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浅析

2017-02-28 21:50陆振华刘朝霞王海强王炳予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焦萎缩性气机

陆振华 刘朝霞 王海强 王炳予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经验介绍·

谢晶日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浅析

陆振华 刘朝霞*王海强*王炳予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介绍谢晶日教授运用益胃健脾,理气和胃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谢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其病在脾胃,病机关键为脾胃虚弱,气滞瘀阻,故谢晶日教授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时从脾胃论治,兼以治标之法,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萎缩性胃炎 谢晶日 益胃健脾 理气和胃

谢晶日教授为黑龙江省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黑龙江省名中医,现任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肝胆脾胃病方向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的各类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谢晶日教授,受益匪浅,现将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做如下整理,以飨同道。

1 从脾胃论治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理论

缩性胃炎(Chronic altrophic gastrititis,CAG)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常伴有肠化生,若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异型增生,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1]。其发病机制复杂并且存在较大争议。治疗上多采取对症治疗,疗效并不明显。萎缩性胃炎根据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多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胃痛”、“痞满”、“嘈杂”等疾病范畴。多由于外邪内侵、情志内伤,饮食失宜、久病劳倦等多种因素所致,使其病机复杂,亦虚亦实,逐渐发展为难治病、疑难病。谢教授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认为,其病在脾胃,间可及肝,病机关键为脾胃虚弱,气滞瘀阻。如在《证治汇补·心痛》中指出:“服寒药过多,则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有:“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之说。还有《诸病源候论·痞噫病》中也指出:“痞者,塞也,言脏腑痞塞不宣通也。”都强调了脾胃功能正常与否以及脏腑气机是否调畅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又如《丹溪心法》中有:“脾气不和,中央痞塞,皆土邪之所谓也”,以及《杂病源流犀烛》中:“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运化,心下痞塞满”,更是强调了本病的病位在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升降失常,导致中焦枢机不利,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湿浊、痰饮、血瘀等诸邪由生;日久则气血生化乏源,津液阴伤,胃痛、胃胀、似饥非饥、似痛非痛等诸证具见。

2 临床经验

谢教授临证经验丰富,用药精当,认为本病在治疗上应以益胃健脾,理气和胃为治疗之本,兼以治标之法。

2.1 益脾气,滋胃阴;以复脾胃之升降

临床上患者多见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之证,表现为胃部隐痛、食后胃胀亦或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口渴、消瘦、乏力、神疲倦怠、等症,故谢教授在治疗时常选用黄芪、炒白术、茯苓、党参、太子参、甘草等益气健脾,补而不滞之品调理脾胃;常选用北沙参、石斛、麦门冬、百合、天花粉等滋而不腻,不碍胃气之品以益胃养阴,滋养气血;从而使脾气健旺,胃阴充足,清升浊降,升降复常,诸症自消,疾病向愈。

2.2 调气机,理中焦;以行气血之瘀滞

临床上本病患者常常有气机升降失常的表现,常因气机不调,升降不利而使痰浊、湿热、食积之邪不能下达肠腑而排出体外,可见嗳气、泛酸、呕吐痰涎等症,因此谢教授强调在治疗上要调理气机的升降平衡,即“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理。常采用消食导滞、理气化痰等治法,给邪气以出路,使气机调畅,诸症自除。亦有患者可出现肝气不舒,情志不遂之证,表现为心情抑郁、善太息、脉弦滑等症。故谢教授在治疗上常选用枳壳、陈皮、川厚朴、六曲、柴胡、香橼、佛手、香附等药调气机,理中焦,疏肝解郁,以行气血。又因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谢教授在治疗时,常采用当归、川芎、三棱、乳香、莪术、没药等活血行气,破血消癥之品以祛瘀生新。

2.3 验案举例

李某,女患,58岁,2010年04月12日首诊。患者平素胃脘部胀闷不舒,未予重视,近三个月症状加重,遂至谢教授门诊进行系统治疗。四诊辩证:患者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胃部胀闷,食后尤甚,嗳气则舒;伴有反酸、烧心;口干口渴明显,夜间尤甚,饮水后有所缓解;寐差;二便调。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沉滑。2010年04月09日于黑龙江省医院做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Ⅰ°;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疣样增生。病理活检示:(胃窦)胃黏膜慢性炎伴中度萎缩,部分腺体呈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中医辨病辩证为:痞满——脾虚阴伤证。治法:健脾滋阴,理气和胃。方药:黄芪30g,太子参20g,茯苓15g,焦术15g,北沙参30g,石斛30g,百合30g,玄参20g,花粉20g,柴胡15g,川朴15g,枳壳15g,六曲15g,陈皮15g,浙贝20g,煅瓦楞30g。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一剂。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粘滑、油腻、腥膻等食物,饮食宜清淡。

二诊:患者口干口渴症状减轻,反酸烧心缓解,余证同前。考虑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血瘀胃络。故于原方中加三棱、莪术各15g,以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考虑到该患胃黏膜部分腺体呈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故在原方中加入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以清热解毒,抗癌变。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诸证缓解,效不更方,服法同前。

四诊:患者诸证好转,于2010年06月15日在黑龙江省医院做胃镜示:浅表性胃炎;正常粘膜像。嘱患者饮食适宜、心情舒畅、规律起居。随访至今,无不适反应。

按语:

该患因平素饮食劳倦、情志不遂等原因而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故见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寐差;脾虚运化不利,升降失常,气机壅滞,故见胃部胀闷,食后尤甚,嗳气则舒;脾虚日久,湿热内生,胃气上逆,故见反酸、烧心;病久则津液耗伤,胃阴不足,故见口干、口渴。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沉滑均为脾虚阴伤的表现。故治疗药用黄芪、太子参、茯苓、焦术以益气健脾,燥湿祛浊,使脾气健旺,清阳得升;北沙参、石斛、百合、玄参、花粉以益胃生津,滋阴止渴,使胃阴充足,浊阴得降;诸药合用以复脾胃之升降。药用柴胡、川朴、枳壳、六曲、陈皮、浙贝母、煅瓦楞调畅气机,疏理中焦,祛瘀化痰,以复中焦之衡。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滋阴养胃之功。

3 结语

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较常见的疾病,特别是伴有肠腺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更是难治病、疑难病,增加了癌变的概率。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并不明显。谢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组方潜药严谨,形成自己的治疗特色,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3-384.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哈尔滨 155040

猜你喜欢
中焦萎缩性气机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C、D型性格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便携电子打气机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