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研究

2017-03-09 08:35化幸存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收缩压血压高血压

王 静, 化幸存, 张 巍

(1. 武警天津市总队医院 内科; 2. 武警8630部队医院 急诊科, 天津, 300162)

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研究

王 静1, 化幸存2, 张 巍1

(1. 武警天津市总队医院 内科; 2. 武警8630部队医院 急诊科, 天津, 30016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及血压监测、并发症预防等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综合情况给予运动干预、饮食干预及健康教育等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降压效果、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脑卒中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降压有效率为90.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 干预组脑卒中发生率为4.88%, 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结论 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高血压; 综合干预; 降压效果

老年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年龄≥60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者。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发生巨大的改变,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1]。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及知晓率低等特点[2]。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好发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及好血脂症等,发生老年高血压之后,极易引起心、脑、肾等的合并症,如心肌梗塞、心绞痛及脑卒中等。换言之,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3]。

相关研究[4-7]显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预防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把靶器官的损害降到最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最终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进行降压治疗,临床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1~79岁,平均66.26±2.79岁;收缩压(157.28±9.61) mmHg, 舒张压(103.06±6.93) mmHg; 病程1~24年,平均(6.81±1.54)年;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病者17例。对照组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7.13±3.88)岁;收缩压(160.11±7.34) mmHg, 舒张压(98.27±5.85) mmHg; 病程1~21年,平均(7.69±1.15)年;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病者1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水平、病程和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8]; ② 年龄≥60岁; ③ 意识清醒,主动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 ① 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患者; ② 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 ③ 患有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及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干预方法

对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既往病史、饮食习惯、身高、体质量等基本资料及生理生化指标做初步了解,患者血压的测量以端坐测右上肢血压为准,每次测量2次后取平均值。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及血压监测、并发症预防等基础护理。用药原则首选长效降压单药进行治疗,若效果欠佳,可调整为联合用药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寻找最小有效耐受剂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综合情况给予运动干预、饮食干预及健康教育等措施。

1.3.1 健康教育:定期积极开展高血压防治讲座,耐心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内容,老年患者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防治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损害等,在主观意识上接受运动和饮食干预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干预治疗,提高依从性。给予及时心理疏导,消除恐惧、焦虑等思想负担,增强自信心,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患者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作息,充足睡眠,劳逸结合,保持舒适生活环境。

1.3.2 饮食干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计算每天所需热量,按照脂肪、蛋白质和糖的比例给予饮食建议,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要原则。嘱咐患者坚持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的摄入可以增加,多食豆制品,适量进食优质蛋白,保持营养均衡。另外,细嚼慢咽、少食多餐,严格忌烟忌酒、忌辛辣刺激、忌暴饮暴食等。

1.3.3 运动干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健步走、慢跑、打太极、跳广场舞等有氧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增加热量的消耗,控制体质量。每天的运动时间一般为早晨和傍晚2次,约30 min/次,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血压水平进行灵活调节,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干预周期为4个月,干预方法主要为自我约束控制,家人监督检查及医师的专人负责、定期随访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降压效果: ① 显效:收缩压下降≥40 mmHg, 或者舒张压下降≥20 mmHg, 或下降≥10 mmHg且<90 mmHg; ② 有效:收缩压下降≥32 mmHg, 或者舒张压下降10~20 mmHg, 或下降<10 mmHg且恢复正常; ③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 ×100%。同时,观察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脑卒中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2组患者干预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收缩压干预前干预后舒张压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n=41)157.28±9.61131.75±7.40*#103.06±6.9383.54±3.19*#对照组(n=39)160.11±7.34146.02±8.57*98.27±5.8591.78±4.25*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干预后降压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降压显效29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66.67%。2组患者干预后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脑卒中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发生脑卒中2例(4.88%), 对照组发生脑卒中8例(20.51%); 2组患者脑卒中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比较

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13例患者出现口干、倦怠现象;皮疹4例,心动过缓者3例。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改善消失。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9]。老年高血压患者除具有典型的“三高三低”特点外,其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由于老年人的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功能较为紊乱,此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发生异常。老年患者血压波动幅度大,晨峰现象明显,从而导致其心脏猝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好发于早晨,易出现靶器官损害及各种并发症,心源性猝死等突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目前,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无有效根治措施,需要通过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治疗依存性较差,药物费用高,且长期服用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严重。因此,有必要通过综合干预来提高依存性,降低危险暴露水平,进而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10]。

本研究的综合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3个方面。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患者及其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清楚认识血压控制不良的严重后果及控制血压的重要意义,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培养他们简单的护理方法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老年人的血压波动与其环境、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沟通交流、心理疏导等舒缓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防止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所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升血压活性物质释放,从而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波动,防止其突然升高[11]。BMI增高、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均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综合干预过程中,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与饮食干预,通过锻炼身体及饮食调理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由于烟草是引发高血压的确定危险因素,必须严格禁止。酒精可以导致患者血压进一步升高,阻碍药物治疗,建议患者戒酒[12]。相关研究[13]报道,体力活动的缺乏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降压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干预组脑卒中发生率为4.88%, 低于对照组的20.51%。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药物降压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 种冠峰, 相有章. 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3): 51-52.

[2] 毛文娟, 胡昌亮. 老年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 2013, 34(28): 5928-2929.

[3] 胡清平, 夏明党, 魏开芳, 等. 华中师范大学西区教职工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调查[J]. 中国卫生统计, 2011, 28(5): 37-40.

[4] Farquhar J W, Fortmann S P, Flora J A, et al. Effects of communitywide education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The Stanford Five-City Project[J]. JAMA, 1990, 264(3): 359-365.

[5] 靳振洋.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高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7): 4468-4469.

[6] 何安泰, 邱服斌. 太原市小店区老年高血压的控制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8): 2664-2665.

[7] 刘寨. 城市老年高血压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31): 366-367.

[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743.

[9] 周网桂. 老年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10): 50-51.

[10] 郑永才, 陈亮, 路富林.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研究[J]. 安徽医学, 2014, 35(11): 1598-1601.

[11] 校玉山. 综合干预措施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3): 595-596.

[12] 施息军. 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16): 3711-3712.

[13] 胡大一, 郭艺芳. 2010 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脑卒中协会: 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要点介绍[J]. 中国高血压杂志, 2011, 19(4): 301-303.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NG Jing1, HUA Xingcun2, ZHANG Wei1

(1.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GeneralMilitaryHospitalofTianjinArmedPolice; 2.DepartmentofEmergency, 8630ArmedPoliceHospital,Tianjin, 300162)

Objective To study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n=41) and control group (n=39).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ntihypertensive drug treatment and basic nursing including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so on. Base o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exercise intervention, dietary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etc. according the patient's situation.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blood pressure changes,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even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Both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decrease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ponse rat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0.2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6.67%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4.88%, which was lower than 20.51%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control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So it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Hypertension; elderly patients;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2016-10-10

R 473.5

A

1672-2353(2017)02-023-04

10.7619/jcmp.201702008

猜你喜欢
收缩压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稳住血压过好冬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