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经”与精神医学

2017-03-06 02:54陈一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太阴灵枢内经

陈一鸣

·精神医学史·

“皇帝内经”与精神医学

陈一鸣

精神医学史

《皇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公元前3~2世纪),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为古代医者托皇帝之名所作,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1-2]。《皇帝内经》的内容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其内容大致有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3方面[3-5]。

人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应也”指出人体受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甚至一日之内也不相同,《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常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等不同变化。

阴阳五行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五行指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取得平衡不断发展。以五行配五脏,体现资制的关系。在治疗方面“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具体应用。阴阳五行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脏腑(肝、心、脾、肺、肾),心为五脏之主宰,生命活动的中心。肝开窍于目,司血之储藏和调节,脾在窍为口,助消化吸收,营血生化之源,肺在窍为鼻,司呼吸,肾在窍为耳,主骨髓司体液平衡,生殖生育之源,腑即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转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与针灸治疗密切相关,经脉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人体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和奇经八脉”。

《皇帝内经》应用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等学术,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深入的阐述,从而总结出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规律,奠定了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皇帝内经》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对精神医学也多有涉及。《皇帝内经》把人的精神活动归之于“心神”的功能。“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神”不仅主持人的精神活动,而且统管人的五脏六腑,《灵枢·本神篇》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博谓之神”“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神者,水谷之精气也”[1]。

《皇帝内经》提出精神疾病由遗传所致,随神而终。帝曰:“人生而有病癫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并提出生命与心神的关系:“人生十岁,五脏始定,气血已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的神随形终论[1,4]。

“神”的活动在《皇帝内经》中是以“五神”和“五志”来表现,而“五神”和“五志”分属于“五脏”,由“心”来统领,《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将神、魂、魄、意、志统称为五神。《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即五志;并认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皇帝内经》还论述情志变化能引起精神异常,而躯体内脏变化可累及情感,“百病皆生于气”,“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的七情内伤论[4]。

《皇帝内经》对精神症状的描述十分详尽、生动[1,4]。《素问·阳明脉解篇》论阳明发狂的症状是:“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踰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素问·厥论篇》“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灵枢《经脉篇》:“灑灑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牗而处” ……“赫曦之纪…其病笑…狂妄”,“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阴阳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素问·脉要精微篇》:“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本神篇》:“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天、死于夏”。“意者心之发,盖喜乐无极,则神亦惮散而不存矣”。

《皇帝内经》关于狂癫的定义和区分[4]为“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皇帝内经》提出的精神病治疗方法[2];《素问·病能论》首先提出用“生铁落饮”治疗“阳厥”狂怒者,为首次采用清热泻火法治疗精神病。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阴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侯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灵枢》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知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应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脉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善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骶骨二十壮。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侯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侯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皇帝内经》不仅反映了当时医学发展的成就,而且也确立了医学的理论原则,是祖国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论源泉。《皇帝内经》关于精神疾病的描述和探讨在世界上远早于西方国家,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我国历代医家又不断丰富充实,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家和不少有创见的学派,为中医学增加了新的光辉,尤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强调发展祖国医学,强调中西医结合,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精神卫生事业提供了新的方向取得了更大的成绩。

[1]北京医学院主编.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5-9.

[2]李浩,赵文明主编.白话皇帝内经[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4:1,41-43,99-102.

[3]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国医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3:1,15-17.

[4]童书业.精神病与心理卫生[M].北京:北京市中华书局,2007:326-330.

[5]梁永宝主编.中国医学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5-42.

215008 苏州广济医院

陈一鸣,E-Mail:cymfhl@yahoo.com.cn

R749

A

1005-3220(2017)01-0070-02

2014-06-25)

猜你喜欢
太阴灵枢内经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
采采卷耳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