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比“说数学”更重要

2017-03-06 21:06王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做数学计算初中

王巍

【摘要】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各个阶段的教材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创造出属于时代的教学精品.初中数学教学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逐步得出了“做数学”比“说数学”更重要的结论.本文笔者在文中从将数学计算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设计计算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深层分析,以期对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

一、将数学计算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追溯数学计算的产生,不难发现,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加深并最终又要为其所用.可以说,数学计算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数学计算不仅是单纯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问题的工具与手段,更是思想上的进步与技术上的更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大到存款借贷,小到收费花销,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本素质.因此,在此情况下,数学课程的改革提出:新时期,初中数学计算教学在考虑学生现有素质的基础上,应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基本的生活情境,将“做数学”付诸实际行动.让学生从中获得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双管齐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生产活动.

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把握教学节奏,在与生活建立起联系的同时,有所侧重地让学生了解每个章节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背景,进行相对的拓展延伸.在感悟数学知识的发展脉络中,发动学生参与到数学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中来,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实现举一反三,感受到数学计算的魅力与使用价值.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原理,对一元一次方程有基本理论上的认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与深层理解.最后教师再将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研读上,结合教材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帮助学生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二、让学生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

很多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很大的教学误区,那就是总是一味地自己在黑板上板书演示,而忘了请学生上讲台“表演”.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并且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他们锻炼和培养数学综合素养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真切的数学计算知识,又能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集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学生再分成四个小组,如甲、乙、丙、丁等组,每个小组内部是自由结合的三个成员,教师根据小组协作的最终成果进行打分.在每个小组上台演示的时候,甲1、乙1、丙1、丁1负责计算平方根,甲2、乙2、丙2、丁2负责计算立方根,甲3、乙3、丙3、丁3负责二次检查前面两位学生的计算结果,并向教师报告该组整体计算情况.在上述案例中,各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且每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数学计算过程,不会出现“有人做计算,有人看计算”的现象.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实数”,还能亲自动手练习计算过程.这样的“手把手”教学效果会比教师在讲台上口焦舌燥地“无形讲解”强上百倍.

三、设计计算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纵然教育界一致认为初中数学计算教学应以结合教材为主线,但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呈现出“过犹不及”的局面.如果许多数学问题只浮于教材表面,就会忽视了数学计算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一部分數学教师认为数学计算教学必须用教材上的习题内容,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没有联系书本上的习题就是不成功的教学.这是大错特错的.创新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采取综合教育效益较高的有效教学模式,将新时期初中数学计算转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到极致.毋庸置疑的是,设计计算习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一次函数”一章,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配套习题供学生练习,笔者在此列出具体设计框架,每种题型大约3~5道为佳.

填空题选择题方案设计题问答题

设计难度

设计适中性

设计创新性

设计匹配性

虽然这种习题设计可以更好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设计、为了响应而费尽心力生硬编造、脱离科学,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害无利.所以,教师必须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充足的准备,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结束语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帮助中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模式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发挥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局限性比较大,空间、时间等制约是不可避免的.“做数学”能让学生真实地贴近数学科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时间、空间问题.本文中介绍的“做数学”培养方式,在考查学生数学计算学习情况的同时,又能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另外,教师在选择具体培养方法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做出动态调整以适应学生自身水平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许柱.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133.

[2]劳汉罡.浅谈初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2(14):34.

[3]李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42.

猜你喜欢
做数学计算初中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在“做数学”中建立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