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中国抗战时期招贴艺术探究

2017-03-02 18:21李雪
艺海 2017年1期
关键词:互动性

李雪

〔摘 要〕本文通过对抗战招贴的缘起、发展进程以及对国内抗战招贴艺术风格特点的探究,总结出优秀抗战招贴所具有的艺术特点,从而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有力的借鉴依据,为今天的招贴设计师们提供素材,同时警醒战争对人类世界的破坏性,让人们铭记那段战火纷飞的红色记忆。

〔关键词〕抗战招贴 视觉诱导 互动性 创意性

一、抗战招贴形成的背景

日本军国主义者在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宣布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启动,举国上下抗日热情空前高涨,中华民族揭开了空前悲壮的一页。在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文艺界以民族救亡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全民抗战浪潮中,大部分艺术家从对优雅艺术的欣赏转向了对纪实性大众性艺术的追求。文艺成了整个抗日战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艺工作者们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形式,积极进行抗战艺术形式的探索,创作出适应战争宣传的招贴形式,深刻地记录了历史转折关头民族的情绪与时代变化。

抗战招贴画丰富的题材、感人的故事、时事的战局等,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通俗易懂的宣传效果,能够引起广泛的大众共鸣,所以在战争期间,招贴广告被广泛应用于反战宣传、揭露敌人、提高士气、鼓动生产等方面,可以说反战招贴艺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战宣传工具,在战争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二、流行的抗战招贴风格

抗战时期的招贴风格辈出、种类繁多,但根据战争这一中心主题,以及抗战招贴发挥的时代影响力和对抗战产生的实际价值而言,国内抗战招贴设计主要有以下代表人物。

1.李可染的抗战宣传招贴作品及其特点

李可染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家,在抗战时期持续地创作了大量抗日宣传画,而且在宣传画创作的艺术水平上取得较高成就,值得深入研究。他的招贴作品《无辜者的血》和《侵略者的炸弹》、《是谁破坏了你快乐的家园》等控诉侵略者罪恶的作品,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李可染的抗战招贴作品有其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极擅长塑造人物形象和捕捉民众的情感触发点,利用笔下人物神态动作的传神表达,直击观者心扉,传递出他对战争的态度以及他想要宣传的抗战目的。例如作品《无辜者的血》,在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亲情和家园,因而作者选择了战争中亲人生死离别的场景作为创作角度。作品主要采用了社会弱势群体妇女和儿童作为主体形象,描绘了遭敌人残害的母亲双手紧扣地面,想要支撑起汩汩流血的身体,安抚身旁年幼哭泣的孩子的画面,但母亲脸上迷茫、痛苦又无助的表情又揭露了此刻作为一个母亲的无能为力。整个画面传达出了“国之倾覆,家安有完卵”的抗战宣言,画面的灰白色也奠定了整幅作品招贴悲愤的情感基调,有力地达到了抗战宣传的效果,可以说是包含了一幅成功抗战招贴所应具备的必要特质。

2.叶浅予的抗战招贴作品及其特点

抗战招贴的先驱叶浅予是中国现代招贴漫画的先驱,他用画笔唤起民众,鼓舞士气,揭露侵略者罪行,歌颂奋勇杀敌将士。以惊心动魄和充满血腥火药味的现实,记录下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感召下顶天立地的抗日斗争事迹,在动员和宣传抗日的浪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叶浅予的招贴作品的创作背景紧紧围绕着当时的时代情境,针对当时汪精卫提出的“曲线救国”理论,以及帮助日本打压抗日分子进行了强烈抨击。形象地揭露和讽刺了侵略者的邪恶和必败的宿命,坚定了抗战信心,鼓舞中国军民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而努力。

叶浅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在学习、借鉴国外漫画经验和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抗战漫画招贴艺术特色,作品呈现出清新、明朗、质朴的特色。其抗战招贴的表现手法丰富,创作形式多样,不仅有单幅画又有组画及长篇巨著。

如作品《香港受难》组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研究抗战史料的珍贵素材,反映了战时香港人民的生活现状,采用中西合璧的表达方法,展现在日本侵略下香港人民流离失所,亡命街头的困窘局面。画面呈现出一种质朴的水墨特色,尤其是对背景的描绘充分利用了国画的晕染技巧,为画面营造了一种氤氲气息,增添了故事叙述的神秘感。同时线条的运用和空间的表达又具有典型的西方特色,鲜明而具有层次,能使故事情境的表达增添节奏感。叶浅予非常注重颜色搭配的和谐,讲究冷暖色调的均衡配置。

叶浅予这一时期的漫画,造型淳朴,构思巧妙,构图简洁,虽然没有绚丽的色彩,但画风犀利,饱含激情,是充满魅力的见证历史之作,富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成为再现抗战硝烟,记录时代风云的历史画卷,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三、优秀抗战招贴的艺术特征

综上对于抗战招贴艺术风格的探究,可以总结出优秀的抗战招贴应该实现“形美以悦目,意美以感心”的艺术效果,既要有悦目的艺术形式语言,又要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意蕴。

(一)“形美以悦目”的形式

“形美以悦目”的形式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视像,“美”的形式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一种有创造力的形式,只有真正有创意的形式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动人的美感。

1.创意性。尤其是对于抗战宣传来说,招贴形式必须新颖个性化才能够瞬间抓人眼球,实现情感动员的目的。而这种创意来自于创作者对抗战史实的深入了解和剖析,更有赖于设计者对大众文化背景、受众特点的敏锐把握,能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有意识的视觉处理输出抗战的情感,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形式创意,使观者心悦诚服。

在招贴创作当中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探索新的经验,以一种全新的观点看待熟悉的事物,同时依据不同受众的视觉经验、不同的接受程度进行创造构思,才能使各种视觉经验共同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它们互相依托,互相补充。

2.互动性。同时要实现互动性,抗战招贴艺术区别于单纯的欣赏艺术,它要实现大众的情感共鸣,激起民众的抗站热情,就必须立足于大众互动的角度,采取一种易于接受者交流的手段,本着为传达而设计的基本立场进行招贴的创造。从而使招贴能够将作者的内在抗战热情通过“悦目”形式,感染到观赏者,实现超越于招贴形象之外的表达,从而达到“感心”的目的。

(二) “意美以感心”的内容

意念有赖形式的传递,形式依靠意念赋予生命。意念和形式必须融合于抗战招贴设计当中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的抗战宣传力量,所以含蓄的丰沛情感必须具有感人身心的力量。“意美以感心”的内容则是对可视形式意蕴的理解。意念可以解释为“意象美”,是由想象、意境、色彩、比喻等组合形式所传达出来的含蓄情感。正如古代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司空图所说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抗战招贴要能使观者通过作品外在的表象,感受到其中深厚的革命或民族情感,升华到“共命运,同战斗”的情感力量,这也是抗战作品能够脱离普通、拔高层次的重要特质。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 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1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1

[3] 樓家本.叶浅予墨迹.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6

[4] 李可染.李可染作品集.中国书店出版社, 2014.8

猜你喜欢
互动性
基于CDIO模式的互动性动画视频受众群体特征挖掘方法
玩转表演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B2C模式下互动性对顾客忠诚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的新探究
面向提升校友网站互动性的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鸿合”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