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的象征手法及现实意义

2017-03-07 23:58赵爽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林鱼圣地亚哥老人与海

赵爽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当过记者,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这种独特的经历使得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创作前后历时17年,是海明威酝酿已久、精心打造的一部杰作。作品一经发表便震动文坛,海明威也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的故事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真实的人生经历,海明威曾在1936年以《在湛蓝的大海上》为题目把它写成一篇通讯。老渔夫历尽艰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的故事,给海明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非比寻常的意蕴,尔后通过《老人与海》中老人、大海、马林鱼、鲨鱼等多个象征意象的描写,展示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象征手法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一)老人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是孤独者的形象。在作品开始,就交代了圣地亚哥是一位失去老婆、无儿无女的老渔民,独自在墨西哥湾捕鱼。在外出打鱼的84天时间里,他一条鱼也没有抓到,陪伴他的小男孩被父母叫走了,挫折感和孤独感深刻地侵蚀着老人。圣地亚哥是一位生活悲惨的老渔民,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激情、坚忍不拔的生活勇者,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硬汉形象。硬汉性格是海明威深入刻画圣地亚哥的象征性特征。对圣地亚哥的外貌描写,寥寥几笔就刻画出老人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环境的恶劣。对圣地亚哥眼睛的细节描写,反映出老人强大的内心世界,也突出了老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海上与马林鱼、鲨鱼的殊死搏斗,更体现了老人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马林鱼

《老人与海》中的马林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意象,是整部小说的推动力量,是圣地亚哥不断拼搏、不懈进取的精神动力。在海明威的笔下,读者可以看到马林鱼如何试图摆脱鱼线的束缚,一次一次从海面上跳起,然后重重摔落在海水中。马林鱼试图用长嘴撞击、用身体撕扯,用尽了一切方法,仍然无法摆脱老人的控制。老人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用鱼叉刺死了大鱼。马林鱼是圣地亚哥挑战自我、挑战严酷环境、挑战命运所获取的最高奖赏。马林鱼串联了整个故事情节,也展现了作者在主人公身上所寄托的对于苦难不断抗衡、对于美好事物不断追求的愿望。马林鱼象征了人们怀揣梦想,向着遥远的梦想艰苦拼搏、不懈进取的生活场景。

(三)鲨鱼

《老人与海》中的鲨鱼代表着摧毁人类美好前程的邪恶力量。它也是人类与自然、内心不断搏斗的原始动力。鲨鱼在《老人与海》中是冷酷和残暴的象征,不受圣地亚哥的年老体衰和声嘶力竭的影响,专注于破坏和掠夺,享受着主人公的劳动成果。鲨鱼是自然界的破坏势力,它们以自己的霸主地位统治自然界,对于所有海洋中生物都巧取豪夺。

鲨鱼的着力描写是为了烘托老人的坚毅与顽强。海明威着重强调了鲭鲨的残暴和星鲨的嗜血,而这种象征性的文学描写与衰老力竭的老渔夫形成了鲜明对比。年老体衰的老渔夫与自然界最强壮、最凶残的掠食者进行殊死搏斗,虽然最后圣地亚哥以失败告终,但是其焕发出的硬汉形象则屹立于纸间,成为圣地亚哥最好的注脚[1]。

(四)大海

大海在《老人与海》中更多的是象征着时代和社会。它深不可测而又充满生机,它孕育着希望和收获,也充满着失败和挫折。它可以赋予圣地亚哥这样的勤劳渔民以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但是又会安排鲨鱼这样的凶恶动物夺取老人的胜利果实。老人面对大海的感情,从刚开始的挫折、失败到无限好感,其中经历了彷徨和失望,最终老人认为海洋是“美丽而又仁慈的”,这也表达了老人对于人生不懈拼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

海明威将“老人”与“海”二者放在一起并列描写,还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在小说开头,海明威描写圣地亚哥面貌的时候,在说到他的眼睛时指出“那双眼睛像海水一样的蓝,那是一双不服输的眼睛”。这双具有海水蓝一样的眼睛,恰恰是人与自然长期共处的象征。在描写老人对大海的感情时,海明威通过老人对老鹰、小鸟、飞鱼、马林鱼、鲨鱼等动物强烈而深刻的爱,体现了老人对于大海中各种生物充满无限爱慕之情,把它们当成一个个亲密交流的好伙伴,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最强音。

二、《老人与海》象征手法的现实意义

(一)重塑战后美国精神

海明威通过刻画老人圣地亚哥、马林鱼、鲨鱼、大海等象征意象,真实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社会百废待兴、精神颓废等诸多社会现象。海明威通过《老人与海》提倡重塑美国不畏艰险、不断拼搏的美国精神,正面面对社会诸多冲击和混乱,学会通过向命运的抗争而有效实现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2]。圣地亚哥同马林鱼、鲨鱼的殊死搏斗,可以看做是美国人面对社会挫折所应具备的不屈精神,它也直接引导当时的美国人民面对生活困境依然坚持前行,最终实现自己梦想。时至今日,很多美国人依然将《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生活哲学作为人生信条。

(二)展现对生态的关注

《老人与海》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它还没有受到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生态评判思潮的影响。但是,这也不妨碍它在自然生态上的关注程度。《老人与海》针对人类疯狂的索取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评[3]。首先,在小说开始阶段,作者就通过针对圣地亚哥所在渔村捕鱼生活的诸多描述,展现了现代工业化捕鱼生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渔民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肆意捕获海洋生物,而那个充满血腥味的鲨鱼加工厂就是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行为的最大控诉。其次,在圣地亚哥对于大海用“女人”来形容,对于暂时栖息在小船上小鸟的亲切称呼,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老渔民对于自然的热爱。这些都与年轻渔民的捕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关怀自然的主题思想。最后,圣地亚哥与马林鱼的抗争则体现了相互依赖、共建和谐的生态理想状态[4]。老渔民与马林鱼殊死搏斗了一天一夜,在最后的制服大鱼过程中,他依然自我反省和盘问,他称呼马林鱼为“兄弟”而最后斩获马林鱼,则体现了海洋的生存伦理。

(三)体现美国宗教思想

一方面,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展现了诸多与《圣经》主旨一致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在老人与马林鱼、鲨鱼的抗争过程中,真正印证了基督教信仰中关于信仰始于苦难的描述,体现了信仰不可战胜的美国宗教思想[5]。另一方面,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诸多象征意象与《圣经》中的人物描述一致。尤其是在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上,圣地亚哥的人物刻画和姓名等属性设定上都深深打下了耶稣基督的烙印。在作者心中,老渔民也许就是脱胎于凡间的耶稣基督的化身。作者试图通过老渔民的所作所为,展现宗教思想所释放出来的个人力量与勇气。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广泛运用“冰山原则”的写作手法,用最简洁、最具修饰性的词语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老人、马林鱼、鲨鱼及大海意象,展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坚韧品质,突出了人生的奋斗成果和辉煌事业,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了现实世界的魅力和残酷。

[1]李丽,生春鸿.试论海明威及其作品中的“硬汉性格”[J].长城,2010(10):126.

[2]王桃花.《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生态初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0.

[3]刘曼.《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主义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8):45.

[4]杨秋喜.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象征手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15.

[5]付铮.《老人与海》中自然观和宗教观的互动[J].外国文学,2013(1):83.

猜你喜欢
马林鱼圣地亚哥老人与海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基于文学翻译的《老人与海》分层阅读赏析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