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的教学意义

2017-03-10 19:20王金涛
江苏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意义阅读教学

【摘要】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思维的转型与技术的升级,使得教学正悄悄地发生着变革。挖掘“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的教学意义,为阅读范式转变作决策,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享有舒适的“阅读媒介”,形成适切的阅读策略和能力,让阅读真正回到人和生活中来,发展核心素养,涵养生命底蕴。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转型;技术升级;教学意义;范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1-0019-04

【作者简介】王金涛,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江苏苏州,215143)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

从教学意义上来审视与实践“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作用于阅读教学范式的转型,是对“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1]的积极回应与深化。大数据时代生命哲学视野中的人本位教育,关注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此外,经合组织还特别强调:阅读素养是所有学生教育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阅读范式的变革首先是思维的变革,“思维转型”是阅读范式变革的根基,思维不改变,范式形态就很难转变;其次,技术的本质是服务,教学范式的变革需要技术支持,没有技术支持,改革也很难深入。所以,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是对人的生命存在与表现的完整确认,意义深远。

一、“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引领阅读改革新方向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与未来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2]阅读范式的改革应适应这种变化。因为,“核心素养的引领旨在给技术一个明确方向,将技术对传统课堂的教师、学生、知识、关系四大要素的变革落实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上”。[3]同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迫切需要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信息意识”“技术运用”“全球视野”等目标以及“互联网+”、移动技术支持的数字化阅读、创客阅读、泛在阅读等个性化阅读方式正在逐步引领阅读改革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转变思维,理性看待技术将带来的新的可能与挑战。

1.思维转型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各种“新思维”层出不穷,如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详见第20页表1),这些都将促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同时也是发展思维的学科。将“多种思维”兼收并蓄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更好地促使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为思维而教,思维的转型不在未来,而是现在。

2.技术升级促使师生潜能的同步释放。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核心是解放,本质是服务。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技术发挥着“信息沟通”和服务、支持学习的作用。被技术解放的人,包括学生和教师,涉及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迫使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被技术解放的课堂,迫使传统的课堂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支架走向网络、信息走向聚合、对话走向交互、决策走向数据、技术走向服务;技术也打开了知识边界,跨界学习,无边界阅读正在成为阅读的主流。

当下正在发生的教学变革并不是要把我们传统的课堂简单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让新技术解放学生先天的学习潜能,让技术从“教师端”走向“学生端”,围绕学生的知识习得和知识建构,重构“技术支持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样态,让师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同步释放与发展。

二、“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重构阅读教学新范式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不仅瞻望改革的方向,也满足了学生个体存在的“真实需求”。探索与构建“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共同作用下的阅读教学范式变革,旨在改变当下课堂教学的形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建构项目阅读,开启“问题化阅读”思维空间。

“总有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百度”的“知道”与“新浪”的“爱问”都是用户自己根據需求提出问题,通过搜索或者悬赏机制发动其他用户来提供该问题的答案。可以说,这些为阅读项目的建构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智慧共享的平台与互动交流的空间。所构建的“基于网络的问题化阅读范式流程”如图1所示:

整个问题化阅读的过程,主要靠学生的“阅读自觉”以及技术的支持。这也正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自组织行为”的阅读理念,即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置于一种“特殊环境”(生活与网络的融合)中以促进学习与发现,并充分借助技术支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在引导四年级学生探讨“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的话题时,对于课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阅读与理解仅仅是抛出这样一个研究的话题,课后学生所展开的就是一个典型“基于网络的问题化阅读”的案例:“百度”搜索词条“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窗口立刻展现若干条目,其中“百度作业帮”所提供的“优质解答”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用近三千字的篇幅系统、全面展现了爱因斯坦作为“最伟大的人”的佐证,同时还呈现了诸如“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等若干条类似问题,创建了一个供学生参考与共享交流的平台。“让学习更简单!”这是“百度作业帮”的广告词,也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与现实生活所构建的项目阅读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作为教师,我们要敢于面对并尝试接受这样的事实,同时也必须关注与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问题化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即通过问题化学习最终能让学生获得什么,是主动探究的精神,还是系统思考问题的关键能力?

二是,当学生面临新的情境、新的问题时,应持有何种态度,具有怎样的思维,如何独立应对;如何获得技术支持,从哪里入手,用哪些方法,追求什么样结果?

三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真问题是否会演变为假问题,纯真的心灵是否会被网络侵袭;儿童尚缺乏对读物品质的甄别和选择能力,如何规避快餐式阅读,如何让冗长、复杂、零乱的碎片化信息为问题化学习服务,从而形成知识的系统建构?

技术支持学习。“基于网络的问题化学习,其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网络的丰富资源、无限的协作空间,所能提供的帮助交流的通信工具、记录思维的认知工具、情境体验的建模工具,以及知识管理的系统工具,其最大的价值则是网络学习共同体所构建的一种新课程实践形态——共享与协商。”[4]这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给予阅读教学新的挑战。用印度教育科学家苏伽特·米特拉的话来说,“未来的数字化时代不再需要语文,不再需要数学,大家需要的三项技能是: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所以,如今的“电子书包”“云阅读”“翻转课堂”等,可以说都是大数据时代技术解放课堂的“产物”,对此,我们更要积极应对,积极建构。

2.催生创客阅读,构建阅读支撑的“深度学习”。

学生到哪里,阅读就会在哪里发生。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学生已经能实现阅读的时刻“在线状态”。而培养学生的创客思维,关键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像“创客”一样进行创造性学习。因为,衡量“创客阅读”的核心指标不是“我知道了”,而是“我做到了”。显然,创客阅读不是简单的网上碎片化阅读,而是一种借助技术支持的阅读再实践与再创造。“创客阅读”的范式流程如图2所示:

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创想法。阅读着,思考着,“我思故我在”,不仅如此,还能将自己的新想法付诸实践,这对学生来说人人能行,个个可为。

二是创资源。建构个人阅读资源系统,包括网络、博客、论坛、微信等话语圈,并能够不断地整理属于自己的原创资料(资源)。

三是创渠道。借助技术支持建设与外界互动交流对话的平台,开辟发表个人阅读见解的新通道,如写博客、发微博等。

四是创表达。在阅读中“发声”,让思想在网络间传递,充分彰显阅读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成为独特的“这一个”,真正的创客。

“四创”不仅体现了创客的一种阅读实践、思维和品质,也揭示了创客走向“深度学习”的一种路径与可能。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这篇课文之后,可开展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生的“创想”变成现实,如创建个性化的“《莫高窟》专题学习网站”,链接敦煌莫高窟官方专题网站、莫高窟研究院等;利用微信平台建立“《莫高窟》朋友圈”随时加关注;去“莫高窟吧”参与讨论:“余秋雨笔下的莫高窟……”并发表“创见”,甚至还可以手机扫描,登录百度账号,加入“莫高窟吧”,随时随地看帖关注“莫高窟吧”动态等。以此培养学生搜索“相关信息”能力,挖掘出其内在相互关系,共同作用于“深度阅读”的展开与深入,催生与建构属于自己的资源网络与知识体系。所以说,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课程形态发展的时代需求。

3.普及泛在阅读,涵养生命的底蕴和格局。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催生出的功能强大的阅读社交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利用良机,推动着数字时代知识信息的多维度获得、存储、编辑和表现。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借助技术和设备进行‘泛在阅读,整个社会也将因此逐渐步入无缝学习时代”。[5]显然,泛在阅读,是属于“这一个”的开放的“无边界阅读”,融检索、解释、整合、反思、评价等阅读策略于一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阅读+”的思维范式,连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社会与世界,享有世界上最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满足生命成长需求。其范式样态如图3所示: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提供的不仅仅是资源,还有技术支持、实践时空与平台、同“现实”学习生活、社会接触的“窗口”,从而在学生中不断地推介与普及泛在阅读。

首先,泛在阅读保证了儿童有足够的合适书目。如今,技术的升级,思维的改变很好实现从翻阅百科全书等大部头到指尖上检索的跳跃,“要百度不要辞海”,百度、谷歌、搜狐等搜索引擎让我们“直通”豆瓣读书,从而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目,而且还是海量的,足够学生去遴选。这也是学生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中对各种信息(书目)甄别与选择能力的一种挑战。

其次,泛在阅读搭建了儿童自由阅读共享平台。互联网+时代,社交型阅读社区已经形成,如大佳网“书客”,就是通过阅读、分享、交友三大模块,建立了书与书、读者与书、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式网络模式。可以说,未来“学生阅读社区”的建设让阅读不再孤独,也将从根本上突破班级阅读、书友会等限制,分享变得更加自由。泛在阅读,将成为当下学生阅读的发展趋势。

第三,泛在阅读推开了儿童自由看世界的门户。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借助引擎、标签、关键字等方法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信息,作为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随时跟进、变更与关注信息发展动态,定制相应的服务菜单和服务提供方式。“指尖上也有大世界”,如QQ、微信订阅“腾讯新闻”等,阅读行为日趋生活化、社会化、全球化,这些都将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等思維方式,泛在阅读已经为儿童推开了一扇看世界的门户,他们的心境和视域也正在逐渐向世界打开。

由于“泛在阅读”的快捷与普适,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阅读社交网站正逐步成为“泛在阅读”的重要利器,这是阅读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当下阅读范式变革的一种前沿表现。比尔·盖茨曾预言:“5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没有门槛、没有围墙;跨越国界、超越民族……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学生都可以获取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位老师的课程,知识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跨界学习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网络大课堂”。

在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来观察、考量和实践“思维转型”及“技术升级”的教学意蕴和现实意义,其目的就是要与时俱进,为变革阅读范式作决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舒适的阅读媒介,形成适切的阅读策略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阅读范式的转型与发展,让学习和教育真正回到人和生活中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丰厚儿童生命底蕴。<\\Ysc02\d\邱\江苏教育\小学版\2017\01\KT1.TIF>

【参考文献】

[1]王金涛.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范式的变革[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2):6-17.

[2][3]王凯,李敏.技术撬动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与突破[J].中小学管理,2016(7):4-7.

[4]王天蓉,等.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5]张雪,李子运.打开终身教育希望之门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J].继续教育研究,2010(2):43-45.

注:本文获2016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特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教学意义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思考
创新思维,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题“算法初步”教学意义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