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2017-03-08 00:50何洪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成形术球囊椎体

何洪宇,高 昆,杨 毅,李 瑞

(建水县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 654399)

・临床交流・

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何洪宇,高 昆,杨 毅,李 瑞

(建水县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 654399)

目的 观察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12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手术后24 h内,入选患者的术前疼痛明显得到缓解,能够下床活动,术后VAS评分2分与术前7分比较明显降低,椎体平均高度22.4 mm与术前18.8 mm比较明显升高。结论 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临床中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临床应用

骨科常见的疾病中,骨质疏松是其中的一种,而在骨质疏松的患者中,以老年人为常见人群。骨质疏松的诱发原因有多种,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等,甚至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营养摄入等有一定的关系[1]。相关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住院的原因,但在该病的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降低,耐受性不足,这就需要一种既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式。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2]。为分析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采用该方式治疗的10例患者(PVP治疗4例5椎体和PKP治疗6例7椎体)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12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61-75岁,中位年龄69岁,在治疗前均与患者充分沟通,对本次治疗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入院后主诉腰背部疼痛,翻身或起床活动时疼痛难忍,查体显示,伤椎周围均出现压痛,并伴有后凸畸形,但无脊髓受损、神经根受损的症状。经X线、CT、MR检查,确认患者均为新发骨折,病变椎体的后壁无粉碎。10例患者中,8例患者为单椎体手术,2例患者为2椎体手术,病锥类型分别是1个T10椎体,3个T11椎体,2个T12椎体,3个L2椎体。3个L3椎体。

1.2 方法

10例患者在手术前经过全面的检查,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麻醉方式上,局部麻醉的患者8例,全麻患者2例。患者俯卧位,腹部悬空,常规消毒铺巾。经C型臂X线透视引导,将组合式的穿刺探针套管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置入骨折的椎体,将探针移除,在套管内置入引导丝,穿刺套管在引导丝的引导下拔出,然后在插入扩张管、工作通道管,方式为旋转进入,当到达椎体后,将引导丝和扩张管取出,椎体内只保留工作通道套管。在工作通道套管的辅助下,使用钻头疏通骨质通道,将抽取真空的球囊导管插入到椎体的内部,然后打开阀门扩张球囊,压力在16~18 Mpa。在手术中需要注意造影剂是否出现泄露的情况,使用C形臂X线机对球囊的扩张情况、椎体复位情况进行监测。在达到预期的效果后,回抽造影剂,将球囊取出,然后使用专用的注射器,或者使用专业的推杆将处在拉丝期的骨水泥加压,注入患处的椎体,该过程同样在C形臂X线机的监测下进行,避免骨水泥溢出椎体的范围。在骨水泥完全固化后,将推注骨水泥的工具和工作套管旋转移出,在根据穿刺切口部位的大小实施缝合或直接包扎。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关注患者的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叮嘱患者家属在患者卧床6~12 h后让患者离床活动。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10例患者在局麻和全麻下顺利的完成手术,手术用时45~90 min,平均用时60 min,在手术中未出现死亡、心脑血管系统意外情况。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2.5~6 mL,平均注入量4.5 mL。手术中,2例患者的骨水泥在注入时溢出到椎体的侧方,在手术后未发生血管栓塞、下肢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在7~12 d出院。

2.2 患者疼痛情况和椎体高度情况

患者的疼痛情况根据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微缓解和无缓解,在术后12 h,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100%,在术后48h,椎体高度从18.8 mm升高到22.4 mm。

2.3 随访

在患者出院3~6个月后进行随访,中位4.5个月,10例患者均未发生腰背疼痛加重的情况,经X线片复查,无强化椎体高度丢失、邻近椎体骨折的情况。

3 讨 论

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是一种微创的新型手术方式,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该项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分析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对在我院治疗的1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椎体高度得到恢复,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适应症是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引发的腰背部疼痛,患者多为需要手术治疗才能缓解症状,或者为避免因病痛长期卧床引发并发症的患者。该治疗方式的机制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合时产生发热反应,从而使周围组织的疼痛神经末梢发生坏死[3],而骨折在经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固定后,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降低了应力,从而使疼痛得到了缓解。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是先在患病的椎体内形成空腔,使椎体的高度恢复,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然后再将骨水泥注入到空腔内,从而起到缓解疼痛,使椎体高度增加,脊柱的正常生物学力线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的效果。但在操作过程中,为避免骨水泥的渗漏率,要使用粘滞性较高的骨水泥,在患者手术前使用CT对患者的椎体后缘的完整性进行检查,术中在注入骨水泥时操作要慢、观察要细、剂量要小,从而防止渗漏的发生[4]。但需要明确的是于骨水泥的注入量与缓解疼痛无平行关系,因此,不要强求骨水泥的注入量,否则容易发生椎体被撑破,骨水泥渗漏的情况。本组1例椎体骨水泥的注入量仅2mL,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欠佳,但疼痛缓解明显。手术医生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发生渗漏后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减少患者发生医源性创伤。由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伴有多种内科疾病,而传统的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椎体内固定不牢固,且被固定的节段长,这就限制了腰椎的活动度,而球囊扩张成形术是微创手术,不会对机体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且手术出血量少,用时短,局部麻醉能够使患者在术中清醒,便于医生观察患者的脊髓、神经损伤等意外情况是否发生,同时在手术结束后,即可能够观察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临床中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显著,但医生要掌握好适应症,若患者的腰椎体压缩超过3/4或是陈旧性压缩骨折,则不宜采取此项手术。此外,手术医生需要较高的开放椎弓根穿刺技术,解剖学基础,充分的了解透视下解剖立体空间特点,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避免造成神经组织的损伤。由于该项手术开展时间短、临床资料少,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远期的疗效,此外,对于术后局部椎体强度增大,对相邻椎体的应力产生的影响是否增加相邻脊椎骨折的发生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邓 治强,朱亮旭,沈桂权,焦 俊,余文毅,李 洵,李吉超,张怀成.CT引导下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01):123-126.

[2] 李 璐.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应用[J].中医正骨,2012,(08):66-67.

[3] 王述华,邓经德,刘 勇,刘立斌,张淦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24(36):134-135.

[4] 王金华,童 杰,任国海.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30-2033.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87.3

B

ISSN.2095-8242.2017.033.6356.02

猜你喜欢
成形术球囊椎体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