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数学之光,享实验之果

2017-02-25 23:21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濮姚良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3期
关键词:条边奇数偶数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濮姚良

沐数学之光,享实验之果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濮姚良

数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因其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内容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享受实验乐趣的同时,培养推理能力,促进深度学习。本文例谈了实验教学的三大作用,与读者进行交流探讨。

实验;探究;推理;深度学习

数学是相对抽象的一门学科,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的过渡阶段,小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要做到这些单靠简单的语言讲述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行实验教学则可以使学生享受探索的乐趣,用实验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享受实验,获得探究乐趣

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学实验就像一缕春风为小学的教育打开了探索之窗,在教学中融合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如同娱乐一样轻松愉快,主动去体验数学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提升,如果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乐趣,则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时,可以将课程设计为数学实验课,使用一些苹果和盘子作为道具,通过苹果的移动来表示数的运算,这样在课堂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

师:我这里有一些苹果,如何表示奇数和偶数呢?(准备若干苹果和盘子作为道具)

生:每两个苹果放一个盘子,如果正好放下就是偶数,如果剩下一个苹果就是奇数。

师:每个盘子放两个苹果,那两个盘子加起来有几个苹果?

生:两个盘子加起来有四个苹果。

师:每个盘子放一个苹果,那两个盘子加起来有几个苹果?

生:有两个苹果。

师:一个盘子放一个苹果,另一个盘子放两个苹果,这两个盘子加起来有几个苹果呢?

生:有三个苹果。

师:如果把一个盘子放两个苹果当作偶数,一个盘子放一个苹果当作奇数,大家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偶数加偶数还是偶数,奇数加奇数和为偶数,偶数加奇数和是奇数。

通过用苹果来学习奇数和偶数的相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用实验代替了刻板的板书讲授,引导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在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探索的乐趣。

二、参与实验,培养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生活观察开始,要遵循人类认知的规律,尤其对于几何问题,在教学的初级阶段,要用具体的材料和道具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情形,体验几何概念和性质生成的过程。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在脑海中生成几何模型,然后深入到对几何性质的探究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研究几何图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实验的探究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特征》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

师:这里是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我们现在把它打开来看一下(演示课件,将长方体的六个面按照前后、左右、上下三组依次进行展示)。同学们,现在长方体的棱变成了什么?

生:长方体的各个边。

师:那一共有几条边呢?

生:一共有24条边,每个长方形有4条边,一共有6个长方形,所以一共有24条边。

师:有24条边,12条棱,那为什么一会是24条,一会却变成了12条呢?

生: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两条边就变成了一条棱了。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重新来观察一下。(演示课件,将两个相邻的长方形重新放回到长方体中,并且将边重合的地方用红笔涂红)2条边重合成了1条棱。

师:看来大家说得对,大家来总结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边、几条棱?

生:有6个面,24条边,12条棱。

师:它们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生:棱的数量是边长的一半。

师:很好,大家发现了长方体边和棱之间的数量关系,长方体有6个面,边数是:4×6=24(条),因为两条边重合为一条棱,所以得到棱数为24÷2=12(条)。

在教学中要多进行道具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几何的性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实验和设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用实验的手段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活动,形成对几何的直观认识,从而产生自己的定义。实验是构建数学定理及其逻辑的常用方法,通过几何模型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体验实验,促进深度学习

数学实验是一种通过观察、试验等实践活动来学习的实践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应用知识的意识,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来进行深入学习,较早地接触数学思想,开启数学思维,从实验的角度来操作,让实验成为知识和思维深入融合的载体,真切地感受想象、归纳等数学思想。小学的实验教学可通过教学工具和设问引导来进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感悟数学思想,从而促进深度学习。

如在学习《式与式的“关系性质”》时,为归纳式与式的关系,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在黑板上用圆片表示数,通过移动等号两边的圆片使等号成立,圆片的增减变更可以改变数的大小,用圆片的实验让学生建立“等值”思想。

师:(指着10=4+6和10=6+4)同学们,你们可以用圆片来表示这两个算式吗?

生:○○○○ ○○○○○○从左往右可以表示10=4+6,从右往左可以表示10=6+4。

师:现在可以把这两个算式改写成4+○=6+○的算式吗?

生:4+6=6+4,在等号的左边是4+6=10,等号的右边是6+4=10,所以可以使等号成立。

师:(板书为4+6=6+4)我们齐读成4加6等于6加4的和。

该教学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等号在式与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圆片的教学情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理解两个不同的算式,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建立了“等值”思想,理解符号的意义,深刻地学习数学思维。

小学教学中兴趣最为重要,用实验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实验的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学习数学思想,为深度学习打下基础。实验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围绕实验开展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条边奇数偶数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偶数阶张量core逆的性质和应用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2018年第2期答案
有关垂足三角形几个最值猜想的证明*
认识平面图形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