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追寻“生态体育”教学

2017-02-17 20:10蔡敏
文理导航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生态学

蔡敏

【摘 要】在“生态学”理论指引下,将体育教学主体、内容、方式以及评价等生態因子纳入一个生态情境中,进而建立整体、和谐和圆融的“生态体育”教学范式。“生态体育”直指儿童的生活、生命,直通体育的本质、精神,直连教学的公平、高效。

【关键词】生态体育;生态学;生命成长

“生态体育”是指体育教学在“生态学”理论指引下,以培养儿童的体育素养为宗旨,将儿童、教师、体育教与学内容、教与学方式以及对儿童的体育学习评价等诸多生态因子纳入到一个系统中,建立一种整体、和谐、圆融的体育教学形态。“生态体育”直指儿童的生活、生命,直通体育的本质、精神,直连教学的公平、高效。

一、生态情境,奠定“生态体育”基础

“生态体育”首先要营造生态的氛围,“生态情境”是生态体育教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与儿童交往,让儿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同时,生态的体育运动不是屈居一隅的“封闭式”活动,而应将儿童带到大自然中,在阳光下、在绿树旁,让儿童享受“有光”、“有氧”运动。例如教学二年级的《立定跳远》,笔者没有枯燥地讲解技术要领,而是创设“小蝌蚪成长”的情境,让孩子们模仿“小蝌蚪游动”自由创编动作。接着用“小青蛙跳龙门”的游戏引领儿童往高处跳,因为只有跳得高才能跳得远。在活动中将垫子作为龙门,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讲跳过垫子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让孩子们“跳荷叶”,荷叶由小垫子代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形成了跳远的技术要领——“两臂上摆——屈膝后摆——用力蹬地、两臂经前上摆——轻巧落地、两臂经后下摆”。最后笔者让孩子们展开“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在游戏中提升孩子们的跳跃能力。这样的教学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生态内容,建构“生态体育”载体

“生态体育”需要有生态的教学内容。什么是生态的体育教学内容?通俗讲就是体育运动的设计要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低于儿童的体能发展水平,也不能人为地拔高儿童体育运动水准。体育教学内容要能将儿童的体能、技能水平从“可能状态”提升至“现实状态”。许多体育教学要么沦为“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所谓“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要么沦为“竞技型”的体育教学,超过孩子们的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体育运动特质,从儿童的实际出发,研究儿童,精心设计教学。不仅如此,教师尤其要重视正式体育教学之前的准备运动,这是调整儿童身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环节。教学四年级的《双手持实心球掷远》,笔者首先让孩子们做“徒手操”,活动孩子的关节,发展孩子的灵敏度和协调性,并且让孩子们完成专项活动——“肩绕环”和“双手反向绕圈”等,活动学生手腕的柔韧性。接着让学生“空手抛球”,纠正孩子的错误动作。如此循序渐进,让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发展儿童体能、体技的载体。最后笔者示范,让学生观察并展开活动。同样,为了让孩子们掷球达到一定的高度,笔者拉起了1米20厘米高的橡皮筋,让儿童在无意中形成掷球技巧——“蹬地、收腹、甩臂、出手”。生态内容,建构了“生态体育”载体。

三、生态教学,形成“生态体育”气息

“生态体育”必须秉持“生本”教学理念,坚持“儿童立场”。“儿童立场”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体育教学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如“体育游戏”、“阳光运动”、“愉悦教学”等。不仅如此,体育教学还必须关照儿童间的个体差异,让体育“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在原有体能、体质基础上获得发展。换言之,体育教学必须增进儿童的“获得感”、提升儿童体育运动的“幸福指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游戏资源,传承嬉乐文化,如“跳格子”、“打陀螺”、“推铁环”等;可以吸纳学科元素,创编体育活动项目,如“乒乓球操”、“书法操”、“绳操”等;可以链接经典资源,形成体育活动特色,如“太极拳”、“太极功夫扇”等;可以植入时尚元素,形成有趣味的体育活动,如“独轮车”、“滑板”等。这些生态的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运动、体育活动项目藩篱,激发了儿童的活动、运动兴趣,发掘了儿童的潜能,形成了生态化的体育教学框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态体育”的教学思想,即让体育教学不搞花招,而是达到简单、简朴的教学状态,形成“原生态”的教学气息。

四、生态评价,促进“生态体育”高效

教学评价对儿童的体育学习具有导向、推动和监控作用。在儿童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评价,让评价成为助推儿童体育活动的有力杠杆。“生态评价”在评价理念上强调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评价内容上坚持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测试标准项目与儿童自选项目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坚持“绝对评价”(即用国测标准评价)和“相对评价”(即与自我前侧对比而展开评价,如增值评价、个体内差评价等)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师评”与“生评”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上,坚持“阶段性评价”与体育“期中评价”、“期末评价”相结合等。让教学评价少一些甄别和选拔色彩,而更具发展性功能,更能促进儿童的体育素养的提升。在评价中,加强与儿童的对话和沟通,允许后进的儿童通过体育锻炼进行“二次评价”,让儿童在评价中获得发展、获得快乐。例如教学《400米跑》,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心理,为此笔者经常举行“小测试”,让学生将“跑”的成绩和上一次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哪怕提高1秒,对学生而言也能产生长久的“满足感”,如此不断地给“跑”注入新动力。孩子们也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了自己的原有记录!

“生态体育”是儿童的“生活化体育”、“生命化体育”。实践中,教师不断地给儿童搭建身心发展的阶梯,激发儿童的内在活动潜能,形成“生本化”的“生态体育”教学范式。由此让体育教学走向和谐、师生关系走向圆融、课内课外走向互通互摄,儿童生命获得自然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许苗,邓露林,刘思帅.发展生态体育,为构建和谐校园传递正能量[J].学园,2015(21)

[2]李宏伟.借力电子白板悦动生态体育[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0)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生态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
为师当有大胸襟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