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会化媒体建立远程学习环境中的临场感

2017-02-23 21:11梅林周俐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远程学习者

梅林 周俐

利用社会化媒体建立远程学习环境中的临场感

梅林 周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远程学习的方式正在被更多的学习者接受。但网络环境及软件技术的使用容易让学习者出现焦虑感和孤独感,而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能有效的帮助远程学习者建立临场感,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远程学习中的临场感为出发点,通过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各种策略营造临场感,从而促进学习者深度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远程学习的教学效果。

社会化媒体;临场感;学习活动;交互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远程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由于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社会属性的缺失,教与学相对分离,教师和学习者通过移动互联网或其他通信技术进行交流沟通,技术化的学习环境没有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社会性支持,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不足,给学习者带来孤独感。这让远程学习的质量、准确性以及深度的缺失进一步扩大,严重制约了远程学习效果的提高,导致学习者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一直较弱[1]。如何消除学习者的焦虑感和孤独感成为远程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学临场感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形成有价值的学习成果的作用,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满意度,增强互动,因而建立远程学习环境中的临场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和流行使之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本文试图利用社会化媒体建立远程学习环境中的临场感,从而提升远程学习的效果。

一、临场感理论概述

(一)临场感理论的提出

临场感的概念最初是在心理学和传播学领域中研究提出的。心理学家Short(1976)等率先提出了“社会临场感”理论,用来研究媒体特性是如何影响个人选择和媒体使用的[2]。Garrison(2000)等人提出了探究社区模型(也称教学与学习交互影响模型),用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3种要素展示了网络学习环境结构,课程论坛内学习者信息交流活动,认为利用社会临场感的激励,维持能力,增加交互可以支持认知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3]。

(二)远程教学中的临场感

在远程教育领域中,临场感主要包括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情感临场感[4]。

社会临场感主要是帮助学习者融入远程教育学习氛围中,有归属感。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远程学习者,在远程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孤独感,所以需要增强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归属感,让其感到时时有同伴,处处有老师,从而营造良好的的虚拟社区学习氛围,真正融入其中。

教学临场感是远程教育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更多强调通过教学设计来引导帮助学生。在普通高等教育中,教学临场感在教师进入教室就可以建立,而在远程教育领域中则需要在“活动观”指导下,科学进行学习活动环节的设计,包括严密灵活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这也是最典型的师生互动场景设计。

认知临场感则是强调通过沟通交流双方的观点,重新进行知识建构。在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与教师进行师生互动,交流观点,不断深化认识,常常也需要与同伴的交流与认同,也就是生生互动。在生生互动中,通过开展小组的学习讨论以及同伴间文本通讯基础上的持续性对话和反思来实现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构建与确认。

情感临场感强调帮助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方面的调节从而适应学习环境。情感临场感既包括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的情感表达,也包括教师的情感流露,更多的体现在语言方面。

作为远程教育教师,这4种临场感的建立应贯穿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远程教学中临场感建立的高低水平将反映互动程度、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者积极性。如果临场感水平比较高,将会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增强师生、生生人际关系、提升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促进情感学习的发展,从而直接影响远程教育教学效果[5]。

二、远程学习中的社会化媒体

(一)社会化媒体概念及其对远程教育的作用

“社会化媒体”的概念最早是在2007年提出的,Antony Mayfield(2007)在《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书中定义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按照定义,社会化媒体是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基于Web2.0理念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在线媒体,它给予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以用户参与创造内容和传播内容为主要特征,允许用户实现在线的内容撰写、分享、讨论、评价和交流。社会化媒体根据其基本形态分为及时通讯、微博、社交网络、论坛、在线教育平台、视频分享、书签、问答、百科等类型,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连通、社区化”6大特征。社会化媒体的开放性和连通性使远程教育师生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交流;社会化媒体的包容性,便于师生进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共享;社会化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有利于师生进行远程互动和信息反馈;社会化媒体的社区化等特点让学生能够平等参与学习过程,共同研究探讨感兴趣的问题,由此可见,社会化媒体与远程学习的融合势在必行[6]。

(二)远程学习中社会化媒体的选择

在上述的社会化媒体类型中,即时通讯和在线教育平台这两类社会化媒体已悄然走进教育领域,其中即时通讯类以QQ、微信、MSN等为代表,在线教育平台以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为代表。

考虑到媒体种类过多会引发学习场所混乱,本文依据使用频率、时间和经验,选取师生生活中常用的社会化媒体:QQ、微信、云课堂、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以下简称“学习平台”)制定建立临场感的策略。

三、利用社会化媒体建立临场感的策略

根据远程教育教学时间安排的特点,运用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建立远程教学的临场感,促进远程教育教学活动效果。

(一)构建远程学习共同体——初步建立学习的社会临场感

首先,在开学第一周,构建课程学习共同体即通过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并在云课堂、学习平台进行分组。群和组的建立,是增强学员归属感的重要一步。在分组中应设立小组长或实践指导人,便于及时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应注意学生人数,每个小组不宜超过20人。

其次,可以选择微信、QQ、Email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由教师单独给每位学生发一封欢迎信。在“给学生的一封信”中,简要介绍课程教师基本情况,遇到学习困难时获取帮助的方式,后续学习需要进入的平台邀请码和相关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评价标准。让学生对任课教师有所了解,信服老师的知识能力,对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产生信赖,对学习难度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开启“破冰之旅”。这在远程教育中非常关键,远程教育师生由于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甚至没有,师生间、同学间格外生疏,为了便于组织后续学习的参与、互动,需要尽快让大家熟悉。通过在微信群和个人平台主页请学员们完善个人资料,上传头像;在云课堂的讨论区、学习平台主页区开启话题,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学科背景、职业、爱好等,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熟悉。

通过以上3步,初步建立远程学习的社会临场感。

(二)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稳固建立教学临场感

教育者的3项工作,即教学设计,组织对话和直接教学,这在教学临场感的建立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开学初,通过云课程平台公告或学习平台主页发布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评价标准和平台学习指南等内容,并需要进行平台活动开展场所的培训与指导,这是远程教育互动教学中的基础与关键。

第一次授课,无论是远程视频课还是面授课都非常重要。除了强调课程任务和评价标准外,可以在课程主页通过微课、微视频阐述课程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游戏、角色扮演、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学习活动开启课程学习。

学期中,由于远程教育学习者多是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常会遗忘学期初的学习任务,例如出现网考形成性作业忘做等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公告,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课程学习进度和任务核对单,提醒学生检查自己的任务是否完成,同时提醒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三)同伴互助协作——建立认知临场感

基于社会化媒体构建的学习社区、小组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社区、小组内的专家活动、其他学习成员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实践从而实现知识的重构。于是,知识的生产者不再局限于教师,人人都可以是知识的生产者,知识的接受者也可以是知识的再造者,真正体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7]。

在第一次辅导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讨论区或者微信群、QQ群就课程知识点进行一次讨论,鼓励学生多说,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的参与性与对话性。在这里需要注意选择某一个群相对固定的作为知识点学习讨论场所,其他群作为非正式学习群的讨论,否则会出现讨论场所过多,信息过大,学生难免混淆。

学期中,鼓励学生进行同伴互评,学生有时碍于教师的身份会拘谨于发言的内容形式,但是学生之间的互评将使讨论更为热烈,不易冷场。在这一环节中小组长或者实践指导师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带头捧场,协助课程教师完成讨论。

(四)理解与激励贯穿始终——建立情感临场感

情感临场感的建立应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渗透于教学各个环节,既表现在对学生发言的鼓励也包括对学生困难的帮助和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到了学期中,学生的积极性一般会有所下降,这时需要做这样几项工作给予学生激励:第一,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所做的贡献、分享和建议表示感谢,可以在微信群中及时@学生,为其点赞,让学生感到教师时刻在关注他,对于那些不参与或观望的学生也可以@提醒,了解原因和需求;第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性指导并及时将进程反馈学生。比如,在云课堂平台中会遇见视频不能上传播放或者图片不能分享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平台图片不能超过1M,可以修改一下再分享上传。而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学生我们正在寻求技术支持,请耐心等待;第三,适时在微信群中开展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按月或者按周评选发帖之星、最佳贡献奖等,张贴光荣榜,分别说明贡献,既是活动也是激励。

每个学生都渴望教师的关注,过去在线论坛的回复缺乏及时性和反馈性都极大的刺伤了师生参与互动教学的积极性,今天社会化媒体的及时性、交流性给予了我们更多师生互动的机会。所以教师在回应学生疑问和困难、学生在向老师询问时都应使用带有情感性的表达方式,比如一句“抱歉”或“稍等”,这都是建立情感临场感的有效方式。

四、结论及展望

社会化媒体在远程教育特别是互动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促进远程教学社会临场感的建立也功不可没。远程学习环境中的临场感建立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焦虑感和孤独感的问题,能促进学习者深度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充分利用微信、QQ、云课堂、学习平台等社会化媒体建立临场感的策略应贯穿远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策略能促进远程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但是社会化媒体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会使用相应的社会化媒体及其APP,由于部分远程教育学生年龄偏大,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技术能力限制;其次,对媒体的过分依赖和对教育技术的过分强调,会减弱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最后,社会化媒体的聚合问题,难度较大,社会化媒体多种多样,不同的应用软件,不同的登录身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便。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社会化媒体的聚合,包括内容聚合、身份聚合、共享机制的聚合和互动评论的聚合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李慧丽,蒋国珍.在线教学的教学临场感评估——以《远程教育研究方法》在线课程为个案[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44—47.

[2]Short,J;Williams,E;Christie,B.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1976.

[3]Garrison,D.R;Anderson,T;Archer,W.Critical inquiry in a text-based environment:Computercenferencing in higher education,1999.

[4]吴祥恩,陈晓慧.混合学习视角下在线临场感教学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8):66—73.

[5]王广新,白成杰,陆宏.网络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临场感实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09):42—47.

[6]王佑镁.社会化媒体:Web2.0时代的教学新技术——访荷兰教育技术学知名学者伊塔诺·德迪安纳博士[J].现代教育技术,2010(07):5—7.

[7]王琦,席丹,高茹月.社会化媒体情境下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99—108.

Establishment of Presence in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 by Using Social Media

MEI Lin,ZHOU Li
(Hubei Television and Radio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4)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distance learning mode is accepted by more learners.However,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us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can easily cause the feeling of anxiety and loneliness in learners.The use of social media can effectively help to establish the presence for distance learners as well as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Starting with the presence in distance learning,we shall create the presence by using a variety of social media strategies to realize learners'in-depth and meaningful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distance learning.

social media;presence;learning activity;interaction

G728.8

A

1008—7427(2017)06—0003—04

2017-10-26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社会化媒体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2014B204);“基于混合学习的开放大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2012B169)。

梅林(1983—),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化媒体、远程教育教学。

李影丹)

猜你喜欢
社会化远程学习者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远程诈骗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