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行更便捷
——以好示范开创运输服务发展新局面

2017-03-03 02:47编辑楚峰
运输经理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都市公交

编辑/楚峰

要以公交都市创建为抓手,努力打造新时代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范例和样板;要围绕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站位大部门、立足大交通、着眼大服务,充分发挥部省统筹、城市创建的作用,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201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交运发[2011]635号),并于2012年起正式启动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先后在全国87个城市开展公交都市创建工作;2015年,交通运输部在上海、杭州、武汉等16个城市(城市群)开展了第一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如今,这两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展如何呢?

12月1日至2日,交通运输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公交都市创建暨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出席会议,各示范工程创建城市相关代表参会。会上,两项示范工程的创建城市代表展开了充分交流,浙江、湖南、上海、南京等省、市总结交流了各地创建工作经验和成果,并在交通运输部指导下共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

此外,交通运输部宣布将首批验收合格的上海市和江苏省南京市正式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并授牌。下一步,将按计划推进验收,对超期2年未完成创建目标的城市,取消其创建资格;对验收合格的城市将建立后评估机制,加强动态复核。会议同期举行了“礼让斑马线 百城联倡”启动仪式,旨在倡导公交礼让斑马线文明,此次倡议由杭州市发起,近100位副市长签字响应。

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保障城市顺畅运行、提升城市运输服务水平,是这两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共同目标。”刘小明指出,同时两者又各有侧重:公交都市创建的目的是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的衔接转换效率,优化城市客货运输组织模式,提升城市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近年来,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牢牢把握“十三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公交都市和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取得了积极成效。

交通运输部先后在全国87个城市开展公交都市创建工作

提前3年实现全省客运“村村通”;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总体达到4A级;全省设区市市区公交分担率达到25.6%,提高了7.2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达到86.7%,提高了21.4个百分点……浙江省以国家公交都市建设为引领,打造多元、立体、无缝、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打造公交优先发展、绿色出行的“浙江样板”。

自2013年开展创建“公交都市”以来,上海市聚焦“管为本,重体系、补短板”,综合施策,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基础、水上轮渡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公共交通综合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为1796万乘次,中心城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不含步行)超过50%,各类节能环保型公交车约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47%。根据第一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的验收结果,上海以评分950分(满分1000分)通过验收。

同样于2013年首批启动公交都市建设的南京市,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延伸和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交网络体系,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3.1%;全市日均运送乘客约530万人次,较2012年增加118万人次;公交线路数、站点覆盖率和公交智能化水平等均有大幅提升。

宁波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08.79公里,为综合运输服务提供了良好基础;城市客运枢纽平均步行换乘时间保持在10分钟内,有效降低了旅客出行的换乘时间。随着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出行效率的提升,宁波市旅客出行满意度逐年上升,目前已达到86.7%。

重庆市形成了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站场建设一体化的“大公交”经营格局。重庆市路权优先得到落实,主城区公交优先道实现了“零突破”,目前规划的210公里公交优先道已纳入近三年实施计划,通过实现公交优先道建设“破冰前行”,有力地推动了公交都市创建。

深圳市以“三网融合”为突破点,打造“1公里步行、3公里自行车、5公里公交、长距离轨道为主”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构建紧密配合、无缝衔接、可靠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目前基本形成了“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6.5%。

可以看出,各地在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建设、设施建设、综合服务水平、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安全保障、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

持续深化公交都市创建

通过公交都市创建,努力打造新时代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范例和样板

“工作机制还有待深化,公交优先的各项政策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地,公交服务品质还有待提高,公交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刘小明指出,在当前公交都市创建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公交都市创建的目标任务,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广泛凝聚共识,努力打造新时代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范例和样板。

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公交服务品质。提升公共交通便捷性,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社区公交、定制公交等不同类型公交系统建设,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可靠性,继续加大公交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公交枢纽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破解基础设施瓶颈;提升公共交通舒适性,加快车辆装备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空调车辆和绿色车辆的比例,推广应用无障碍城市公交车辆,完善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提升公共交通安全性,切实加强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标准体系,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

二要完善公交发展支持政策,着力优化公交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推进城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立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城市公交管理体制;是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投入机制,以公交都市创建为载体,研究梳理制约公交优先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多措并举推动落实公交发展资金、场站、路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进公交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政策落地。

三要大力发展低碳交通方式,着力构建绿色出行体系。进一步加大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推广应用,积极创新和优化油价补助资金使用机制,用好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等政策;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各地要加快落实我部等10部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因地制宜细化配套政策;积极营造绿色出行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强化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理念宣传,更大范围地凝聚社会共识。

四要加快完善城市公交治理体系,着力推进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加快推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逐步形成以行政法规为龙头、以部颁规章为基础、以地方立法为支撑的法规体系;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措施,依法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差异化交通拥堵治理措施;推进多方参与城市交通治理。

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的衔接转换效率,优化城市客货运输组织模式,提升城市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五要关心关爱公交职工,着力改善从业人员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公交职工收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从业人员综合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公交职工工资收入和增长机制,提升公交职工待遇,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加强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主动顺应新科技、新技术发展,合理调整人才培养和储备结构,使从业人员服务理念、服务技能、管理水平满足公交发展需要。

六要加强创建经验总结推广,着力发挥公交都市示范引领作用。认真做好前两批创建城市验收工作;扎实推进“十三五”期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经验总结推广应用,及时总结地方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发掘工作亮点,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深入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

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运输组织有待进一步优化,法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是在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刘小明要求,“十三五”期,各地要站位大部门、立足大交通、着眼大服务,按照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部省统筹、城市创建的作用,持续加大支持指导力度,推动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更好成效。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理清思路,深刻把握示范创建的内涵与重点。进一步突出“综合”,抓好衔接;进一步突出“服务”,提升质量,要更加突出便捷、舒适、高效、经济的发展导向,突出抓好综合运输枢纽这个关键节点,切实提高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换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一步突出“示范”,加快推广。

二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大部制改革要求,推动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健全交通运输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完善与铁路、民航、邮政等常态化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大交通”管理格局,为综合运输服务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发挥城市人民政府的建设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作用。

三要强化衔接,进一步提升综合运输枢纽服务水平。提高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服务水平,大力推广综合客运枢纽“统一规划、一体设计、同步建设、统一运营”,积极推进同台换乘、安检互认,提升综合客运枢纽服务效率,优化综合客运枢纽接驳服务;提升货运枢纽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健全综合货运枢纽规划审核机制,强化不同运输方式枢纽站场规划布局、建设时序的衔接协调。

四要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完善旅客联运服务设施;提升旅客联运服务品质,积极发展联运产品,积极推进联运票务一体化,积极推进联运服务专业化,推进行李服务便利化;提高旅客联运信息化水平,鼓励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旅客联运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实时发布动态综合联运出行信息;优化旅客联运市场环境。

五要协同联动,进一步开创多式联运发展新局面。不断推进联运组织模式创新,积极推广内陆公铁联运、江海中转联运、江海直达运输、水陆滚装运输,支持企业创新探索驮背运输、空铁联运、公铁两用挂车甩挂运输、公铁滚装运输等新模式;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传统货运物流企业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政策协同,在多式联运枢纽站场建设、集疏运体系建设、装备更新换代、运输模式转换、信息平台建设、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都市公交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等公交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穿越水上都市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