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三维”转换

2017-02-28 13:13
关键词:英文翻译三维外国游客

商 静

(华北电力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三维”转换

商 静

(华北电力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至关重要。从生态翻译学理论出发,主要以河北省内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文翻译为题材,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来指导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以期提高河北省景区公示语汉译英的翻译质量,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公示语;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是展现当地独特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景区公示语的恰当翻译可以增加景区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然而,笔者在调研和走访以河北省为主的各旅游景区的过程中分析发现,这些旅游景区标识语的英文翻译质量并不尽如人意,这不仅给外国游客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外国游客对景区的第一印象,反过来又给当地旅游业的长足发展造成阻碍。因此要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不容忽视。提高双语标识比例及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有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生态翻译学与公示语的翻译

生态翻译学是20世纪初刚刚兴起的翻译学理论。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严重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联合国1972年发布《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从此我国也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许多社会科学学科纷纷开始采用生态学途径进行研究[1]。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于2001 年10 月在香港浸会大学做翻译讲座时首次提出的了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的概念并于2004年出版《翻译适应选择论》,奠定了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基础。生态翻译学者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原理借用在了翻译学科当中,认为翻译也是一个类似于“物竞天择”的复杂生态过程,是译者以适应原文生态环境为前提、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对译文的选择,这个过程中译者起着主导作用。2013 年10 月,胡教授出版的《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对翻译生态学理论做了详尽的阐述和诠释。生态翻译学立足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以“适应/选择”理论为基石,以翻译生态(译境)、文本生态(译本)和翻译群落生态(译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三生”(即翻译生态、译本生命和译者生存),研究“三者”(即译境、译本和译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2]。

公示语(public signs),即公共标识语,是在公共场所面对公众展示的文字信息或符号标识,包括路标、警示语、宣传文字或图标等,起到提供信息、警告公众和广告宣传等作用,其英译状况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国际化程度及整体素质。公示语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包括简洁性、规约性和互文性[3]。可见公示语翻译有其自身的翻译生态环境。在生态翻译学理论中,中文和英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生态系统,译者需要把中文生态系统里的中文文本移植到英文的语言生态系统中,译者如何处理好“三生”和“三者”的关系,是这一移植过程的关键所在。生态翻译学受惠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自创立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其理论对公示语的翻译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及存在问题

公示语是面向社会公众做出公开展示的一种特殊型应用文体,旅游景区的公示语比普通公示语承载着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其英文翻译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是该地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旅游景区标识语的英文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着错误的翻译,这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研究中心于2007年将公示语翻译错误按照英美外籍人士感受的强烈程度进行了划定,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在该文中,翻译错误排位前三名的分别为“Incomprehensible 胡译”占评估样本的13.7%,“Spelling mistakes拼写错误”占12%,“Confusing/Unclear不清晰”占10%[4]。2010年,刘澎等在《河北省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调查报告》中,以外籍人员对公示语样本的评价为依据,对河北省公共场所汉英翻译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中,对旅游公示语翻译样本评定为A级(I can understand it. It’s good use of English.)的只占75.19%,旅游公示语翻译样本错误率为24.81%,旅游公示语中以行为举止类翻译和提示语翻译错误率最高,达27.18%[5]。笔者对河北省多个旅游景区内的公示语翻译进行了调查,发现其英文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示语英文翻译缺失。旅游景点附近的路标、警示语、提示等只有中文,没有英文翻译,给外国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2.直接使用汉语拼音代替英文翻译。由于翻译中两种语言之间存在不可译性,并非一一对应,因此专有名称或与习俗、文化密切相关的词汇往往使用拼音。但如果本来在英语中可以找到对等的表达方式却仍然不考虑具体情况而一律用拼音代替则有自欺欺人之嫌。以满城汉墓的地下隧道内的数间 “南耳室”的展厅为例。有的展厅直接用了汉语拼音“NAN ER SHI”作为标识。这种只给出汉语发音的标识方法让外国游客读后会感到迷惑不解。实际上“耳室”是古代墓穴中位于主室两侧的用来存放墓主人生前物品及陪葬品的侧室,所以“南耳室”可以译为Southern Side Room,或者在拼音后加注。 3.语言上的错误较多,除了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选词不当以外,中式英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满城汉墓内的南耳室,有的标识上写着“SOUTH EAR ROOM”,这样的翻译令人忍俊不禁。4.缺乏统一规范,译名不统一。如“老龙头”的翻译,有的译为“Old Dragon’s Head”,有的则使用了拼音。5.译者缺乏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而造成的翻译不当。比如,有的景区将卫生间的英文标识标为“W. C.”。“W. C.”是对厕所最早的表达方法,全称是water closet(抽水马桶),这种粗俗的表达方式是英美等国一二百年前使用的,在中国传入多年,但实际上在国外,这种名称早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Toilet”或者“Restroom”。

这些错误翻译给交流造成了障碍,不仅无法恰当地传递景区的文化信息,也无法让外国游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甚至会影响到景区乃至地区或国家的形象。因此,提高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文翻译质量势在必行。

三、“三维”转换翻译方法指导下的景区公示语翻译

平衡是任何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态翻译学的一个核心理念,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原文生态与译文生态的平衡。可以说,生态翻译学就是一种“翻译即生态平衡”的翻译观;而翻译的策略与技巧,就是翻译的“平衡术”[2]。在这种核心理念指导下,衡量译文的标准既非忠实于原文,也非迎合读者。在人类社会交流中,语言承载着大量的人类文化;文化是人类交际的目的与内容;而交际又是依赖语言作为媒介进行的,由此可见,语言、文化和交际三大因素密不可分。因此译者在“移植”文本的时候,需要进行三个维度的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这种“三维”转换方法即为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6]。译者在翻译景区公示语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这三个维度,保持原文生态与译文生态的平衡,“移植”后的译文文本才能在英文生态环境中长期生存。

旅游景区往往集中体现某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格,译者的责任不仅仅是遵循公示语语体特点、语言风格,还要恰当地在译语中再现这些人文信息,以充分实现景区内公示语的功能。译者不能机械地将一种语言直译成另一种语言,而要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上进行选择转换,公示语的社会功能才能得以实现。

(一)公示语翻译的语言维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形式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用词是否准确,二是句法是否得体。中文和英文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表达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译者面对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要充分体会原文生态所呈现的生态环境,并且在三个维度的选择转换中,首先考虑语言维度的选择性转换。因为旅游区的英文公示语主要是面向广大外国游客的,进行文本移植时即翻译时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语法得当,让广大外国游客看懂景区内的公示语。但是,实际上各旅游景点公示牌的译文中常有拼写、语法、选词等错误,还有的译文不符合英文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因此翻译景区公式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译者要保证译入语语言在拼写、语法和用词上的正确性,这也是语言维选择转换的基本要求,如果译本生命遭到破坏,翻译生态环境必然失衡。在现实当中,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中的拼写和语法错误并不少见。白洋淀温泉城标的一个示意牌将停车场的英文翻译误拼写为“Packing”,像这样的拼写错误只要认真严谨一些并不难避免。又如“车辆行驶出口”的翻译,英语语境中“Exit”一词通常可表示所有的“出口”,但该标识将其翻译为并不常见的“Utter”,属于选词错误。文本移植过程中语言维的转换要求译者选词恰当,这样才能适应译入语生态环境。还有的语言维转换失败属于语法错误,该景区的“上船区”和“下船区”分别被翻译为“Get on ship district”和“Get off ship district”,“码头左行”译为“Turns left arrives the wharf”。这些翻译都是机械地将英文单词按照汉语顺序一个个简单地堆砌在一起,不符合英语语法,难以实现语言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

其次,还有一类语言维选择转换的错误,即译文不符合英文习惯表达方式或公示语的特点。要使公示语文本生态系统中的原语文本生态和译语文本生态系统中的语言生态保持平衡,译者必须适应语言生态环境,尤其是需要适应译入语国家的整体语言生态环境,才能使译文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存活。比如,为了保持旅游景区环境的整洁,类似“请勿乱丢纸屑”的警示语是很常见的。白洋淀温泉城的一个双语标示牌上的英文翻译是“Do not lose scrapes of paper arbitrarily please”。这样的翻译既冗长又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没有根据语言环境进行恰当的语言转换,其文本移植在译入语生态中不能生存,导致了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的失衡。这里直接使用英语国家中非常普遍的说法“No Littering”即可以地道、简洁地表达“请勿乱丢纸屑”了。无独有偶,很多景区为了方便游客知晓自己所处的游览位置常常会在游览图中标出游客当前所处地点,即“您的位置”。其英文惯用为“You’re here”,而山海关、白石山等景区的有的译为“Your Location”,满城汉墓则翻译为“Where you”。前者可以说是“Chinglish”的翻译,而后者则有可能让外国游客感到诧异。类似语言维度上的转换错误在河北省旅游景区的公示语中屡见不鲜,亟待改正。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对原语和译入语都有着扎实过硬的语言功底,这样才能顺利地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生态环境之间进行转换。也就是说,译者要关注公示语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语言生态环境,适应译入语的公示语语言生态环境,从语言转换的角度处理好“三者”(译境、译本和译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三生”(翻译生态、译本生命和译者生存)的动态平衡状态。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都有着深厚久远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做为支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的根本属性是文化传播[7]。除了语言形式本身以外,译者还要注意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翻译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进行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递。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译者既要了解中英文标识语在语言结构和语法特征等语言层面上的异同,也要熟悉这些词汇、结构等表达方式在以英语为背景的文化中约定成俗的社会规范及深层含义,才能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这是语言维本身所不能及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不仅表示年龄,还含“有资历、受尊重”之意,因此公示语中用“老年人优先”的说法非常普遍,但是如果翻译成“Old People First”则不符合西方人对“old”这个词的认知。“old”一词在西方文化中有着老而无用的意味,翻译时用这个字眼儿,则缺乏对读者应有的尊重,也就是说“old”不能适应译入语读者的文化生态环境。相比之下,如果用“senior”一词与汉语中的“老”进行转换,即翻译为“Senior Citizens First”则可称之为适应译语环境的文本移植。

在景区内游客常会看到“小草正在睡觉,请勿打扰”或“请爱护草坪”之类的警示牌,不少警示牌将其翻译为“The grass is sleeping, please do not disturb”或“Please cherish the grass”。虽然在语言维层面上其转换并没有拼写、词汇或语法错误,但这样的转换没有摆脱源语文化的负迁移,外国朋友读了会感到奇怪,因为在许多西方国家,不少草坪是专门为行人和户外活动准备的。对于此类公示语,译者只需将其放在国际通用的生态环境中统一翻译成“Keep off the grass”即可,如果保持原语口吻或自行创新翻译反而会画蛇添足。再比如“禁止携犬入内”的提示,翻译为“Pets Not Allowed”比“Dogs Not Allowed”更为恰当,因为一个原因是国内人们一般带到外面来的宠物以狗居多,但是有的国家就不一定。二是Pet不仅增加了感情色彩,也点明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即如有宠物入内,则其主人难逃其咎。

此外,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译者在公示语生态环境内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不仅需要关注汉语和英语的两种文化差异,还要适应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因为景区的公示语翻译是面向来自世界各国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而当一种语言具有国际化性质时,它就不应只依附于一种文化,而是具有国际化性质的的多元文化[8]。 因此文化维的选择转换也应将译入语文化语境扩大到全球化的文化语境。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公示语使用简短的语言或图示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和指示,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呼唤功能,达到告知、宣传和呼吁的交际意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还要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生态翻译学交际维转换方法对译者的具体指导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随时不忘思考原公示语的交际意图,自我考查译文是否在交际层面上实现了原公示语的真正意图。很多中文公示语在翻译为英文的时候忠实再现了原文,在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选择性转换虽无可厚非,但并未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例如,为了警告游客,汉语警示牌上面常会标有“禁止……”的字样,不少警示牌把它按字面意思翻译为“Forbid……”。“Forbid”虽然是禁止的意思,这种表达在西方人听来是一种严厉的命令,从交际层面考虑,口气显得十分生硬,易使外国游客感到紧张不适,也就影响到了其交际意图的实现。例如“禁止触摸”,在英国国家文化中一般用“Do not touch”更为大众所接受。由此可见,语气也是一种交际手段,并且是一种超语言的交际手段,其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公示语宣传效果。译者恰当把握并在译文中再现原文语气是交际维转换的难点。

满城汉墓的一个游览示意图下方有“救援 咨询 投诉 电话”的字样,下面的英文翻译为“Rescue consultation complaints telephone: ……”。众所周知,简洁性是公示语的主要风格之一,尤其是英文在简洁明了方面尤为突出。这个示意图下方的译文直接照搬了原文,不仅显得冗长重复,而且语义不明,容易造成游客的误解,不能很好地实现原文交际意图,从交际维层面来讲是失败的转换。因为“consultation”一词是磋商、咨询的意思,这种“咨询”往往指的是在某一业务范围内进行较为专业性的商讨,而游客对旅游景点和相关事宜进行的咨询是大众化的游览信息,即“information”。那么一个集救援、咨询和投诉于一身的电话,其实就是求助电话,在英文语境中与之对应并可达到相同交际功能的词为“assistance”,因此笔者认为这里可以翻译为“For assistance, please call ……”。这样的文本移植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会非常熟悉,一目了然,其转换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上都能够适应译语环境。鉴于公示语的简洁性和规约性,译者在将中文公示语翻译成英文公示语的时候,尤其需要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遵循英语的思维模式和普通惯例,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重组甚至是改写,使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从而使译文尽可能等同地实现原文的交际意图。

景区公式语的英文翻译状况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及其对外宣传形象。本文应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分析了以河北省为主的部分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典型错误。生态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即生态平衡”,译者要通过“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使译文生存于译入语生态环境中。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可以简单概况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其翻译学理论及其“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对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能够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笔者希望各地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质量能够在生态翻译学理论及其翻译方法的指导下有所提高,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国游客,促进旅游业及相关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 外语研究, 2010 (4): 62-67.

[2]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3]王颖, 吕和发. 公示语汉英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4]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研究中心. 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翻译, 2007(5): 62-67.

[5]刘澎, 李嫦英, 赵海卫, 等. 河北省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调查报告[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10-16.

[6]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 2011(2): 5-9.

[7]郑悦, 郑朝红. 对外文化传播中MTI教师的角色定位[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 67-71.

[8]韩竹林, 果笑非. 生态翻译学及其应用研究[M].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5.

【责任编辑 卢春艳】

“Three-dimensional”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SHANG Jing

(English Department,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3,China)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 Based on the Eco-Translatology theories, the inappropriate translations of public signs in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instruct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public signs; eco-translatology;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scenic spot

2017-04-2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河北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HB17YY035)

商静 (1974—),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研究。

H159

A

1005-6378(2017)04-0042-05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4.006

猜你喜欢
英文翻译三维外国游客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英文摘要
Digest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