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九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2017-03-01 22:24黄秀芬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诗歌教学策略

黄秀芬

摘要:诗歌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占据着与现代文、文言文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九年级处于一个尴尬的学习阶段,在该阶段,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备战中考,将现代文与文言文教学置于首要地位,而严重忽略了诗歌教学,只是让学生对按照教材进行一味地背诵,这不利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本文立足于提升诗歌教学重要性,探讨了关于九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整合,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整合;策略

人教版高中教材对诗歌教学十分重视,其在每册课本后均安排了诗歌背诵篇目,以提升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素养。但直至九年级,学生的忽略,教师的不重视使诗歌教学被搁置,如果将诗歌教学进行整合,融合在现代文、文言文等阅读中去,教学效果将大大改善。

一、与现代文阅读进行有效整合

诗歌能陶冶情操、能净化心灵,更能修身怡性。这也意味着诗歌能剔除人们情感中那些负面、消极成分,保留积极向上的成分,并能给予人们的情感体验以感染性、动力性、定向性等,即其在其他教学中能起到辅助教学,创设情境的作用。在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诗歌为现代文阅读创设一个情感意境,让学生在诗意情境中实现高效的阅读学习。

例如,《致女儿的信》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将与该篇主旨(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体会纯洁真挚爱情的伟大)一致的《诗经》中的《关雎》呈现在多媒体上,并且让诗歌《关雎》所创造的神秘莫测的爱情氛围渲染和感染着学生。诗歌《关雎》意象丰富、对仗工整、比兴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在加之教师的指引性讲解,学生很快被带入到诗歌的爱情意境中去,继而对《致女儿的信》充满好奇,学习积极性大增。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了诗歌,同时也推动了现代文阅读教学。

二、与文言文阅读進行有效整合

诗歌独特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艺术上,更体现在情感上,诗歌作为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学精粹之一,其总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让学生开启情智、放飞思绪,积淀智慧。在实现了现代文阅读整合之后,教师可以尝试着诗歌教学与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整合。诗歌与文言文的整合一般是在主体、主旨或者艺术手法上有相似之处,这种融合可以是同一作者诗歌与文言文的融合,也可是不同作者。

例如,《陋室铭》是人教版的一篇课文,他是诗人刘禹锡遭贬谪后的写的一篇超凡脱俗、意境高雅的文言文,教师在进行《陋室铭》讲解的过程中,要一改按部就班进行文言文教学的一般步骤(背景、字词、翻译、主旨、总结等),而是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全篇朗读,然后再学生进行几遍的阅读之后,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表现了诗人何种的情绪与心境?”很多学生在阅读之后,便能脱口而出“孤傲”、“悲凉”、“伤感”等。这时,诗人便可以引入刘禹锡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继而对该诗歌进行简单的讲解,并让学生体悟二者在某些方面的异曲同工之妙。该诗歌中的很多意象,如“沉舟”、“病树”等都真切地反映了诗人此时此刻的悲凉心境。通过诗歌的插入,学生们更能理解刘禹锡本人,以及其在《陋室铭》中所展示的孤傲、悲凉但又悠然自得情感。

三、与诗歌进行再次重新整合

诗歌与诗歌的有效整合同样也能使诗歌教学焕发活力,以提升诗歌教学效率。在繁重的九年级语文学习中,更多的学生将学习精力放在了现代文与文言文之上,而对相对次要的诗歌不加理会。因此,教师要巧用诗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而单一的诗歌总不能让学生提起兴致,这就需要教师将一篇或者多篇诗歌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找到诗歌学习之乐趣,继而爱上诗歌。

例如,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表达了诗人誓死保卫边疆的爱国之情。在《雁门太守行》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作以下设问:“诗歌除了艺术表达上的独具特色之外,在情感表达上主要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大多数学生会回答:“忠君爱国之情”。这时教师可接着问“同学们,你们还能列出哪些有如此情感的诗歌呢?”,教师的声音一落,学生们便想起了刚学过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很快便通过对比两手诗歌的异同点,最终更深刻理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这种诗歌与诗歌整合的方式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综上可知,单独的诗歌教学对教师们来说也许存在一定缺陷,但是与现代文、文言文以及诗歌本身进行有效整合后,实现了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诗歌教学便能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学生的诗歌造诣和素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富有诗意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所追求,同时也是学生所向往的,九年级语文教师要能使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变得诗意盎然、情意师生,这样,学生便能每时每刻感受到诗意的力量,感受中华民族古典诗歌的独有魅力。

参考文献

[1] 汪淑霞.九年级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07.

[2] 徐旭.中学语文古诗词主题教学探索[D].吉林大学,2015.

[3] 冯雅.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诗歌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