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高职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17-03-10 02:10谢宏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岗位

谢宏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湖北孝感432100)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高职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谢宏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湖北孝感432100)

口腔修复是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未来岗位中的重要工作。在高职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中,构建“理论支撑、模块整合、岗位体验、综合推进”的教学模式,瞄准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目的。

高职;岗位胜任能力;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1]。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未来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岗位胜任能力是个体通过教育、学习、培训获得的所在岗位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大多数专家认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大学生自身岗位胜任能力不足[2]。

1 背景

口腔修复学是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临床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口腔医学生未来的岗位工作胜任能力。高职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关键环节。高职学生普遍文化成绩偏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传统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对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为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回归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本质,基于岗位所需能力,我们对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旨在构建“理论支撑、模块整合、岗位体验、综合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2 高职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1 调整实训内容,对接岗位工作领域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临床学科,由于材料、技术、观念更新快,加之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发展,近年来,以全瓷材料为特点的全瓷冠、瓷贴面、全瓷桩核,以种植义齿为代表的主流修复方式,CAD/CAM、3D打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口腔修复医生的观念,满足了患者对高质量修复治疗的需求,与之相对应的修复技能也逐渐成为口腔修复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同时一些不太符合时代潮流的修复技术逐渐被淘汰。因此,为了使学生较快了解和适应未来岗位工作,教师有责任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实训项目,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用性。

2.2 整合实训项目,对接岗位工作情景

口腔修复学实训项目繁多,项目难度参差不齐,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实训项目进行整合,剔除一些与岗位能力要求联系不紧密的技能训练项目。根据口腔修复医生岗位能力和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我们将繁多而孤立的实训项目整合为印模与模型、固定修复、活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4个模块。每个模块按照实际岗位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工作任务,各模块的工作任务既包含共性内容又包含个性内容。针对个性内容,我们采用比较归纳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妙;针对共性内容,我们采用同一法原则组织教学,简洁明了地抓住重点。总之,实训项目模块化整合便于教师灵活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时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岗位胜任能力。

2.3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2.3.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在模拟工作环境中,根据未来工作岗位能力需求,采用配套教材,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参与其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操作技能,在操作技能学习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3]。口腔修复学是医学与多学科结合而成的一门临床学科,不仅与医学学科紧密相关,还与材料学、力学、工艺学、医学美学、心理学紧密相关,知识涉及面广、理解难度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采用双线并行、项目贯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条线并行,以必要的理论为先导,以实训项目为纽带,创设岗位工作情景,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主动学习能力,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

2.3.2 层级推进实训项目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规律。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按照专业属性可分为基础技能、专业专项技能、综合实践技能,按照实践教学实施的层级可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专业技术综合训练、岗位临床实习、毕业综合训练与鉴定。在这种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中,遵循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规律,各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密切配合、相互衔接。

2.3.3 体验式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形式[4]。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过程中,鉴于学生人数及口腔操作视野小的限制,指导教师有时难以准确评价学生关键操作的规范性,只能了解操作结果。受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启发,我们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对于一些难度大的实训项目,利用实验室视频拍摄系统对学生关键操作进行录像,拍摄成型作品的图片,然后带领学生在医院一线见习,观看临床医生的操作。见习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录像及图片,通过对图片进行放大和分解及指导教师的点评,找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自我纠正,自我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要求,与学生一起分解和剖析每一个不规范动作,探究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这种岗位体验式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师规范的示范与引导下,提高动手、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

2.3.4 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渗透式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包括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素质培养即在实践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思辨能力、竞争意识等培养。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工作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文情怀。在实践教学中,不管是面对一颗塑料牙模型,还是一颗离体牙,始终强调学生要像面对一个真实患者一样,坚持微创、无菌、无碍害原则。同时,还可利用相关资料让学生体会不正确检查和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损失,力争使培养的人才既具备较强工作能力,又胸怀一颗仁爱之心。为了培养学生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争先意识,可借助技能竞赛平台开展各类技能大赛。例如,我院开展每年一度的校内“牙体预备”技能大赛,并从中选拔一批优秀选手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层层淘汰,最终选出4名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技能大赛。通过开展各类技能大赛,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热情,培养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另外,我院每年还组织大批口腔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参加中小学生口腔检查和“爱牙日”活动,进行口腔健康科普知识宣教,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2.3.5 基于岗位对接的“三个阶段、三方参与”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考评体系的科学性、严谨性,学生是否具备岗位工作能力,需要行业一线专家、学者设计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来评价。因此,我们重建了基于岗位对接的“三个阶段、三方参与”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每阶段的考核,都由医疗单位的一线兼职教师与校内职教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并现场进行考核与评价。在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毕业前,按照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模拟组织客观化多站式技能考评,进一步检验学生岗位实践一年后技能操作的熟练度和标准程度,并做出客观的评价,提出改进措施。这种基于岗位对接的实践教学考评,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和标准来源于岗位工作又应用于岗位工作;学生亦可对照考核结果,找到自身与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达到以评促学目的。

3 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

近几年,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了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行业和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赏,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显著提高。2014年,我校口腔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项目验收;2016年,口腔医学专业顺利获得了湖北省教育厅“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立项。同时,学生在技能竞赛中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近3年,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技能大赛中,2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

在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中,根据学校条件及学生实际情况,实施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理论教学为支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瞄准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同样适合在本专业其他课程中推广应用。

[1]周光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黄兆信,张中秋,谈丹.创业教育: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24-28.

[3]王素霞,郭瑞莲.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及教材建设[J].职业教育技术,2016(37):26-29.

[4]丁菁.高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技术,2016(37):45-47.

G420

A

1671-1246(2017)13-0006-02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口腔岗位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