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

2017-03-07 11:32孙青松
躬耕 2016年12期
关键词:王莽刘秀

孙青松

去年春暖花开的日子,作家李天岑的小说《人精》的主人公原型、内乡企业家陈书法,邀请我们一帮文友去到内乡西北边陲,游历了他正在夜以继日开发的“二龙山景区”。这位功成名就的陈先生,依然不甘寂寞,奋发有为。我原本对这个名不见经传,连内乡老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景点不抱兴致,完全是碍于情面而游览;谁料到此一游却打不住了,随后又“私自”重游好几次,觉得二龙山是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佳丽,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便小笺遗心迹,拙文飨读者,让远方的“驴友”们来分享我游历二龙山的愉悦。

二龙山在伏牛山腹地,是陡峭脊岭上两条雄伟绵长的山脉。因其地形状如二龙戏珠,故名“二龙山”。自南而北,十峰相峙,遥相呼应。山势如刀砍斧劈,悬崖陡壁,怪石嶙峋,云雾缭绕,林木葱茏,风光旖旎。这是一处鲜为人知的山野秘境,这是一片开发伊始的处女地,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游历胜地。它离内乡县城是那么远,以往步行去,要走几天才能成行;它离内乡县城又是这么近,现在自驾游,只需不足二小时的车程。

从内乡县城出发,沿母亲河湍河溯流北上,过了富有诗意的邵家岭,便开始进山了。驱车在平坦而修远的山路上奔驰,对我这个生在平原、长在平原上的旅行者来说,并没有颠簸之苦,倒是心中充满乐趣与新奇。山区路况的山环水绕、峰回路转,让我体会到人生之路的曲折与浪漫。自板场街西头北折,公路便与让河相向悖行。即将落成的南山门牌楼,耸立于发散着荒凉意味、名叫“沙岭”的隘口。这座五门六柱的牌楼,造型美观,古朴典雅,挺拔飘逸,张扬着汉代建筑格调,鲜明标示近在咫尺的二龙山景区具体方位。在此稍作逗留,会感觉似有楚风汉韵从历史深处,悠悠刮来。向北遥望,二龙山南部主峰挂剑垛清晰如洗,毫发毕现。向北继续行进,沿途风物宜人。让河之水清澈见底,淙淙流淌;河畔修竹连片,俊茂青葱。一块硕大的“仙桃石”托举于河床中央,迫使流水绕石分流。此情此景,让我终于将词典中成语“中流砥柱”的抽象含义,在生活中找到了实际对应;这颗石质仙桃长久“保鲜”的秘方,我也恍然大悟,原来是鲜活的矿泉水日夜冲洗浸润之故。几棵老柳树腰围合抱,树冠如云,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弯腰弓脊地临河探水。名叫“刘庄”的村子,南北呈带状聚落在让河口。土墙灰瓦的民居,有灰白的炊烟从熏黑了的烟囱升腾。柴草燃烧生成的纯正烟气,色泽古朴,味道乡土。这在都市和平原上几乎绝迹的炊烟和老屋,撩拨起我尘封已久的浓重乡愁。

又过了一根烟的功夫,便到了龙腾湖边。这湖由山泉溪流汇聚而成,湖面狭长,水位也不太深。传说图腾为山脉的两条龙,夜深人静时还俗肉身,结伴下湖游泳戏水,这成为“龙腾湖”名字的由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既然这湖中有游龙,那么它自然就有灵气了。无风时,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山色云影;起风了,疏密有致的涟漪,荡漾成湖面精致的“水雕”纹饰。清风扑面入怀,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此刻,泛舟湖上的人,谁都会返老还童,油然吟唱优美的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湖畔是一片开阔的小冲积平原,适宜人居住。独具慧眼的人们,已经在这里入户,无论是成功人士的美宅,或是时尚达人的寓所,都是青砖碧瓦,大窗拱门,束柱尖顶,装饰华美,杂陈着传统与时尚、本土和泊来的混合元素,挥洒着高端住宅的华贵之气。

告别龙腾湾,乘车向右走,爬过一段坡,转过两道弯,终于来到二龙山的脚下。一马平川在眼前呈现。这是一块山怀水抱的风水宝地,一座神秘的汉王寨坐落其中。寨内“天街”纵横,屋舍俨然,林木苍翠,人气旺盛。泊车停车场,疲惫的“坐骑”得以休息。下车的文友们,开始了喜出望外的漫游。一方隆起的台地,名日“望龙台”,是视角极好的一处观景台。驻足台上,环视四周,二龙山如簇十峰,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古朴汉王寨、酒店青瓦台、偌大停车场、浩渺龙腾湖,如诗如画,尽收眼底。青瓦台大酒店宏敞宽广,舒展大度,莊重安详,挥发着汉唐气象,集住宿、餐饮、会议、休闲娱乐于一体,该是你下塌的不错选择。古色古香的汉王寨,三街六巷,曲径通幽。门店商铺形态简约,严谨稳重,灰墙黛瓦,叠砌考究,雕饰精美,流淌着大清遗风。步行街依地势高低而升降,逶迤着、交叉着、沟通着。跟着感觉走,你会走得舒心开怀。虽然汉王寨至今尚未正式“开街”,可街区内的每一个商铺,每一处门店,每一座宅院,早已名花有主了。有几户商家捷足先登,已抢先开业了。街区中部的二龙山饭店,是汉王寨第一家营业的小饭馆,现在熬成了“老字号”,饭菜可口,生意红火。漫步在山风浩荡的汉寨“天街”,我联想一旦正式开寨开街,定会游人如织。街道两边的沟渠,山泉流淌,清凉澄澈。鱼群一波一波在水中畅游着,似乎也在匆匆地赶游什么景点。泉水之渠,赋予汉王寨“水街”的韵味。在街上溜达,你有闲逛江南水乡乌镇、周庄的感觉。鳞次栉比的商铺里,摆满散发着野味的山货、山珍、山药材,比如:核桃、板栗、山楂、桐籽、橡子、猴头、木耳、鹿茸、猕猴桃;树菇、拳菜、荆棘芽、黄花菜、二月蓝;天麻、麝香、丹参、柴胡、桔梗、鹿茸、獐子、山茱萸、金石斛…

二龙山十座峰峦,各有雄奇,各有情态,各有精彩。它们都是山地超拔者,相互拱卫着、相互抬举着、相互欣赏着,“这山望那山高”,而没有互相贬低、互相挤兑、互相压抑之意,更无“唯我独尊,万山来朝”之霸气。我喜爱这一脉相承、谦和相处的山峦峰垛,就像喜爱一奶叼大、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挂剑垛如巨剑刺天,山势极为险峻,有遗世独立的姿态,仰望它谁都会肃然起敬。挂剑垛是二龙山南线景区的精华所在,在垛顶上看日出与日落,妙不可言。清晨,旭日从雾纱笼罩下的群山中冉冉升起,朝霞普照大地,慢慢拉开白昼的序幕,多么壮丽!傍晚,夕阳慢慢从西山没落,晚霞映红西天,徐徐谢幕完美一天,何等壮美!“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其《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的至理名言。二龙山山险路远,何以能“游者众”?乃一条“天路”使然。蜿蜒的栈道从山脚下盘旋而上,在云雾间穿越,在惊叹中飘忽,在仙境里出没。我固然没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却也能“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何其快也!

二龙山是大自然沧海桑田地质变迁的经典,不少上帝的石刻杰作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二峰悬崖上,镶嵌着两块奇石,形状、神态酷似两尾大鱼。令人赞叹的是这两尾鱼头对头作亲吻状。二龙山一位临时导游称这对石鱼为“美人鱼”,我没有附和,执意改称“夫妻鱼”,认为这样冠名更贴切。远古时期,二龙山地区曾是汪洋大海。一亿年前,这里地壳隆升,水落石出,二龙山横空出世,海洋生物们仓皇而逃。我猜想这对夫妻鱼可能当时正忙于活计,未来得及逃生,搁浅于山上了。鱼儿离不开水。海水退去,生命垂危之际,这对夫妻鱼相濡以沫,最终化为山石,演绎出地久天长的爱情神话。我留步栈道,久久仰望着这对凝固着感天动地爱情传奇的“夫妻石”,心跳砰砰。恰巧,一只雄鹰在山顶上盘桓着、俯视着,久久不愿离去。我断定这雄鹰也是被这凄美的爱情壮举所感动,自上而下行着崇高的注目礼。五峰半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洞,形状恰似“女阴”。我给它起名“生命之门”,博得文友们一片赞许。打量着这神奇的石门,联想到天下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一朝分娩生育的疼痛,心中充满对所有妈妈的无比敬意。是的,一切生命都是从这扇门里走出来,在人世上走成千姿百态的生命轨迹。啊!这上帝开凿的生命之门,诠释了多少母性的亲善含义,又开启了多少赤子感恩母亲的情怀。

二龙山景区位于中国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带上,汇集了为数众多的南北植物品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风貌,是天然“氧吧”,内乡“后花园”。青杠、油桐、漆树、刺槐、白杨、柳树、毛竹、栓皮栎、马尾松…这些树木如美发在山体上附着披散。每一条山路,都是枝柯交错的林荫大道;每一径栈道,都是碧叶翻飞的绿色通道。茂密的森林涵养了水源,秀美了山体,奉献出良材佳木。二龙山次第更新着姿容,四季切换着季相,异彩纷呈。春天烂漫的百花,夏天蔽日的树荫,秋天如花似蝶的彩叶,冬季纯洁晶莹的玉树琼枝,我在这里不细说了,谁来谁看谁知道。挂剑垛云蒸霞蔚,天地灵气酝酿造化出珍奇的白皮松。这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八百里伏牛山只发现这廖廖几棵。只要它的枝条挂有露珠,二龙山一带便呈现“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气象,一场雨水的降临就在所难免了。由于对雨情的准确预报,当地人称白皮松为“气象树”。除了这“奇树”,二龙山上还长有“异草”——太白杜鹃,这是濒危的稀有花卉,杜鹃花大家族中的极品。春风吹来的时候,白杜鹃“天生丽质难自弃”,开在山岭,开在悬崖,羞闭百花。如果你身临其境的话,就会随口吟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人们赞誉白杜鹃是“绿色世界里的贵族”,二龙山的“迎宾花”。我看,这一点不过分。

林木花草恩惠于二龙山,二龙山人也善待花草林木。“寨主”陈书法先生,对山上的奇花异草、古树老藤爱护有加。他要求开发景区的施工队,路遇树,路绕行;树逢街,树不动。弯弯山道上,常有古树老枝横拦游人,游人便弯腰从枝下经过,没有谁去折损它;休闲观景台上,留有树孔,老树古木们从容地穿越平台,舒展着腰身筋骨。二龙山饭店门前,有棵老花梨树,街区施工队嫌它碍事,正要砍伐,正好被书法先生碰见,责令刀下留“树”,这棵老树才得以死里逃生。树上那窝喜鹊也幸而没被强制“拆迁”,依旧安居老宅,四世同堂。我用相机“咔嚓”一声拍下了这古树夕照,自信这是汉王寨街景的标志性美照,不可多得,喜滋滋地收藏于私人相册。

二龙山,写满了神话、传奇和故事。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汉王朝大厦将倾。皇室后裔刘秀起兵南阳,讨伐王莽,二十八员大将追随征战。敌强我弱,刘秀千辛万苦最后战胜王莽,匡扶了汉室,开辟光武中兴新纪元。王莽撵刘秀的故事,在二龙山一带广为流传。二龙山的河水,流淌着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与进景区的公路悖行的让河,原名“酿河”,名字来历于刘秀将士隆冬时节,曾用此河之水酿酒御寒的传说。因方言发音有误之故,错将“酿”字念成“让”字,讹传为“让河”。二龙山的峰恋凝固着王莽撵刘秀的神话。传说刘秀被王莽撵到此山,精疲力尽瘫坐地上。王莽连发三箭欲射死刘秀,山神应刘秀呼救,急令山岭连续升高,使刘秀避箭得救。为感恩山神,刘秀取下贴身宝剑挂于山岭石柱上,石柱拔地崛起成一座突兀峰峦,其山形如一柄宝剑,剑锋直指苍穹,蓄“刺破青天锷未残”之气势;其山势若一柱擎天,悬天悬地,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当地百姓称此峰为“挂剑垛”。其半腰处现在尚有三孔小石洞,传说正是当年王莽射出的三个箭眼。挂剑垛南边一座山,状似高昂的马头,传说是刘秀坐骑白龙马的化身。挂剑垛北边连绵的五座山峰,传说是刘秀的五员大将马武、冯衍、岑彭、冯异、林茂,当年各占一峰练兵,辅佐刘秀开创帝业之地,百姓称其为“五峰垛”。二龙山的沟谷隐藏着王莽撵刘秀的传奇。挂剑垛山下的深谷,叫“狮子沟”。传说刘秀从挂剑垛下来后,王莽见其未死,又紧追不放,一直追进了狮子沟。此沟树茂林密,雾烟瘴气,刘秀人马迷失方向,四处乱窜,找不到生路。多亏一位化为白胡子老头的神仙相救,拉马送行,刘秀才逃出险象环生的沟壕。可见,二龙山景区的旅游者,谁也走不出王莽撵刘秀的传说边界。南线景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汉王殿,供奉着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开国功臣二十八宿,弘扬着帝乡百姓忠君爱国的正统思想,彰显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政理念。

“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远离尘世,环境清幽,是出家人修行养德的好去处。二龙山现有三运殿、汉王殿、万佛寺、金顶道观等诸多寺院庙宇,供信徒祭拜、许愿、祈福。挂剑垛峰顶仄小而平坦,人称“金顶”。这里原有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处道观,曾经香火旺盛,是北方有名的道场。后因灾害、战乱之故,道场颓废。现在一座纯铜质的金顶道观,金碧辉煌地坐落山顶。从香炉灰烬来看,已有人抢烧了第一柱香,顶礼膜拜了供奉在道观里的祖师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二龙山诸峰海拔仅千余米,不算太高,可有了上述道观寺院,便有了仙风道骨的神韵和上苍保佑的吉祥。我相信:开山后,善男信女们的虔诚祭拜,定会让二龙山有求必应,声名远播。

二龙山景区,这位养在深闺中的窈窕淑女,当下正忙着梳妆打扮,准备靓丽出户。我幸运地先睹为快。不久的将来,金屋妆成,嫁衣着身,她的门口会大红灯笼高高挂;掀起她的盖头来,花容月貌定会博取三千宠爱。现在,作为地名,二龙山已在内乡新版地图上标识;作为景点,二龙山已在菊乡旅游线上注明。当年,名闻天下的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有一本引以自豪的传世山水游记,遗憾的是游记中竟只字未提二龙山。我想今天在九泉下,这位徐老先生定为自己当年的疏忽而后悔莫及。我仿佛看见徐老先生一边捋着长胡子,一邊自言自语道:内乡其貌不扬的陈书法,可真是个“人精”啊!

猜你喜欢
王莽刘秀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刘秀苦寻同窗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刘秀:响当当的“成语帝”
王莽岭抒怀
王莽:儿子是我的垫脚石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也谈王莽改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