这狂欢的盛宴过后,余留下来的不过是阵阵的头晕目眩和眼泛金光。当短暂刺激的激情如潮水般退去,跳动的心一如既往地沉入现实的“深渊”,无法自拔——累于奔波,累于生计,囚于名利,又困于无数个相似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而今的驱车奔走,是近乎痴狂的疲于奔命,是不假思索的;所谓“激情”,也不过是忙里偷闲时的小憩,用他人的热血片刻地点醒麻木的自己。车,似乎不再是诞生激情的地方,似乎只是一副空有华丽外表的皮囊,在机械地来来往往。

当木车上的沉思者用自己的思想引领着小车承载着万千人事,充满激情地驶向未知的远途时,脱胎于现代科技的车来车往却似乎显得格外迷茫:终日,人心惶惶,不知归处。

科技的进步固然引领着时代的进步,速度的提升固然缩短了往返两地的时间,但与此同时,与我们渐行渐远的还有漫漫征程中对远方的激情。而远处曾经是理想的天堂,是一展宏图的蓝天。

那是曾经,而未来仍旧茫茫无踪。

车来,车往;隔岸火光依旧否?

点评

文章的过人之处在于思想的深刻与内容的厚重。为什么“车”对于先秦的思想者来说,是诞生激情的地方,而对于脱胎于现代科技的当代人来说,只是一副空有华丽外表的皮囊?我们可以从麦家的话中探寻答案。他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因为先秦的思想者深明自己肩负着要“用自己的思想引领着小车承载着万千人事”的历史使命,故而能在木车上点燃起生命的激情,“驶向未知的远途”。而疲于奔命的当代人因为不明使命,故而“不假思索”;因为思想空虚,故而只能追求速度带来的短暂刺激,而不能勃发起自己生命的真正激情;他们为生活所困,已经沉入现实的“深渊”,无法自拔。文章能在性命、生命、使命三个维度上烛照先秦的思想者与当代的迷茫者之差异,故而能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地为当代人拨开迷雾,指明未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得分:68

猜你喜欢
性命思想者皮囊
萌宠们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
小思想者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性命
为什么《思想者》应该被称为《哀悼者》?
包皮囊内的“战争”
悬崖勒马
吾栖之肤
思想者的艺术表达——胡伟访谈录
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