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初探
——以红河学院为例

2017-03-09 07:42孟衡玲蒋成砚陶宏征沈云玫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红河生物化学精品课程

谢 昆,孟衡玲,蒋成砚,陶宏征,沈云玫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初探
——以红河学院为例

谢 昆,孟衡玲,蒋成砚,陶宏征,沈云玫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生物化学是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生命科学类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现已列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该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文章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红河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就该门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为早日将该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服务。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地方本科院校;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是距离中越边境最近的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学校于2014年获批云南省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借助国门大学建设契机,红河学院在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中确定了“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特色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入改革,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向学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五个本科专业300余学生,自该门课程开设十余年以来,经过双语课程的建设,现在已被学校列入精品课程建设行列,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红河学院为例,对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发挥自身优势、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更好的建设生物化学课程服务。

一 优势

(一)教学科研相结合,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生物化学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将教学内容的难点、教学训练中的难题以及当前国内外生物化学前沿知识及时介绍给学生。[1]开展了蛋白质研究进展、核酸研究进展、生化技术研究进展等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极大的吸引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把科研中取得的新成果及时反馈、充实到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中去,使授课和实验内容得到更新,加深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教师把教学和科研坚密结合,教学带动了科研,而科研取得成果后,深化了教学内容,初步建立起教学和科研的互动机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实验室和生物化学知识完成的毕业论文达到一定的水准,在《江苏农业科学》《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和《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有的学生还参与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利用生物化学知识,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养成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生物化学教学团队都深刻的认识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进行改革与创新,是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够适应21世纪体育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因此,团队教师认真分析,反复讨论,明确该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不放过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和疑点,对学科前沿的问题随时补充。[3]如在讲授蛋白质一章时,联系国内外蛋白质最新研究进展,实时的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紧跟生命科学发展步伐,做到不落伍,不掉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使学生获得了较新、较全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途径。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团队注重教材能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现代教学论为基础,创立了立体模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把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为基础坐标,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坐标作为纵深坐标,把创新能力的教学作为高度坐标。在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进行课堂讲解与电教媒体组合、教学媒体与挂图、幻灯教学媒体组合、手模标本与瓶装观察标本组合、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等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二 不足

(一)学生层次不一致,导致生物化学授课有难度

2003年以前生物系还没有独立出来,最早的生物化学作为化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任意选修棵和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科专业的必修课出现,这两个专业都是化学系开设的,课程讲授也是有化学系老师担任。因此讲授的内容也是一些简单的基础生物化学知识。而且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生物化学知识,重修率很高;2003年9月生物系成立以后,当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专科专业,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出现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专科学生主要是三校生,有的学生连化学课都没上过,对生物化学里面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更是难以理解,因此学起来和老师讲授起来很吃力,该门课程讲授下来,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听懂其中的内容,也给该门学科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2004年9月生物系开始招收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生物化学安排在大学二年纪上学期开设,当时对生物化学做了重大改革,增加了生物化学实验,把生物化学实验作为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抽象的、复杂的生物化学理论课程变得具体和形象,《生物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课程,只有与实验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真谛;随着2005年6月红河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立,使学生有了一个自己真正的实验室和教师有了从事分子水平研究的地方,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立,预示着生物化学课程由理论转向实验,由抽象到具体。[5]今后生物化学课程将在上好理论课程的同时,逐步增加实验次数,并且进一步向分子水平迈进,使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由宏观转向微观,再由微观转向宏观,为以后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奠定基础。

(二)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缺乏系统整体性,难以将知识点连贯为一条线来记忆

生物化学课程注重生物体的整体性,物质反应过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但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都不能及时调节与适应。[6]所以对此课程的学习方法与效果有待于改进与提高。

(三)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有待优化

精品课程建设有待加强,没有形成在线的教与学,网络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合适的习题库或试题库还在创建,图书馆的辅助性教材与参考资料没有及时更新等。[7]

(四)实验教学实践性、科研性有待加强

学生对实验的意义认识不够,教师对培养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的意识不强。同时因为实验仪器配备不足,没开设开放性或自选性实验等原因,使得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科研性不够。[8]

(五)生物化学的分层次教学还需要完善

随着我院的升本,专业设置不断增加,课程的交叉越来越密集,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要求也不一致,因此针对不同专业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对授课计划、教案、讲义等也应该有所调整。[9]

三 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生命科学在近30年中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生命科学之所以成为本世纪领头学科,其核心是生物化学引人注目的发展。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而它是生物类、医学类、农学、环境、食品类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 各学科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关系到生物类等学科专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为此,生物化学制定了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生物化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生物化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教学或从事实际应用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0]

生物化学是生物类课程中相对较难的课程,上课讲解完基本原理后,学生往往感觉似乎都理解了,但是在完成作业时,又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课程组老师针对本课程的特征,在讲解时一方面要求学生及时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及时复习讲解过的内容,把相关内容在课上进行联系串讲,并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定的习题,花少量的时间让学生课堂上完成,这样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的水平,同时根据完成情况给予平时成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1]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提高讲课艺术,注重逻辑性、推理性,引导学生思考,起到举一反三之效;及时归纳总结,前后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在讲课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让学生发问老师解答,使讲课生动活泼,变成师生互动式教学。[12]

2.讨论式教学

在理论课教学中,进行阶段性讨论式教学,老师提出讨论题或临床病例,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讨论,老师引导归纳小结,效果很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通过讨论联系病例,了解体内代谢变化的复杂性和整体性,以及如何将生化理论应用于临床实际。[13]

3.探索课程内容的融合、重组,拓宽专业知识口径

在教学内容上力求高度概括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对于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专业、特别是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改进,融入部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4]。

4.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手段方面,2006年以前,理论课教学手段主要是以教师、黑板为中心,辅以少量幻灯或投影胶片相配合。2006年以后,我教研室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至今已有五年多了,课件内容和制作技巧逐年改进和提高。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生物化学各层次、各专业的多套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使用中获得同行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认为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印象,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15]

5.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教学

重视学生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小的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适当增加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多年来不断对实验课进行改革,完善学生的实验条件,并建立一些新的高层次实验,如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研究生实验教学,如: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实验技术,反映实验的先进性,培养和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6]

学院教学效果的评价目前在三种方式:一是本教研室内教师之间的听课或教学观摩,为每位授课老师打分,二是学院成立的教学督导组,对各教研教室内的上课进行评价;三是学生的评价。该课程成员李唯奇教授是我校仅有的两名博士生导师之一,从本科到博士一直从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留学期间取得了美国杰出研究奖,优秀论文奖、杰出报告奖等多个奖项,受到校内外同行专家极大的肯定,目前从事植物逆境相关基因和脂类化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研究都属于生物化学的范畴,在红河学院引起极大的影响,激发了广大的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喜爱,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17]

生物化学实验的开设,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的浓厚兴趣,他们能自由的翱翔与生命的海洋,依靠生物化学知识的技术去研究生命的奥秘。今年来学生反映的生物化学难学,难懂的声音没有了,听到的是关于基因的秘密,生命的产生的话题,从中可以看出生物化学知识已在学生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目前学生普遍反映喜欢生物化学,喜欢生物化学实验。除此之外,我们还购买了一些教学录像,如基因的秘密,生命的奥秘等,这些教学录像将引起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喜爱,今后我们将购买一套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操作光盘,让学生对没有做过的生物化学实验也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18]

[1]赵敏,徐安莉,周艳艳,等.《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探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5):119-120.

[2]李晓岩,王晶英,毕冰. “三位一体”生物化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高教论坛,2014,11:65-68.

[3]王婷婷.《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82:8-9.

[4]李文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资讯,2009,20:185.

[5]鲁文胜,邓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巢湖学院学报,2013,15(3):159-161.

[6]谢海伟,文冰,张斌,等.本科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广东化工,2010,39(9):184-189.

[7]李科友,朱海兰.创新理念, 培养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2): 250-255.

[8]霍群.从重点课程向精品课程迈进的几点思索[J].高教论坛,2005(3):85-86.

[9]朱德艳.地方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46-47.

[10]吕英,李庆章,高学军. 动物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5(4):45-47.

[11]王燕,钟世军,邵敏.多种教学方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收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672-673.

[12]宾晓芸,莫小强,李朝敢.多种教学手段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5):679-681.

[13]黄鹤,贾长虹,董晓燕.改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体系的实践[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22(11):38-42.

[14]刘静.改进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3):64-65.

[15]王文静,李淑萍.高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高等函授学报,2010,23(2):32-33.

[16]王宏伟.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高教论坛,2013(1):80-82.

[17]孙玉军王松华马玉涵,等.构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88-201.

[18]孙玉军,蒋圣娟,张强,等.关于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86(1):64-65.

[责任编辑刘贵阳]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ng of Biochemistry Quality Course from Newlyestablished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Honghe University

XIE Kun, MENG Heng-ling, JIANG Cheng-yan, TAO Hong-zheng, SHEN Yun-mei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99, China)

Biochemistry, established by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onghe university, is a teaching platform course for life science majors students, now it has been permitted to enter into the list of the top-quality course of Honghe university. As a new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of biochemistry got some achievement, but also facing a series of question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biochemistry quality course of Hongh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of a new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the acquiring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biochemistry construction are explored, in order to further service for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onstruct the course into a provincial excellent courses and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s.

Biochemistry; Quality course;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Honghe university

G642

A

:1008-9128(2017)04-0015-01

10.13963/j.cnki.hhuxb.2017.04.032

2016-11-04

红河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JPKC151002)

谢昆(1975-),男,云南富民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猜你喜欢
红河生物化学精品课程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