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性肝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7-03-05 09:26
大医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转换率阴转率核苷

胡 凯 盛 欧

(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肝炎科,江苏徐州 22100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徐州市传染病医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8岁,平均(48.0±6.7)岁。实验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30~67岁,平均(48.5±6.2)岁。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入选标准:(1)该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批准;(2)符合《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无手术指征、肿瘤远处转移、精神障碍;(5)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1]。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

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治疗,口服,即100 mg拉米夫定,一次/d;0.5 mg恩替卡韦,一次/d;500 mg替比夫定,一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为)、HBVDNA水平、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x±s”,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的比较

实验组1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的比较[例(%)]

2.2 ALT、HBV-DNA水平的比较

实 验 组 ALT(45.17±7.25)U/L、HBV-DNA 水 平(3.25±0.49),对 照 组 ALT(100.05±30.21)U/L、HBVDNA 水 平(5.55±1.07),差 异 显 著(t=9.829,10.852,P=0.001< 0.05)。

3 结论与讨论

据统计,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90%伴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一般来说,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则会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加上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从而出现乙型肝炎病毒难以清除现象,直接导致HBVDNA持续复制,造成肝细胞损伤程度加重,最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衰竭等并发症,危及其生命安全[2]。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抗病毒治疗可以促进肝癌患者临床效果的提高。即口服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其中拉米夫定是一种逆转录酶抑制药,具有抑制HIV、HBV的功效,口服,经胃肠道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可达80%~85%;替比夫定为一种合成的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起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性作用,其作用原理如下:被细胞激酶磷酸化,转化为活性三磷酸盐,以此种形式停留在细胞内,并与HBV DNA聚合酶天然底物-胸腺嘧啶-5′-三磷酸盐竞争,抑制该酶活性,导致DNA链合成终止,达到阻断HBV复制目的,经口服,可广泛分布在全身各组织内;恩替卡韦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其作用机理如下:通过磷酸化成活性三磷酸盐,并存于细胞内,随之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进而对病毒多聚活性(HBV多聚酶的启动、HBV DNA正链的合成等)起到抑制作用。通过上述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ALT、HBV-DNA水平、1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等指标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优,和文献[3]结果相符,充分证实了抗病毒药物对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病情进展起到了明显的延缓作用。

综上,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抗病毒药物,效果十分显著,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刘明奇.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术后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的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6.

[2] 王伯庆,薛峰,佟庆,等.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2):132-135.

[3] 张磊,侍作亮,卞建民.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1):1536-1537.

猜你喜欢
转换率阴转率核苷
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太阳能硅片表面损伤层与转换率的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
金蝉花中5种核苷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勘 误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DNA阴转率的影响
蛹虫草中4种核苷的含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