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提升

2017-03-04 09:12刘玉霞赵军峰吕名秀
河南化工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时教学质量实验教学

刘玉霞 , 高 琳 , 赵军峰 , 杨 柳 , 吕名秀

(河南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河南 郑州 450007)



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提升

刘玉霞 , 高 琳 , 赵军峰 , 杨 柳 , 吕名秀

(河南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河南 郑州 450007)

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在面临第一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背景下,对新升本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总结、思考,分析了目前高校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对有机化学教学质量进行提升。

教学评估 ; 有机化学 ; 教学质量

0 前言

在即将面临第一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背景下,对新升本工科院校有机化学课程进行了认真剖析。如何抓住这次机会使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已变得刻不容缓[1]。经过近几年的全面建设,河南工程学院正逐步向一所日趋成熟的本科院校转变,教职工也基本建立了工程教育的意识,逐渐实现了从原来的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但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也亟待进一步提升[2-4]。有效教学理念从产生至今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问题,频繁地出现在众多教育杂志和教育者的视野。但历史表明,有效教学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研究的模式及教学理论基础的变化而不断拓展的,甚至有些教师把追求效率作为有效教学论的核心[5-7]。因此,对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评定不能停留在有效教学这个层次,优质教学才是追求的更高目标。为了逐渐接近这一目标,近年来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多次探索与实践,效果良好。

1 建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有机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新化合物、新反应、新理论及新方法等知识大量涌现,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使得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学时不断压缩,这无疑给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么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变得十分必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庞杂、知识点多、反应不计其数,而授课学时数又不断地压缩,致使在有机化学授课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适应不同专业的需要,课程组教师在修订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时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知识应用两大部分,在保证相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又可以做到不同专业轻重有别。其中,基础知识包括命名、结构特点、分类、物理性质等,是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所必须的部分;而应用部分主要涉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面比较宽,但相对较灵活,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所设定的课程内容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对于工科专业,要结合专业特色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与专业特色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质量标准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不管任何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新,都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机化学教学从有效教学到优质教学过渡的关键。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极大的优越性在各个高校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近几年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结果表明,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虚拟实验、反应过程动态演示等途径,即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的深刻认知,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很多优势,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应有“度”。跟传统的板书相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进程相对较快,这就使得学生把上课变成“看课”,思维完全被多媒体课件占据,没有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通过提问、师生互动、自由讨论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3 信息反馈

通过学生评教、同行听课、学院教学督导和学校教学督导四维评教体系对有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听、督”结果对各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各级反映的教学问题进行逐项、逐人反馈、整改,从而及时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方面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多数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实验项目比较陈旧,实验内容较为零散,结果使得实验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优化课程结构

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包括有机化学课内实验和有机化学实训周两个部分,分别为16学时和30学时。课内实验安排在理论课教学进程中,既不利于理论课的连续教学,实验内容又较为散乱,必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将课内实验单独抽出来,并增加实验学时数(32学时),作为一门实验课,每周一次实验,使得实验教学更加井然有序地进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另外,有机化学实践周由原来的一周(30学时)增加到两周(60学时),这样一来有机化学实验所占的比重就大大增加了。

2.2 实验内容的有效调整

原有的实验内容受实验时间和学时的限制,实验项目陈旧且缺乏联系,主要是一些化合物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和一些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也是“依葫芦画瓢”、“照单抓药”等操作,缺乏兴趣性、创造性。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中,既有对基本操作训练的验证性实验,又有设计性、综合性、多步合成实验。通过对所合成产品的结构测定,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增开了常见药物阿司匹林的制备,所制备的产物不仅涉及到常见有机化学反应及化合物类型,又是跟生活很贴近的药物,既兼顾到有机化学知识的巩固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学到实验技能操作,又能学到一些药物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如苯佐卡因的多步合成,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后,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辅导老师审阅后,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表征,确定产品的正确性及纯度。通过这种实验的设计—实验—测定,一方面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探索、获取知识、独立分析、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在实验项目安排的顺序反面也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比如原有的课内实验主要安排一些基本技能操作性的实验(升华、重结晶、熔点测定),学生只是机械的完成操作,对这些实验的目的及应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尝试把合成、重结晶、熔点测定等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测定合成产物的熔点验证了合成实验的成功与否,通过测定重结晶前后化合物的熔点掌握重结晶的目的及熔点测定的应用。通过这些实验环环相扣的安排,加深学生对实验目的的理解,提高对实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 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多年来,有机化学课程的考核均是理论考试期末一次,学生的总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及课内实验成绩,课内实验成绩则主要从实验报告而来,这种机械的考试方式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很难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会使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因为课内实验成绩仅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打分,而实验成绩却只占总成绩的15%左右,有些学生甚至做实验敷衍了事,交上来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也是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非常不利。

为使考核方式合理化,能准确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考核结果更具客观性、可靠性和全面性,针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将有机化学成绩分为理论课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理论课成绩适当增加平时阶段性考核成绩的比例,化整为零,考核与学习同步进行,促使学生及时复习、总结,既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能详细地分析学生的考核结果,针对一些集中暴露的问题再次系统地加以评讲、归纳和整理,进而达到学习质量升华的目的。实验成绩包括实验纪律、操作规范性、讨论课题和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全程巡视,及时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另外,根据实验情况布置讨论课题,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一些异常实验现象提问题,课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既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开展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在201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实施,对这个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进行考核,包括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与其它(高分子工程、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理论课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这一结果证明了对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较成功地实现了有机化学课程从有效教学到优质教学的过渡、升华。

[1] 鲍善冰,庞 娟.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改革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7):12-14

[2] 陈 鸶,杨英杰.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12):63-66

[3] 孙凌峰,陈红梅.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43-44

[4] 周远明,杨爱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9,24(6):19-22.

[5] 台玉萍,黄新辉.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化工,2010,33(4):76-78.

[6] 赵雪梅.浅谈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体验[J].科技教育创新,2009,24,312-313

[7] 刘品华,汪 帆,杨 芬,等.有机化学设计性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14-118.

G642.4

B

1003-3467(2017)06-0059-03

2017-03-29

刘玉霞(1979-),女,副教授,博士,从事纺织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l:liuyuxia_41@126.com。

猜你喜欢
学时教学质量实验教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