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23 05:43邱秋云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法治教学内容思政

邱秋云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探析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邱秋云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将微课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了教学改革。分析微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研究微课的制作办法,探索其应用路径,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高校;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渠道,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探索微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将微课作为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抓手,不断实践微课教学模式,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微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微课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中,不仅更新了教学理念,也以全新的视角给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活力,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对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彰显教学理念的时代性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是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课题。而思政课的教学,因其内容综合性强,较为抽象,不好理解记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才能使思政课既讲得生动、有吸引力,也使理论分析更加透彻、有说服力,给人以启发和思考,促进学生想学、乐学和愿学。[1]

思政课作为紧跟时代脉博的系列特殊课程,其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微课依托信息技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着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学活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微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将内隐的理论知识外显化、生动化,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生动的局面,保持教学的时效性和深刻性,焕发出思政课教学的活力,体现了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时代性,有力地推动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思政课的教学,大学生既是课程的教育对象,更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2]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单靠教师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行为特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以有效的方式方法回答学生的疑问,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论问题,促进学生对灌输的理论产生共鸣、认同,进而实现内化,使学生感受到课程对其有帮助而真心喜欢。

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交流互动性。微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一方面,学生能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支持了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学习的快乐与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微课教学平台,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提供有效载体,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答疑,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况,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方法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犹如过河的桥和船。教学内容是思政课的主干,是开展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为课程教学的两个关键要素,而且教学方法须紧跟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不仅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更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微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一方面,一些理解上有难度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微课独有的视听冲击力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将微课学习资料上传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课堂讨论、课后复习,丰富教学模式,促进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4.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当前,微课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微课的建设汇集广大教师的智慧与力量,并逐步形成丰富的微课教学资源。优质微课资源的构建与应用,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融合性强,与教师专业背景的相对单一性存在着矛盾,难于让教师始终保持教学的新颖性与深刻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参与微课的制作,发挥教师的教学专长,吸纳其他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搜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通过教师的集体备课,共同搭建学校的思政课教学平台,实现思政课教师间、校际间的资源共享。[3]

5.推动教师发展的全面性

思政课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任务。其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参与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不仅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深化教学实践,也促进教师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学习,互相借鉴启发,取长补短,其教学设计和教学表达水平得到提升,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推动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政课微课的制作办法

1.围绕教学目标,做好微课主题的确定

微课制作是微课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何才能将教学内容通过具有冲击力的视听形式表达出来,这将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思政课微课的制作与应用,选题是关键环节,选题的合适与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的效果。做好微课的制作,首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确定微课的主题。

在实际教学中,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为例说明微课主题的确定,该章节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4]为促进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掌握法治的含义和主要特征,学会将法治精神运用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通过设计、制作“聊聊法治那些事”为主题的微课,选取了“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以法管理、法律至上这两个法治基本特征”为主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通过动画、图表、背景音乐等多种方式,将理论的分析和案例的阐述有机结合,以生动而又具有冲击力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了解掌握法治的含义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知法、用法、守法,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法律修养得到提升。

2.精选教学内容,细化微课教学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微课的核心。微课的制作与应用,需要精选教学内容,细化教学设计。一是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微课主题,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撰写微课脚本;二是要将教师的教学思想、课程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结合起来,合理选取安排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逻辑蕴涵、教育意义的微课内容;三是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动画、视频、图表、字幕、配音、配乐等方式,形成具有视听冲击力的微课。

在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中,选择教学内容是关键,教学设计是核心。我们又以微课“聊聊法治那些事”为例说明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求,为使学生了解掌握法治的含义与特征这一认知目标,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治这一技能目标。在该微课的设计上,首先,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课题作为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何为法治?法治具有什么特征?其次,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古代的典型人治小案例,并以图表形式展现人治与法治的不同;接着,再引用现实生活和国外各一个法治案例说明法治的两个主要特征:法律至上,以法管理。最后,是总结与思考。让学生思考,以法管理是重在“良法”还是重在“管理”?法律尊严是来自于“法治威严”还是来自于“公民遵守”?强化学生对法治两个主要特征的理解。整个微课七分多钟,针对法治这一知识点,通过课题导入、核心概念阐述、案例分析、总结思考等环节呈现出来,在这其中,既有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也有案例的分析,图表的说明比较,形成一个形式上灵活多样、内容上精彩纷呈的微课教学小体系,避免了莫名其妙的感觉。

3.统筹各方力量,精心组织微课的制作

微课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动画、字幕、配音、配乐等形式,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知识要点。微课的制作要求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视频制作技术,单靠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是难以完成的,应形成建设团队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作支撑。

思政课微课的制作必须具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能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政课教师;更需要熟悉信息技术,具有视频、动画制作经验的信息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在制作过程中,应按照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时代的发展情况,根据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新观点有着浓厚兴趣的思想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校只有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要求,加强微课建设与应用的支持力度,为微课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更要统筹学校各方力量,组建一支融思政课教师、信息技术人员为一体的建设团队,共同组成一个分工协作的制作团队,使微课建设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

三、微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微课教学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微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识,让教师亲身体会微课教学给课堂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更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微课征集、微课教学比赛等活动,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微课。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微课的制作与运用,通过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新颖的微课,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发挥微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逐步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师充分认识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也体会到这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微课应用的宣传教育,让广大教师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研究并运用微课教学,也促进学校有关部门理解、支持微课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2.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微课教学的实施

思政课微课教学不仅仅只关系到教师,更离不开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校的宣传、教务、财务、信息中心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的策划、宣传和推广等工作需要宣传部的支持与配合;微课教学课时计算、考核办法制定等工作需要教务处负责;微课的录制、网页的制作、微课教学平台的更新与维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信息中心承担;微课制作、参与微课比赛等相关经费需要财务处解决,等等。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思政部本身,不仅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微课的制作及教学运用,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学习动向和需求,及时更新微课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还要积极与校内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保障思政课微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

3.融合课堂教学,大力促进微课的运用

微课制作的目的在于运用。微课主要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视频片段。通过这个视频片段展现教师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以及解决教学难点的技巧与策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与掌握,一定程度改变了思政课的教学形式,给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讨论、思考与辨析,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广大师生在这种具体而真实的教学情景中交流学习,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5]

思政课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教育与影响。教师需要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起主导作用,更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问题或理论的进一步理解与运用。微课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载体,其运用方式主要体现以下两种:一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以其精悍方式冲击学生,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短时间内学到知识要点;二是将微课上传至学校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下载或在线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将课堂教学更多地用于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探讨。尽管微课运用方式不同,但都离不开课堂的教学。有效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将微课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知识传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让思政课真正发挥思想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成为大学生进步前行的指路明灯。

4.注重教学反馈,不断强化微课的建设

微课的教学应用实践是微课建设的根本。以用促建,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深化微课运用研究来引领微课建设的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微课建设水平的提高。[6]微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调整、重构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在融合教师的经验和学生的问题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按照知识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逻辑蕴含意义而又具有视角冲击力的微课内容,是一个教学系统不断优化的过程。这其中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获得师生的评价并加以修改完善。同时,微课的设计也应考虑可扩充性,确保具有重新扩充内容、重新设计的特点。尤其是思政课与社会联系紧密,政策性强,内容变化快,更应该注重教学反馈和及时改进,保障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永葆时代气息。[7]优质的微课需要通过教学实践,获取学生的评价及反馈意见后,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微课是信息时代下新型的教学方式,备受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也是高校思政课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探索微课的教学应用,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高效化。

[1]李卫红.大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6.

[2]顾晓英,程楠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变迁透视[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9):25-27.

[3]张敏.“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59.

[4]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1.

[5]石桂芳.“微课”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北京教育,2014(5):48-50.

[6]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7]陈雨.微课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3-26.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QIU Qiu-yun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rad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China)

Micro cours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eaching as a product of deep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troducing micro course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can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and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study analyzes the applicable significance of micro course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studies the ways to make it and explores its applicable approaches, so a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eaching reform,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ncreasing course attraction and further improving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micro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2017-02-14

2015年广东省级德育创新项目《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体系设计与应用》(2015DYZD005)

邱秋云(1968-),女,广东潮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8-469X(2017)02-0078-04

猜你喜欢
法治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