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土壤动物研究论文数据分析

2017-02-18 22:35赵桂玲刘长海
生物学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发文学术期刊论文

赵桂玲 刘长海

(1 延安大学图书馆 716000; 2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716000)

一般认为,土壤动物科学的研究始自1840年达尔文发表《关于壤土的形成》 (On the Formation of Mould) 一文。迄今,土壤动物的研究已有170多年的历史[1]。1955年4月,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土壤动物学术讨论会,并决定每隔3年举行一次学术会议,标志着土壤动物学科的建立[2],至今亦有60年的研究历史。目前,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已经成为环境与生态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世界各国的学者正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乃至全球变化的关系问题。Springer Link 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德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提供的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的在线服务。Springer电子期刊包含495种学术期刊,其中189种核心期刊被SCI收录、82种核心期刊被SSCI收录,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本文基于Springer Link数据库期刊论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从研究成果、研究作者与研究机构、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对近 5 年来土壤动物研究进行系统分析。

1 样本来源与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在Springer Link 数据库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的精确短语检索(find resources with the exact phrase)中以篇名“土壤动物(soil animal)”为检索词,将“2011—2015 年”作为检索时间段,共检索出 438 篇文献。为体现研究成果的前沿性,筛选出SCI期刊论文,并且主要根据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等分析土壤动物的研究方向,最后得到样本 87 篇。

1.2 研究设计 以检索所得的 87 篇文献为样本,通过计量统计分析,从研究成果、研究作者与研究机构、社会支持等方面分析 2011—2015 年这 5 年中土壤动物研究的最新动态。其中,研究成果情况主要从论文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学科视角4个维度分析;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情况,主要从主要研究者和主要研究机构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的社会支持,主要从学术期刊支持维度进行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动物研究成果分析 对土壤动物研究成果的四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如下:

2.1.1 论文数量 论文数量既反映研究者对土壤动物研究的关注和精力投入情况,也是研究成果最直观的反映。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2011—2015年间历年土壤动物研究的论文数量分别为17、16、19、14和21,每年都在10篇以上,2014年最少有14篇,2015年最多为21篇,研究论文数量比较稳定,总体呈增长的趋势。

2.1.2 研究主题 研读了样本87篇文章的摘要,发现土壤动物学的研究主题几乎涵盖了动物科学的所有领域,包括土壤动物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全球变化生态学等。研究涉及的土壤动物隶属4门10纲13目的30个类群,包括原生动物的异养鞭毛虫和变形虫,线虫类,寡毛类的蚯蚓、线蚓和舌文蚓,蜘蛛类的狼蛛和盲蛛,蜱螨类的甲螨、短孔甲螨、革螨和蜱螨,陆生等足类鼠妇,多足类的石蜈蚣、蜈蚣、蚰蜒,马陆和幺蚣,少足类,弹尾目的跳虫,原尾类,双尾类,昆虫类的蟋蟀、步甲、隐翅虫、沟金针虫幼虫、双翅目幼虫、蚂蚁和白蚁等。

2.1.3 研究方法 纵观样本的 87 篇文献,研究采用野外(field approach)、实验(experimental approach)、理论(theoretical approach)3类方法,通常都是经典的系统动物学、动物生态学以及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显示,土壤动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仅包含高通量条形码技术(metabarcoding)[4]等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今后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和广度,提升土壤动物学科研究水平。此外,在纯理论方面的研究也鲜有报道,仅发现了U. Werner等用同等量的假设研究土壤无脊椎动物[5]的研究论文。

2.1.4 学科视角 以跨学科和多学科视角为研究特色,涉及生物科学的生态学、动物学、昆虫学、植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农业科学的森林土壤学,环境科学的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等,地质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的环境地理学、气候变化等[6]。这表明,学术界对土壤动物的专项研究越来越关注,逐步拓展形成一个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土壤动物生态学。

2.2 研究人员以及研究国别与机构分析 对研究人员以及研究国别与机构的分析可以阐明土壤动物研究领域各国、各类机构、研究人员的相对贡献比重,有助于从中发现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努力方向。

2.2.1 研究人员 在Springer Link 期刊上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人员的国际研究水平。同时,论文作者分布是衡量科技工作者个人科技产出的一个重要指标[7]。从发文情况来看,发表 2 篇以上论文作者有 9 位,发文 3 篇以上作者有 5 位,其中有2位是中国研究人员(各发文3篇和4篇)。发文 3 篇以上论文的 5 位作者发文量总和占总发文量的 11.49%,没有达到普赖斯定律约定的 50% 这一核心作者群形成标准[8],也就是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但是,近5年来,单从作者发文量来分析,俄罗斯的A. V. Tiunov(发文量为7篇)、中国的张雪萍(发文量为4篇)以及印度的S. Suthar(发文量为3篇)等可视为土壤动物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代表。

2.2.2 研究国别与机构 从研究者所在的国家来看,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国家有8个,发表论文1篇的国家有6个,其中俄罗斯发表论文32篇,占论文总数的36.78%,表明了俄罗斯在土壤动物学科具有突出影响力。分析发现,近5年来国际合作有16篇,占论文总数的18.39%,体现了土壤动物学科国际合作的发展态势。中国学者的发文量10篇,占论文总数的11.49%,显示出中国在土壤动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有长足发展。从研究机构来看,高等学校研究者发表的论文有41篇,占论文总数的47.13%;研究院(所)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两者合作发文量17篇。分析表明,作者群主要来自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而高等学校无疑是最主要的研究机构。

2.3 社会支持度分析 分析了学术期刊对该领域论文的刊载情况发现:中国主办的期刊《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发文3篇、《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和《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各发文1篇,3种期刊共发文5篇。从期刊支持来看,中国期刊发文量仅占论文总数的6.98%,而且所发5篇论文中只有1篇是中国和英国合作研究的成果,其他4篇均为国内作者的研究报告。因此,中国土壤生物学相关的科技期刊尽快与国际优秀科技期刊接轨,中国学术期刊更好地面向世界,是当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以使我国在国际土壤动物学研究领域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逐步树立更高的声誉和更多的话语权。

3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表明: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逐步拓展形成一个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土壤动物生态学;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土壤动物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以及全球变化生态学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以经典的传统研究为主;已经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其中,高等学校是最主要的研究机构。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壤环境影响逐渐加剧以及地下生态学研究的崛起,探明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调控因素变得愈加重要,土壤动物的相关研究势必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已经成为环境与生态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世界各国的学者正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问题。

猜你喜欢
发文学术期刊论文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