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湿性敷料、凡士林纱布在供皮区应用效果的研究

2017-03-09 08:35王凤岩胡三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凡士林皮片湿性

王凤岩, 许 鑫, 胡三莲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骨科, 上海, 200233)

密闭湿性敷料、凡士林纱布在供皮区应用效果的研究

王凤岩, 许 鑫, 胡三莲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骨科, 上海, 200233)

目的 比较密闭湿性敷料、凡士林纱布在皮片供皮区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60例供皮区创面(大腿外侧)患者随机分为湿性敷料组(30例)和凡士林纱布组(30例),比较2组方法对患者皮片供区的疼痛程度、渗出情况、愈合时间及切口的瘢痕程度的影响。结果 湿性敷料组第4、7、10 天患者疼痛程度较凡士林纱布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术后15 d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性敷料组创面敷料渗出明显少于凡士林纱布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凡士林纱布组,色素沉着及瘢痕的比例低于凡士林纱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湿性敷料运用于供皮区能够减轻患者早期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渗出,缩短愈合时间,减少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

密闭湿性材料; 凡士林纱布; 供皮区

随着创伤外科的发展,大量患者创面的修复已经能够通过植皮的方式进行。对修复肢体组织缺损行皮瓣手术的皮瓣供区,常规通过取大腿前外侧的皮片予以修复,而对皮片的供区创面,敷料的选择对创面的愈合有直接的影响。以往临床上使用凡士林纱布加绷带包扎法,对皮片供皮区的这一处理,存在诸多缺陷,如患者感觉供皮区痒、痛,愈合时间长及创面渗出较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近年来有研究[1]显示,湿性敷料能加强吸收伤口渗液的能力,有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本科于2013 年12月—2014 年12月采用了新型密闭湿性敷料-藻酸盐敷料(液超妥,由英国施乐辉公司提供)对皮片的供区创面进行处理,现将其与传统的凡士林纱布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2月—2014 年12月在本院行皮瓣移植术治疗患者60例的供皮区创面(大腿外侧)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② 全身营养状况良好; ③ 无明显的心脑肺功能不全; ④ 无影响愈合的疾病; ⑤ 术前检查均无皮肤病、糖尿病等疾病; ⑥ 供皮区所切取皮片厚度(中厚皮片)约0.30~0.40 mm, 面积为10×10~10×15 cm; ⑦ 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⑧ 术后至创面愈合随访期内。排除标准:无正常皮源且供皮部位瘢痕增生不适合取皮;脓毒症以及严重全身症状者;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明显感染症状者;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湿性敷料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4 岁,平均(42.5±12.5)岁。凡士林纱布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8岁,平均(43.2±13.2)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供皮区均使用鼓式取皮刀切取皮片,根据使用敷料不同分为2组。凡士林纱布组使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具体方法为:外用单层凡士林纱布,大小与创面完全贴合,外用2 cm厚度的多层干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第4天更换外层纱布保留内层纱布,并保留外层约2~3层厚度的干纱布,继续外用2 cm厚度的多层干纱布加压包扎。术后第7 天去除层纱布,仅保留内层凡士林纱布,收集创面分泌物,分离培养细菌,对创面多余的敷料进行修剪,行半暴露疗法,同时应用红外线烤灯照烤促进创面愈合。期间油砂下无积液/积脓或有少量深处不给予处理,反之加强换药,换药时用0.5%聚维酮碘消毒。术后第15天试着撕去凡士林纱布,如见有凡士林纱布难以撕去或出血,继续保留,直到凡士林纱布能无损伤撕除为止。

湿性敷料用创口用生理盐水清洁消毒并拭干后采用湿性敷料(液超妥藻酸盐敷料)贴敷创面,大小与创面贴合,再用“痊愈妥黏性敷料”黏贴,大小以周边大于创面1.5 cm为宜,外层无需再用纱布加压包扎。黏贴敷料时,以创面为中心向周围抚平,减少气泡的产生。术后第4天更换外层自粘性泡膜敷料,不更换内层藻酸钙敷料。术后第7天去除外层的自粘性泡膜敷料,内层用生理盐水充分浸湿藻酸盐敷料后移除,收集创面分泌物,分离培养细菌,创面直接外用自粘性水胶体敷料。观察供皮区创面渗液与藻酸盐形成胶冻状物,术后第15天如无水胶体敷料边缘破裂渗液,将自粘性水胶体敷料去除,如创面还未完全愈合继续使用水胶敷料,换药次数根据渗液量隔2~3 d换药1次,若无异味及脓性分泌物则不予处理,反之更换内层藻酸盐敷料,每片藻酸盐敷料覆盖伤口的时间不得>7 d[2], 观察供皮部位直到新生上皮完全形成。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术后第4、7、10、15天后疼痛评分、渗出情况(术后3 d内敷料渗出情况分为少量渗出、中等渗出和高渗出)、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随访切口色素、瘢痕程度。其中疼痛的剧烈程度根据换药过程中的观感受评分,主要分为无疼痛(0分):无不适;轻度疼痛(1~3分):患者安静,不影响休息;中度疼痛(4~7分):影响休息,但尚能忍受;重度疼痛(8~10分):患者辗转不安,不能入睡。创面愈合的判定标准:创面覆盖相应敷料达到100%封闭。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轶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湿性敷料组第4、7、10天患者疼痛程度较凡士林纱布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术后15天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术后供皮区创面3 d内敷料渗出情况比较

凡士林纱布组少量渗出3例,中等渗出7例,高渗出20例;湿性敷料组分别为17例、8例、5例。湿性敷料组创面敷料渗出明显少于凡士林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术后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凡士林纱布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集中在14~17 d, 而湿性敷料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在11~13 d和14~17 d的例数均等,湿性敷料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凡士林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的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术后供皮区创面色素沉着及瘢痕情况比较

凡士林纱布组无瘢痕3例,色素沉着12例,瘢痕增生15例;湿性敷料组分别为8例、18例、4例。湿性敷料组色素沉着及瘢痕的比例低于凡士林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厚皮肤移植已经成为整形外科比较常见的手术方式,皮片移植用于修复皮瓣供区,若创面处理不当会导致感染,甚至会形成新的创面,因此,用于修复皮瓣供区的中厚皮片供区创面的处理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的干性疗法,绷带加压包扎,而此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伤口创面渗出较多,渗血干燥后纱布变硬,摩擦创面,引起患者疼痛,易产生色素沉着或瘢痕增生。同时,新生肉芽组织爬满凡士林纱布的空缝中,换药时,易损伤新生组织,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4]。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创面愈合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新型敷料的不断出现,创面愈合有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即湿性愈合法。就目前而言,湿润环境较干燥环境更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理论逐渐得到认同,且各种能保持创面湿润的新型保湿敷料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藻酸盐敷料是用海藻酸提炼的柔软无纺织纤维,属于一种新型保湿敷料,能够保持创面湿润环境、隔离细菌,去除伤口感染的毒素和颗粒,而且该敷料气体能交换,并允许躯体移动[5]。

本研究使用的湿性敷料为液超妥藻酸盐作为接触伤口面敷料,外用痊愈妥自粘敷料,此种方式可在供皮区创面形成一密闭湿性环境。研究[6]显示,藻酸盐在吸收创面渗出过程中还会释放一定的钙离子,有助于血液凝固,揭除敷料时,不会和伤口形成过分粘连,可有效防止损伤新生肉芽组织,而减轻换药过程中的疼痛。文献[7]报道,密闭环境可使伤口的渗液不流失,其渗液里中的多种酶和生长因子能刺激细胞的增殖和上皮细胞的爬行,从而加快愈合。本研究也证实,与凡士林纱布相比,在供皮区创面使用密闭湿性敷料的患者,创面的疼痛情况轻、渗出少、愈合快、色素沉着及瘢痕的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藻酸盐能够减轻患者创面疼痛的原因:水胶体敷料保持了创面的持续的类似生理环境的湿润环境,对创面神经末梢的刺激小[8]; 自粘性敷料具有弹力,对皮肤的顺应性好,不限制肢体的活动,不会因活动而造成创面疼痛[9]; 敷料中的有效成分与创面渗出液以及血液中的钠盐结合,释放钙离子,而且会转化成一种凝胶装物质覆盖创面,可有效止血,减少了频繁换药引起的创面疼痛[10-11]。藻酸盐敷料能够减少患者渗出液和促进愈合原因:藻酸盐敷料能够通过离子交换吸收自身重量20倍的渗液量,吸收液体后膨胀形成藻酸钠凝胶,使伤口与外界隔绝,保湿能力强,且不粘连于创面,可以给创面提供最适宜的湿润愈合环境,湿润环境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12-14]。基于这样的敷料特点,结合临床供区渗出较多临床特点,选择藻酸盐敷料护理供皮区效果较好,且密闭环境能够保持创面低氧张力,相对低氧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15-16]。研究显示,藻酸盐敷料还能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17], 缩短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是减少和防止瘢痕生成的有效手段[18], 使用藻酸盐敷料的患者创面愈合快,色素沉着及瘢痕情况大大改善。

综上所述,皮片供皮区创面应用密闭湿性敷料,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创面渗出,缩短愈合时间,减少色素沉着、瘢痕增生,临床应用中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王磊, 谭谦, 胡克苏, 等. 烧伤创面各种敷料的利弊及新型敷料研究进展[J]. 交通医学, 2011, 25(2): 145-147.

[2] 卫牧娟. 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抗菌及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D].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12.

[3] 吴在德. 外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68-170.

[4] 汪乐, 林雪松, 黄璐. 痊愈妥敷料在烧伤患者刃厚皮供皮区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22): 4178-4179.

[5] Valle M F, Maruthur N M, Wilson L M,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advanced wound dressing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nous leg ulc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Wound Repair Regen, 2014, 22(2): 577-581.

[6] 王清华, 苏秋妹. 湿性敷料治疗皮肤Ⅱ度烧伤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8): 1513-1520.

[7] 谢肖霞, 吴丽萍, 梁月英, 等. 液超妥联合痊愈妥应用于头部取皮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电子版, 2011, 5(5): 439-440.

[8] 王清华, 苏秋妹. 湿性敷料治疗皮肤Ⅱ度烧伤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1513-1520.

[9] 周红菊, 邓瑞文, 饶忠, 等. 藻酸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3): 69-71

[10] 王配合, 杨建民, 张轶, 等. 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对烧伤创面的修复作用[J]. 疑难病杂志, 2011, 10(2): 110-112.

[11] 田彭, 周业平. 藻酸盐敷料对瘢痕皮肤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24): 2871-2873.

[12] 季邦菊, 孙国芳. 藻酸盐敷料治疗股前外侧供皮区脂肪液化的临床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24): 3783-3785.

[13] 陈郑礼, 伍国胜, 朱世辉, 等. 藻酸盐敷料及聚氨酯泡沫敷料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头部供皮区创面的疗效观察[J]. 中华烧伤杂志, 2015, 31(2): 135-137.

[14] 李学川, 乔亮, 黄晓琴, 等. 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促进皮肤移植供皮区愈合的疗效观察[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3, 33(5): 663-666.

[15] 张宏峰, 张雷, 李明. 不同敷料组合对烧伤患者供皮区创面微环境的影响[J]. 中国医刊, 2014, 49(12): 49-51.

[16] 黄书鹏, 刘林奇, 李乐, 等. 湿性愈合敷料在皮片移植供区创面愈合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 2014, 43(21): 2803-2805.

[17] 张翠琴. 藻酸盐及泡沫敷料联合用于供皮区创面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0): 58-59.

[18] 代明盛, 王李云, 沈华强. 湿性敷料与干性敷料在中厚供皮区上应用的对比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 58-60.

Effect of closed wet dressing and vaseline gauze applied in donor site

WANG Fengyan, XU Xin, HU Sanlian

(DepartmentofOrthopedics,TheSixthPeople′s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 200233)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closed wet dressing and vaseline gauze applied in donor site.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donor site wound (lateral thigh) underwent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wet dressing group (30 cases) and vaseline gauze group (30 cases), and the pain degree of donor area, exudation, healing time and incision scar were compared. Results Pain degree at 4, 7 and 10 days after operation in wet dressing group was lighter than that of vaseline gauz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ut pain at 15 d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Exudate in wet dressing group was obviously less, wound healing time was shorter, and scar as well as pigmentation ratio was lower than that in vaseline gauz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losed wet dressing in the donor site can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pain, reduce the leakage of the wound,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and has less pigmentation and scar hyperplasia.

closed wet materials; vaseline gauze; donor site

2016-10-19

R 473.6

A

1672-2353(2017)02-105-03

10.7619/jcmp.201702033

猜你喜欢
凡士林皮片湿性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自制负压吸引联合湿性换药在中小面积烫伤中的应用效果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8例严重大面积热烧伤患者行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凡士林10个意想不到的妙用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新型湿性敷料在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好用不过凡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