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患者生存时间分析

2017-03-08 00:50园,李建,陈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抗病毒艾滋病计数

秦 园,李 建,陈 瑞

(徐州市铜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0)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患者生存时间分析

秦 园,李 建,陈 瑞

(徐州市铜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患者生存时间,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1999年5月1日~2015年11月13日在本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0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并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300例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由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导致死亡的有50例,总病死率为16.67%,患者在1~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3.67、2.67、2.33、1.67、1.33。经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传播,其次为输血/血制品,在接受治疗前的艾滋病相关疾病或症状与患者的死亡危险性密切相关。结论 在笔者统计资料的300伦理艾滋病患者中,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的死亡率并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治疗成本和尽早的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抗病毒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

迄今为止,尽管人们在艾滋病的防治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仍未找出艾滋病的根治方法。目前艾滋病的治疗主要目的是减缓艾滋病的发展进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尽量延长患者的寿命[1],主要方法是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本文以1999年~2015年年底在本地区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他们的生存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1999年5月1日~2015年11月13日在本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0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入选标准[2]为:符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要求,除外孕妇和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mm3(2007年12月之前治疗)或低于350个/mm3(2008年1月年以后接受治疗),同时要求患者自愿接受治疗;②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上。本文所讨论的病例资料的时间范围从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开始,到2015年11月13日研究结束,或患者失联、主动终止治疗、死于其他疾病以及意外身故为止。

1.3 统计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其中与对比相关的计量资料用(±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传播途径等数据录入时采哑变量,性别、年龄以及开始治疗时的CD4+T细胞计数等数据的录入为二分类。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1999年5月1日~2015年11月13日本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00例艾滋病患者中,男性177例(59.0%),女性123例(41.0%)。进行治疗时的年龄为14~85岁,平均年龄为(37.22±13.63)岁。感染原因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占51.33%(其中异性传播占33.33%,同性传播占18.00%),其次为输血/血液制品,占44.00%。在时间上来看,2006年1月以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27例,占总数8.88%,2006年后接受治疗患者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HIV感染者的检出率增加以及艾滋病治疗的快速推广。

2.2 CD4+T细胞计数

300例患者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95.23±126.84)个/mm3。其中,CD4+T细胞计数<100个/mm3的有76例,占25.33%;100~200个/mm3的有78例,占26.00%;200~350个/mm3的有127例,占42.33%,350个/mm3以上的有19例,占6.33%。治疗方案主要是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联合治疗,此外还有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和奈韦拉平的联合治疗。

2.3 死亡统计

时间截止至2015年11月13日,累计死亡50例,总病死率为16.67%。死亡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时间为7天~78月,平均时长为(8.96±11.43)月。其中治疗4个月内与6个月内发生死亡的人数分别为22例(44.0%)和31例(62.0%),表明死亡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时间多在半年以内。

2.4 生存情况

时间截止至2015年11月13日,300例患者的治疗平均时间为(20.13±16.48)月,治疗时间最长的为155.6月,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前5年生存率依次为3.67、2.67、2.33、1.67、1.33,15年生存率为0.67。

3 讨 论

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患者生存时间主要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感染途径和治疗时间有关。其中未及时进行治疗干预是抗病毒治疗效果受影响的主要因素[4],所以及早地发现和治疗,降低治疗门槛,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

[1] 王云霞,张 曼,李 翔,马 燕,米娜瓦尔,孙 磊,芮宝玲.乌鲁木齐市4445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08):1512-1515.

[2] 袁 源,司 珩,刘宏伟,刘春华,王 哲,阮玉华,邢 辉.不同时期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耐药产生的影响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09):1-5.

[3] 何 海,李巧巧,周 超,曾 璨,崔鑫宇,吴国辉,栾荣生.重庆市2004-2013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01):21-25.

[4] 廖清华,邓爱花,周小军,付 俊,徐 兆,况 杰.南昌市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33):4055-4058+4063.

本文编辑:吴 卫

R512.91

B

ISSN.2095-8242.2017.033.6393.01

猜你喜欢
抗病毒艾滋病计数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古人计数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古代的计数方法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这样“计数”不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