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02-27 21:26刘晓丹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9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运用情境创设

刘晓丹

(福州市仓山区第四中心小学,福州 350007)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本文以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内涵、特点、作用、原则等的论述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在该学段中情境的有效创设及其运用途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情境创设;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71-0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主要指的是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并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特点与作用

1.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特点。首先,形象逼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境大多接近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非常真实的感受,这种真实的感受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其次,真情实感。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再次,想象丰富。虽然教师创造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非常接近,但仍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去展开想象。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将教师创造的场景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2.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作用。第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事情成功的关键,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项较为复杂也比较难懂的学科,所以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创设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着较强的畏难心理,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类似的场景直接融合,这样能够使较为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第二,便于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应用。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要点,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景就能够合理的运用。这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效果远远好于一般的讲课学习方式,值得积极推广。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应该坚持真实性原则,设计的情境应该符合实际生活中的规律性,并且还应该将情境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等具体的情况都告知学生,让学生们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去理解数学知识,从而真正将数学知识印在自己的脑海深处。这也便于学生将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更好地联系起来,才能在遇到同样情境的时候学会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2.针对性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这些情境中去发现隐含的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针对性原则,应该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合理的创设情境,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整体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还应该坚持整体性原则。应用情境创设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生们活跃度一般会比较高,教师应该把握好让学生们在情境中练习等的程度,避免出现学生过度发挥导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情况。而教师也应注意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结束课堂活动,并对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熟记。

三、小学高年级教学情景创设的实例

1.植树问题的情境——大而化小。在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对植树问题进行分析的,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够理解的,尤其在分清植树的情况然后再进行公式的分析就更加难了,教师在情境创设中需要着重的分析。比如在上课初始几分钟就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将学生带入课题的研究分析中,然后通过身边的实例,抛砖引玉,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有一条长2000米的路,需要在两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同时在两端都栽上,问需要栽多少棵树?四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还有障碍,因为情景设置的本身包含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路长、间隔、数字条件过于复杂等等。学生会用大量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的实质。学生多半都是盯着屏幕发呆,课堂开始时的热烈气氛已经没有了。这时老师急中生智地将2000米的条件改成了100米,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就会试着回答出20棵,使用100÷5的解决方法,这时老师进行诱导说如果两端都栽树呢?激起学生的思考,就会调整答案说22棵。然后老师再进行慢慢的讲解。情境创设就会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认识分数的情境——质疑问难。在五年级下学期有一节关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学课程,到了五年级学生不仅学会了一个物体可以作为单位“1”,很多物体同样也可以作为单位“1”,引入了分数的概念。老师这时给学生出示了一个用分数表示的情境图,学生根据图能够很好地用分数表达出来,但是有一幅较难的情境分数图就能够暴露出学生的问题,老师本希望学生能够说出5/4的答案,没想到学生竟然毫不犹豫地说出了7/8,出乎了老师的预料,但是老师回避了由于错误的情境图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分清单位“1”,很可能是学生不清楚分母所表示的含义。通常,情境图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印象,但是如果老师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的思维走向错误的方向,就会出现错误的答案。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

1.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数学学习也是学生们发现问题和学习解决问题方法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高年级《负数》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座位位置来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让学生以自己的位置为基础讨论周围同学的位置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这种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乐于思考,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能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得出数轴、原点、大小等负数的基本特征。在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且学生在对问题发现和思考中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的内容。

2.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情境。数学知识是从日常生活中总结而来并为日常生活服务的,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些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并从中总结出处理问题的方法。例如高年级《圆柱》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寻找图形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学校中或者家庭中去发现身边的圆柱形的物体,并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并帮助学生树立立体图形的概念。而且通过生活活动情境的创设也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得到运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活动情境的创设。相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讲解,学生们对于一些课外活动更加感兴趣。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积极为学生创造一种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例如,《数学广角》有一个关于探索抽屉原理的探索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简单的对抽屉原理讲解之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分别演示抽屉原理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情境创设与运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解决常见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数学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宣晓芸.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学周刊,2016,(15).

[2]刘云侠.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8).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运用情境创设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思路构架
例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