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之凛然,文学之必然

2017-03-07 11:39张晓辉
躬耕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批评家真话现实主义

张晓辉

李建军是当代文学批评家中少有的“另类”,其敢于说真话,观点十分地有见地,不附和或人云亦云的姿态令人钦敬。他评中国文学也好,论外国文学也罢,远到古代,近至当代,都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说文学少不了要说作家和批评家,作家和批评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其实这种态度已蕴蓄在其作品中了。作家和批评家相互辉映,彼此烛照,二者俨如一个共同体,密不可分。“说真话的批评,可以给作者提供一面自我认知的镜像;优秀的作品,则能点燃批评家的创造激情,激活他们的思想,给他们带来阅读的快乐和言说的冲动。”这就是作者在《文学的态度》(作家出版社2011年出版)中向我们呈现关于文学的态度的一个总的概括。

具体点说——

先看他对司马迁的看法。“在司马迁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具有现代性质的人文精神,一种健全的人格现象——他挺身冒险,仗义执言,敢对权力说真话,甚至敢于批判那些握有绝对权力的最高统治者,同时,又宅心仁厚,同情百姓,具有尊重生命、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情怀。”并且说,“他从来没有跪着仰视那些滑贼淫威、冷酷无情的最高统治者,也没有卑躬屈膝地替他们唱赞歌。”这点,《史记》尤为可证。

继承司马迁衣钵的,鲁迅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位。关于鲁迅,毋庸赘言。

说巴金呢,指出:《随想录》是“写给所有中国人的文化遗书”。“《随想录》是朴素的,但却并不苍白;它是温厚的,但却内蕴着庄严的愤怒。它是一杯上等的淡茶,细细品味,便觉得余香满口。”“巴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没有把文学仅仅当作文学,而是自觉地通过文学追求伟大的文化理想,通过文学表达对人类的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说路遥。“路遥无疑属于契诃夫所赞许的那种有才华的优秀的作家。”“我相信,我们的后代将从路遥的作品中,体验到我们曾经体验过的忧伤和痛苦、激情和希望。他们会用欣赏的语气说:这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他的作品是真正有才华的作品;因为,他能用最朴素的形式,表达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

说蒋子龙。“我上高中的时候就读蒋先生的作品。他的通脱、明快、朴实的叙事风格,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年轻读者的文学趣味;他的作品所包含的充满激情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以及人物的不愿循规蹈矩的个性和敢于挑战的姿态,也极大地影响了一个文学青年的内心生活。”对于蒋先生的为人,他更是钦佩:“这种任人评说的宽容和平静,体现着一种良好的教养和风度。”并指出,《农民帝国》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是“新国民性批判的经典之作”,俨如“灌木丛中一棵颀伟的银杏树一一它风神秀雅,气度非凡,值得人们驻足观赏,行注目礼。”

而对于有些作家,而且是出名的作家,包括像莫言这样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坛大腕,他也敢于针对作品亮出自己的观点。他在《当代文学:基本评价与五个面影》中连连诘问:“平心静气地讲,《檀香刑》与《狼图腾》不正是‘热衷于暴力和残忍的作品吗?《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不正是‘欣赏荒诞、颠倒价值以讴歌基本冲动而不是高级冲动的作品吗?《废都》和《秦腔》不正是‘流于淫秽、‘沉溺于性反常的作品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因为我们缺乏成熟的鉴赏力,还是因为我们缺乏说真话的勇气?”在《怎可如此颂秦皇》(针对孙皓晖《大秦帝国》的批判)中,更是上升到斥问:“令人困惑的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作家,为什么要想加入秦始皇的‘摇尾系统呢?为什么要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暴君卖这份力气呢?”并且在另一篇文字中他这样写道:“许多的作家倾向于选择安全的方式来写作,要么满足于玩弄技巧和形式,要么沉溺于随意而虚假的编造,要么陶醉于对无聊的个人经验的叙说,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与他人经验的非相关性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非介入性。”针对此,他呼吁:“中国当代作家如果想要写出有价值的作品,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写作姿态,就必须直面问题和苦难,就必须承受内心的煎熬和严峻的考验,就像韦君宜写《思痛录》那样,就像陈忠实写《白鹿原》那样……”

有如此般的认识,他对作家无疑寄予了厚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总是要把眼光和兴趣,集中在那些重要的问题上,要关注人们心灵上那一道道深深的裂痕。”“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即便在绝望的时刻,也能创造出光明,以温暖人心,驱除黑暗,鼓励寂寞甚至绝望的人们。”总之,不能“玩文学”,不能没有严肃而庄重的态度,否则写出的作品不能叫成熟,更不能叫成功。而对于认真严谨辛苦到近似“愚人”般的写作,他是发自内心的敬畏与尊重,并且坦言:“我喜欢‘愚人所写的朴实而言之有物的寻常之作。我不喜欢‘聪明人所写的华丽而空洞无物的‘巅峰之作。”

对于批评家,他更是希望他们能够“求真”而不是“为善”,说“‘求真的文化通常指向事,‘为善的文化通常指向人;指向事则论迹不论心,指向人则舍事而诛意;‘求真的‘批评型文化具有鼓励思考、保障自由的积极倾向,而‘为善的‘人情型文化则具有束缚思想、限制自由的消极倾向。”进而指出,“无论多么艰难,无论可能遭遇多少误解和伤害,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批评家,都应该克服自己内心的虚弱和恐惧,都应该坦率而勇敢地说真话。”

无论是作家的写作,还是批评家的批评,都是文学的“左膀右臂”,都牵涉到一个文学态度的问题。而对于文学,他说:“文學不是向人类的弱点妥协的投降书,不是把庸俗当做荣耀的无聊游戏,恰恰相反,文学表现的是人类战胜自己弱点的光荣记录,是人类为摆脱庸俗奴役所进行的卓绝的努力。”进而写道:“倘若我们爱自己,那就应该爱文学;倘若我们尊重自己,那就应该尊重文学;倘若我们将文学说得一钱不值,那么,事实上,我们是在让自己蒙羞受辱。”

这算不算文学的使命呢?当然算。

在《文贵好,不贵多》中,他说:“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精神性的,而不是物质性的;是艰难的创造,而不是轻松的游戏。……它向上探寻人类精神可能抵达的高度,向内探察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度。”

在《重新理解现实主义》中,他说:“从根本上讲,现实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价值立场,一种情感态度,一种与现实生活发生关联的方式。它是一种与冷漠的个人主义、放纵的享乐主义、庸俗的拜金主义及任性的主观主义格格不入的文学样态。”并且强调:“现实主义没有死。现实主义也不会死。……只有当现实主义的鲜花遍地盛开的时候,文学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而对于理想主义,他是这样界定的:“文学在苦难中寻求希望、在困境中追求理想的高尚事业,天然地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理想主义意味着热情和力量,意味着信念和执著。”并指出,“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大都具有温柔的同情心和深刻的悲剧意识。”

然而,“一个优秀的作家,既是一个敢于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者,也必然是一个具有浪漫气质的理想主义者。”

对于索尔仁尼琴的“向恶而写,向善而趋”的写作姿态,他自然表示赞赏;而对于村上春树的“永远站在鸡蛋一边”的文学立场,他更是发自内心的鼓掌。并且一再强调:“只有那些在写作中态度真诚、善良、勇敢和正直的作家,才能获得人们由衷而持久的尊敬。”

态度之凛然,文学之必然,这就是这部书所呈现给我们的。

猜你喜欢
批评家真话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锐批评家
今日批评家
新法律现实主义
真话都可以写吗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
画家和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