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2017-03-07 12:25魏志敏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潮价值观思想

魏志敏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魏志敏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主要原因有三点,即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塑型期容易迷失方向,大学生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不够,社会思潮的特殊性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减轻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应从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净化网络传播空间;提高自我辨别力。

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应对对策

社会思潮是指一定时期或者一定的历史阶段反应一定的阶层或者大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和情感愿望,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的并可以广泛传播的社会潮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存在,多种社会思潮百花争艳竞相开放,并力争进一步升华为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地抢占传播途径和主阵地,从而吸引更多的信仰者。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塑型期,他们在面对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多种思潮的冲击时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乃至影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坚定信仰和支持。分析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容易被社会思潮影响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塑型期。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价值观的认知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的他们在面对贫富差距日益突出、贪污腐败现象仍然存在、经济危机浮出水面等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负面信息时,对比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容易受到迷惑和鼓动,从而动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信。社会思潮利用大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这一特殊时期的不稳定性特点,通过网络和舆论传播的渠道,直接或者间接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体系。

其次,不能正确地区分社会意识与社会思潮的关系。社会意识是社会思潮的升华,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和前进目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二十一世纪转型时期的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其社会意识地位既不是有名无实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人民利益的代表符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要创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把民族的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思潮的形成是源于一些阶级对社会某些客观存在的不满而对社会制度、法律、性质等各方面发出的声音。社会思潮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带来理论道路上的偏颇。大学生由于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欠缺,在辨别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的过程中,易受交集部分的影响,将二者混为一谈。

再次,社会思潮的感性化、生活化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当代大学生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90后,在面对社会志愿和无私奉献等活动时,部分同学中往往会出现避重就轻或者冷漠决绝的现象,进而逐渐淡化勤劳、勇敢、简朴等传统美德,形成浪费、攀比、自私的畸形价值观,最终沦为享乐主义或者拜金主义的信徒。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过于注重奖学金、评优和个人荣誉,忽略与同学的关系和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的想法就给了功利主义社会思潮以可乘之机。还有部分大学生是比较活跃和集中的社会群体,他们追求时尚,力争与众不同,把标新立异作为创新的代名词,追求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一些大学生面对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等爱国主义社会思潮,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容易失去平衡,将爱国主义发展成狭隘的民主主义。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方面的。积极方面在于社会思潮涉猎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方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关注现实热点问题,拓宽大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社会思潮的存在,容易使大学生不断世俗化,以致于形成“物质至上”的价值取向,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视为糟粕,把理想信念视为虚无飘渺的东西。这些负面影响大到危害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小到影响个人价值的实现、幸福指数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应对社会思潮的策略

社会思潮传播的渠道主要有课堂教学、报刊书籍、学术讲座、网络文娱等途径。针对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如何减轻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课堂是师生共同进步与成长的根据地,是学生了解社会思潮的重要渠道。大学课堂既不像初高中理论灌输式的课堂,也区别于社会实践检验式的课堂。大学课堂没有了老师的绝对权威性,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批判。正是因为大学课堂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充分扮演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者的重要角色。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师,肩负着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能否形成并成功内化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首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并能运用价值观的理论解释和回答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及时纠正学生在社会意识方面的思想偏差。此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的教学并不似狭义上的“书本”、“桌子”、“讲台”,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走访红色革命实践基地,游览革命遗址,重走战争路线,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的选择,是我们前进的路标,在实践中消除学生的疑惑,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第二,净化网络传播空间。网络传播具有广泛性、速度性、虚无性。社会思潮的倡导者借用个别社会事件断章取义地在微博、微信、腾讯QQ等网络平台上大做文章,并广泛传播用来抵毁社会主义制度,力争用社会思潮取代社会意识。互联网传播的虚无性使网络发言人既可以避免大众的指责,又不受到法律的制裁。正是由于互联网传播的“虚无性”,才使社会思潮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净化网络传播的内容。国家层面上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杜绝社会思潮的信仰者借用网络空间阻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要减少网络“虚拟性”,让网络世界回归现实并与现实接轨,使社会思潮在阳光下传播,接受大众的推敲与考验,明确社会思潮的二面性,防止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社会思潮的积极作用。面对网络传播时,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与行政执法人员要做到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规定,谨言慎行,充分发挥和使用国家赋予的权利,不要给社会思潮任何“小题大做”的机会,从而使社会思潮丧失依附的对象。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该提高“明是非、辩真伪”的能力,自觉抵制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对网络传播的社会思潮进行甄别筛选,吸取和宣传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一致的社会思潮,使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在网络传播中丧失“广泛性”。

第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自我辨别力。在面对社会思潮的冲击时,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大学生,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课堂理论知识,为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坚定并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面对不同的社会思潮时,既要用原有的理论基础肯定其合理部分,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在面对不同的社会思潮时,我们应努力分析和还原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是否适用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从而汲取其合理的部分进行继承发展和创新,舍弃其阻碍社会进步影响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部分。

中国当前的文化存在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意识与多种社会思潮共存的现状。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每一种社会思潮都有其存在的理论根源和现实意义,正确地用好社会思潮既可以使全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开展并达到理想效果。

[1]吕云超.论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5):95-97.

[2]孙海涛.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1):124-126.

[3]佘双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21-22.

[4]王利华.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月刊,2008,(03):55-57.

[5]孙劭方,张义桂.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8):52-53.

[6]张苏峰.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2010,(05):227-228.

[7]刘勇波,徐传武.当代社会思潮的特殊性及其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166-167.

责任编辑:温冠男

G641

A

1671-1262(2017)01-0062-03

2016-07-06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路径研究”(JG16DB394);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思政专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策略研究”(L16DSZ006);“关于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高校共建的研究”(ZTSZXKTB201616)

魏志敏,女,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思潮价值观思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