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特殊部位药物疹1例报告

2017-02-26 15:22赵豪亮宋叶霞辛晓昌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龟头头孢类舒巴坦

赵豪亮 宋叶霞 辛晓昌

(河南省职工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复合制剂,舒巴坦为广谱酶抑制剂,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头孢哌酮是一个第三代头孢菌素,两者联合,对阴性杆菌具有协同抗菌活性,主要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胆道感染、腹腔内感染、败血症等的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力强、毒性低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少数患者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全身性损害,且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特殊部位药疹的报道较少见[2]。

1 病例介绍

患者吴某,男,43岁。因“阴茎龟头糜烂,水肿伴分泌物3 d,加重1 d”于2016年7月3日至河南省职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于3 d前性接触时,自觉龟头包皮粘膜灼热、疼痛,后出现小圆形表浅糜烂、水肿,有少许渗液,伴黄白色乳酪样分泌物,无尿急、尿频、尿疼。在外院治疗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滴加外洗(药量不详),病情未好转,且伴阴囊潮湿、渗出自觉坠胀加重1 d。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冶游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体温(T)36.4 ℃,心率(P)80次/min,呼吸频率(R)18 次/min,血压(BP)130/80 mm Hg。神志清楚,精神状况良好,双肺呼吸音清,HR 80次/min,律齐,无杂音,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龟头、包皮出现小圆形表浅糜烂、水肿、渗液、黄白色乳酪样分泌物。阴囊处潮湿、渗出、糜烂伴瘙痒,局部皮温增高。实验室检查如下。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9×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尿常规示:比重>1.020,白细胞(-),尿潜血(-),红细胞(-)。肝肾功能无异常。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梅毒抗体(-),抗HIV(-)。初步诊断:糜烂性龟头包皮炎;阴囊湿疹。

临床治疗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 g(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4523)加入150 ml质量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静滴(皮试阴性)。阴囊部湿敷及抗过敏对症治疗。第2天患者到院复诊,自述阴囊部症状加重,渗出增多,夜间胀痛,睡眠障碍。龟头包皮症状加重。且发现手足皮肤发红,指趾缝颜色较重呈紫红色,起水疱数个,水疱直径0.2~0.5 cm。考虑为特殊部位药物疹,逐步排除用药史,停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测血压130/80 mm Hg,心肺正常。调整治疗方案:①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改用注射用阿奇霉素0.5 g/d加入500 ml质量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静滴,1次/d;②抗过敏治疗:同时10 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3.0 g加入250 ml质量浓度为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5 mg/d,醋酸泼尼松片30 mg/d (早、中、晚各10 mg服用);③阴囊部位继续湿敷,对症治疗。患者第2天复诊,自述龟头处渗出减少,皮损无加重。治疗5 d,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手足部紫红色变淡、水疱吸收,未发现新的疱疹,患者阴茎龟头部炎症消退,皮损消失,仅残留红斑,未见新发皮损。10 d后患者复诊,痊愈。

2 讨论

药物过敏,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因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变态反应。用药史和药物过敏时间有因果关系。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复合制剂,其中舒巴坦是广谱细菌内酶抑制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具有强大的不可逆的抑制金葡菌和多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头孢哌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两者联合使用,抗菌作用明显提高,主要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感染。该药不良反应包含过敏反应,包括斑丘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等,过敏反应易发生在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中。本例患者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患者阴茎龟头糜烂、水肿伴分泌物增多。诊断为糜烂性包皮龟头炎,该病混合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是应用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引起的Ⅳ型变态反应,属于少见的特殊性药物性湿疹的临床表现。其机理为药物进入机体后其本身即可作为完全抗原,但多数药物本身无抗原性(免疫原性),这些小分子物质在机体内与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以共价键成为完全抗原,从而引起皮肤和内脏的过敏反应称为药物变态反应。该患者院外、院内均应用了头孢类抗生素(皮试阴性)后逐步出现阴囊水肿、渗出、胀痛、微痒。入院第2天手足指趾缝出现小水疱,四肢末稍对称分布,患者首次院外治疗应用头孢类药物引起Ⅳ型迟发过敏反应,若未考虑到该情况易被误诊。院内继续用头孢类药物引起特殊性药物湿疹,是罕见稀有的Ⅳ型变态反应。建议使用该类药物时严禁饮酒,严格掌握配伍禁忌,控制药物用量。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使用致敏药物,进行抗过敏、对症支持治疗,可促进药物排出[3-4]。因此,希望引起临床对头孢类引起的迟发过敏反应予以重视,从而减少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医疗纠纷。

[1] 钟荣翠,何瑾.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皮试致药疹1例[J].药品评价,2016,13(8):63-64.

[2] 赵志刚.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6(4):1-2.

[3] 王文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剥脱性皮炎1例[J].北方药学,2012,9(10):102-103.

[4] 王建花.浅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107-108.

猜你喜欢
龟头头孢类舒巴坦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盲目服抗生素 谨防延误治疗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牙膏能“助性”
“小弟弟”的那层皮
包茎合并包皮龟头严重粘连的整形修复
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