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物学实验教学品质的融合策略

2017-02-18 07:01李能国
生物学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纸笔实验课生物学

李能国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 213001)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共有68个实验和活动建议,包括形态观察、物质鉴定、探究实验、调查、制作等方面,内容和形式多样。

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品质指向核心素养。当前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几种误区,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品质:一是课堂热热闹闹,形式多于内容,缺少探究的内涵;二是操作有条不紊,过多依赖于教材,缺少思维的深度;三是尽量少做实验,认为做实验不如做实验题,缺少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品质,需要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领域进行改变。改变可以是创新,却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否定,而是深度的融合。

1 教室与生物学实验室的融合

传统的学校建筑可分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等,这样的布局是以管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生物学课在教室上,少量实验课到实验室进行。教室与实验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学环境,在教室和实验室里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因此,一方面学生喜欢实验课,在实验课上比较兴奋,同时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害怕实验课,实验课准备工作量大,课堂难以管理。破解上述问题需要创新教学环境,将传统的教室与生物学实验室融合,形成生物学科教室,从而具有丰富的功能。

生物学科教室内配备有黑板、多媒体设备,桌椅摆放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满足常规的教学活动的需求。当所有的生物学教学活动都在学科教室进行时,改变过去为了实验才去实验室的弊端,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可以与知识学习同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恢复了生物学课堂的理科特性。生物学科教室的墙壁上可以张贴与生物学相关的照片、图片、实验报告等,窗台上培养实验或观赏用的动植物,让学生走进生物学科教室,就进入有生物学特色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科教室配备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书籍、杂志,让师生在需要的第一时间能够伸手可及,同时配有多台电脑,供个人或小组收集生物学信息、处理实验数据、形成电子实验报告等[1]。

2 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的融合

生物学课程标准对能力目标的描述分为三个方面:①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②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收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③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目前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如制作临时装片、DNA粗提取、血球计数板的使用等。许多教师组织实施的实验教学,过于依赖于教材,当实验原理、器材和操作步骤都已知时,探究实验只是简单的模仿,而丧失了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提升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品质,需要将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融合。操作技能中隐含着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规范的操作是探究实验成功的保障,一方面教师要正确示范,另一方面学生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科学探究的本质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真实、新颖的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灵活自主地设计实验的方案,正确运用生物学的思想、方法和探究工具,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学科关键能力。例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的计数是一个特殊的生物学实验技能,需要理论分析,更需要动手操作,但由于实验要测量7d的数据才能绘制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实验的周期比较长,许多学校只进行技能训练,没有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换一个角度思考,怎样才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提前一周配制好酵母菌培养液,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定时取出一定量的培养液放入冰箱中冷藏,让酵母菌处理休眠状态,这样在一节实验课上,就可以测量到7天的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了。

3 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融合

定性实验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关系,定量实验是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用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统计等来研究和分析现象。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建议中,对定量实验要求的描述是:“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机会学习生物学研究中的测量方法,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开展定量实验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生物学实验教学品质,需要将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融合。

学生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初中阶段,“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实验,运用简单而科学的方法,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产生淀粉和氧气,这是定性分析;而在高中阶段的“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在实验原理和方法上大同小异,但需要确定一个可测量、有信度的指标,同时关注实验材料的选择、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等。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定量实验;另一方面,可以将课程标准中的定性实验转变成定量实验,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定性实验,简单的操作对高中学生毫无挑战性,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证据尚不够充分,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其转变成定量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悟定量实验的魅力。

4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的融合

很多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认识比较模糊,走进实验室时什么准备也没有,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急于观察、摆弄材料,甚至动手操作,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解和要求,常常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要观察什么、做完后还要干什么。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没有为学生的实验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自完成,表面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实质是对教学过程的放任自流。有些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一节课中无数次要求同桌两人或者前后桌4人之间进行合作,常常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场面,或者少数人包办了探究的全过程,合作学习形同虚设。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进行融合。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自主是个人的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体现,合作是对个人有限性的弥补及基于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及时指导,使探究活动有思维的深度,有对话交流,从而实现互动生成、真实有效。例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①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观测的指标是什么?斐林试剂和碘液是否都可以用来检测反应程度?②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调节过氧化氢溶液的pH与调节肝脏研磨液的pH值的意义相同吗?只调节过氧化氢溶液或肝脏研磨液的pH,实验结果相同吗?③如何确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或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这三个问题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阅读教材不能直接找到答案,需要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深刻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感悟科学精神。在分析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分组形式,小组的成员数量、位置、任务也不断调整,通畅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途径,解决同一小组长期合作造成的角色定位、没有新鲜感等问题。

5 动手操作与纸笔测试的融合

教师在实验课上,需要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处理动态生成的资源,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忽略了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现阶段纸笔测试是最常用的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模式,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是纸笔测试的重点,纸笔测试一般出现在各级考试中,具有滞后性,又无法评价操作技能,从而有人认为实验操作对提高纸笔测试成绩没有帮助,“做实验不如做实验题”的错误观点,将实验操作与纸笔实验对立。

提升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品质,需要将动手操作与纸笔测试进行融合,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不排斥应试,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下,才能真实地表现学生内隐的能力,只有通过评价,才能进一步完善教与学的品质。以实验为情境的纸笔测试,可以是随堂或者课后的几道试题。例如,探究“酶的特性”系列实验结束后,布置的作业如下: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提供的材料有质量分数2%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质量分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碘液、斐林试剂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选择可溶性淀粉作为反应物,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②当反应物为可溶性淀粉时,检测因变量应选择斐林试剂而不是碘液,原因是什么?③有人提出反应物可以同时选择可溶性淀粉和过氧化氢,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题干来自真实的实验情境,通过及时的纸笔测试,说明实验操作获得感性认识是有用的,纸笔测试中开放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感悟、内化和迁移,从而发展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纸笔实验课生物学
“无纸笔”闯关,乐翻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有趣的实验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单宝塔诗
诗书画印纸笔——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