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思想提升的路径*

2017-02-18 13:37唐田田祝庆利曲翠萍
教书育人 2017年21期
关键词:普法法律意识法制

■唐田田 祝庆利 曲翠萍

(烟台南山学院)

大学生法治思想提升的路径*

■唐田田 祝庆利 曲翠萍

(烟台南山学院)

法制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武器,大学生法制精神的建立有助于利益的维护,有助于事业成功,理想实现,是减少和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手段,法制的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法制思想健全对人生理想的实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大学生学法遵法护法守法,在温馨严肃的校园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制精神;自我实现

一 强化法制意识,保持清醒头脑,认清法律意识淡薄的危害性

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信念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只有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才具有了无穷无尽的奋斗动力源。首先,大学生要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对法治有所了解,才会产生敬畏之心,从而自觉克制自己的言行,加强自律意识,明确触碰法律所付出的代价不是个人所能承受的。法律不仅仅是惩治犯罪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正常进行的有力武器。法律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大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要懂得法律框架内应尽的义务责任。

其次,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可以有效避免个人冲动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伤害,从而更加专心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步入社会大显身手而积蓄能量。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对个人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谨言慎行因而远离危险。保持清醒头脑,对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有极大帮助,既讲法律又讲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律是根据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制定的,每一个时代的法律都为其时代发展服务,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应充分认清这一点。爱尔维修说:“公共的福利是最高的法律。”不仅为自己谋私利学法,更要为大众谋福利,学好法律运用法律是大学生修身养性中最重要的一环,容不得半点马虎与疏忽。

再者,大学生要努力认清法律意识淡薄的危害性。如果缺少了法律约束,如脱缰的野马乱踢乱奔,就会造成巨大的人生隐患。事实证明,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个别高学历大学生一步错一生悔。大学生只有先充分认清学习法律的意义和重要性,才会兴致盎然地主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宣传法律,为全民普法起模范带头作用。学法可以避免人生悲剧重演,只有将法制种子埋入心中,才有枝繁叶茂的法制观念。同时,法的学习是社会公德修养表现,他将人性中的自私贪婪狂妄等不良嗜好习性围在法律的牢笼中,以免其膨胀而将人带入歧途。强化法律意识,能使大学生慎独、谦逊、仁爱、诚信、勇敢,奉献的优良品格得以完美体现,对法律的理解成越深刻,对人生修养越有意义。

二 增强法制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普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大学生是一个极具塑造性的群体。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尤其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各种思潮借助互联网汇聚,可谓泥沙俱下,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现代科技电子产品远远超越了书籍的吸引力,特别是干巴巴的法律条文,更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但缺少法律知识的人,犹如奔驰的汽车没装车闸,异常危险。所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构建学法大课堂,营造学法的良好氛围,对大学生正心修身,克己内省的人格生成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在培养大学生克己奉公,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等方面具有极大帮助。

法律是权力和义务的基本哲学,大学法制教育是一项紧迫而必要的社会工程,任务重而时间短。一方面讲教学成效,专业课教学任务很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能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具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传统教学模式中强硬灌输已跟不上时代要求。只有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法律条文内涵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使大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法律的熏陶与感染,才是普及法律知识的高明之处,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使大学生学法用法是目的。作为社会生活一份子,法制观念越强,对社会发展越有利,应试教育中,法律知识考核除专业外,一般不被重视,而将感性动物的人转化为理性的物,普法是最有力的保障手段,物质时代,人们对外物的狂热追求导致人性的物化,有钱就有一切,权力高于法律的不正常现象若成为常态,世间难有公平。大学生的信念观念被无形中扭曲,影响到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灵魂堕落,严重的功利主义迷失了自我发展方向,造成了人才意识危机。

一方面,大学普法任重道远,绝不是快餐,靠一两堂普法课的机械讲解达不到教育目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现靠努力的付出,也靠正确的路径方向,激情和投机是大学生的大敌,希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者不在少数,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成为大学生成才路上的拦路虎。当然,大学生的奇思妙想是值得大力提倡,但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大学普法工作是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过程,需常抓不懈,绝不可急于求成。对法的认识决定着普法的质量,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是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大学生深谙学法的妙用,感受学法的快乐,明事理通法则,做文明的使者,带动更多的人学法尊法,维护公共安全,谋取公众福利是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人生价值的显现所在。只有坚定了人生信念才会拒绝众多的诱惑,坚定不移地做事,做事无论大小,意义是关键,前提是不出格,合规矩。普法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应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才能开创普法工作新局面。

另一方面,普法应与道德修养相结合,法的刚性与德的柔性共同打造人性,使人更趋向理性的向善,将法律条文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所见所闻中,耳濡目染大学生的心灵,人生理想无论多么高远,都要一步步踏实实现,实现人生理想离不了法制的保驾护航,任何人不可能脱离现实而存在,严酷的现实中充满危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团之间总有理不清的矛盾出现,只有互敬互谅,携手并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道德修养应与法制学习并驾齐驱。大学生思维单纯,社会阅历尚浅,极易上当受骗,遭受挫折。现实中的案例往往是最佳学习教材,具有更为直观的巨大冲击力,对于大学生心灵震撼,具有无与伦比的教化作用。法律意识的增强可使大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具备明确的清晰底线原则,在未来的人生中更加努力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做事,有助于他们将来成人成才成功。

三 弘扬法治精神,打造普法常态,创设温馨的校园秩序

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建立有助于大学生应对未来人生面临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学生是未来社会舞台的主要角色,具备了法治精神就获得巨大的人生支撑的内在动力。科学的头脑、理性的判断可使大学生的热情、兴趣、情感得以充分张扬,自律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砥砺品格完善人格。只有不断普及各种法律知识和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才能营造和谐优美的大学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锻炼成长。

第一,人文精神建立。大学生要有普法精神,首先在于具备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世价值观,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尊严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如果说科学求真艺术求美,那么人文便是求善,这与道德范畴息息相关,是大学生安身立命的精神追求,特别是在物质丰实、人心被物欲刺激的无所不能的时代,大学生的兴趣点建立在哪个层面,追求自由发展不应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充分发挥大学生丰富的学识和创造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一教育核心不能变。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建立,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尺码和水准,人文精神具备了人性化的味道,它使人与人之间更加紧密相连,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相互照应,彼此关怀,保持合理的尺度而不仅仅是个人欲望的无度膨胀和不择手段的自我实现。人文精神的建立有助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建立,自私自利与人文精神背道而驰。生活学习中大学生要学会完善与忍让,谦逊奋进,构建平等的人际关系,只有具备了人文精神,大学生才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游刃有余。

第二,公平意识的确立。公平是人人追求的最佳生存状态,大学生也不例外。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个性特点千差万别,但享有的权利、义务、机会、过程,结果应是一样的。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常态,然而,两极分化造成社会的不平等,以钱代法、以权谋私的现象时有存在,挑战社会公平底线,若要根除这一社会毒瘤必须依靠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一代代大学生法律观念的增强。大学校园也非一方净土,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在功利主义存在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应坚持公平正义,不为名利低头,不向权贵弯腰,说话做事依照公平正义的原则,不以情感好恶来评判。现实中个别人打法律的擦边球,表面看公平,实则早已违背了公平,损害了正义。大学生公平意识的提升,有助于人格修为和法制意识的健全。保持明确的底线原则,坚决同一切损害公平的现象做斗争,维护个人权益和公共利益,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创设温馨的校园环境。大学教育阶段是人生关键而重要的一步,大学生各方面趋于成熟,心理性格趋于完善,为大学生提供一切利于成才的保障,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育方法,同时不断更新改进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即将法律法规知识化整为零,融于日常教学宣传中,使法治种子在大学生心中开花结果,借助丰富的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起氛围浓厚的法治文化园地,使庄重严肃的法律知识人性化、生活化、大众化。比如,交通法规的宣传可使学习者知交通法则,减少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人间悲剧上演,使学生在温馨的校园中感受法的威严和温暖。

[1]维拉曼特.法律导引[M].张智仁,周伟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G641

A

1008-2549(2017)07-0032-02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创新人才科学素养与思想境界提升路径探索”(课题批准号:16SB033)。

猜你喜欢
普法法律意识法制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普法
普法
普法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有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探析
法制严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